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齐景雯 发布时间:2023-07-20 11:4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


  “双高计划”有力落实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一流建设之路”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设计。“双高计划”借鉴了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央财政给予支持,引导地方加强投入,在职业教育领域统一质量标准,在国家层面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以点带面引领新一轮改革建设。随着“双高计划”的深入实施,中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双高计划”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双高计划”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回望“双高计划”几年的实践,我们会发现,“双高计划”强调学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学校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对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了新需求,这可以看作职业院校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新形势下,要对这一需求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以适应“双高计划”的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双高计划”从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高水平“双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绩效考核。“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治理能力、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技术技能平台、社会培训平台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其中,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是第一位的,是其他建设水平提升的基础,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基础的基础,它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地提升发展。因此,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并进行实践,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抓手。


  建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型


  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下,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提升工作,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教师目前的能力结构在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上,尚不能满足现实要求。也就是说,目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双高计划”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要求有差距,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来提升和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满足“双高计划”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5—5—6模式”,即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五个维度、培训课程设置的五个方面、培训组织实施的六项措施,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面对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标准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等情况,以职业院校教师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以新形势下确保教师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顺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的,我们分析提炼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归纳成为五个维度,形成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即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意识、信息化教学环境配置、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进。


  在能力模型中,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如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包括资源检索、优选与运用能力,基本资源(文、图、音、视、动画)建设技能,演示文稿制作能力,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虚拟现实资源运用能力,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能力,新形态教材开发能力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法律意识等八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信息化学情分析能力、信息化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估与反馈能力、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运用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当然,这五个维度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职业院校教师首先履行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好老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建构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五维模型,这使五维模型有坚实的建构基础,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建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


  根据研究形成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分析五个维度中每项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的内涵,可以据此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信息化教学环境配置维度中可以包含常见教学设施运用、常用信息化平台运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与应用、大数据技术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学应用、智能学习终端教学运用和教学环境配置实践与应用等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进维度中包含文献检索与综述、数据采集与分析、调研与选题、教师行动研究、论文撰写与教学改进和网络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课程。“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与要求”等理论课程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让教师在线上或线下学习。“教学资源检索、优选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估与反馈”等既有理论知识又需要实践内容的课程要在线下开展面授,由培训专家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培训,使教师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常见教学设施运用”、“基本教学资源建设技能”等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需要在实训室开展培训,以项目教学方式,用任务驱动教师完成建设任务。


  实践中,还要采取措施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组织实施。


  一是结合学员实际确定培训目标。目标清晰、定位准确是开展高质量培训的前提。每个培训项目在策划时,按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均设计了清晰的既定目标,根据既定目标设置培训内容,配置相应课程。


  二是培训专家与校内讲师形成有力的培训师团队。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培训师团队是培训项目落地的坚实保障。要形成校内外专家相结合的专业培训团队。同时,学校要与研究院所、知名高校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高质量培训奠定师资基础。


  三是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培训效果。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理论引导、实践为重;二要遵循学习规律,比如,理论部分在上午讲授,操作部分在下午进行;三要形成培训成果,培训设计以项目式教学为引导,让每名参训学员培训后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是任务驱动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提高培训绩效。培训成果的转化是培训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培训要求学员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化成可见有用的成果,实现成果物化,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


  五是管理团队和专业化平台为培训提供保障。要建立独立的教师发展中心,拥有高质量的培训管理团队和专职培训教师,负责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课程讲授、质量监控等规范组织培训,确保各类培训项目实现全流程高质量管理。要建有用于培训的专业化网络平台,实现从签到、线上学习、作业提交到证书发放全流程管理。平台上教学资源丰富、系统稳定,能有效支撑管理团队和学员完成培训的各项工作。


  六是制度管理和贴心关怀相结合,确保培训有序运行。制度管理加上贴心关怀,使得学员能够很好地配合培训管理过程,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采取“带着任务来,抱着成果走”的做法,为学员量身打造新时代职业能力发展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培训模块,使学员“学前思考、明确目标、解决问题、学有所成”,让教师通过培训取得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系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07-20 11:45:31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双高计划”有力落实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一流建设之路”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设计。“双高计划”借鉴了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央财政给予支持,引导地方加强投入,在职业教育领域统一质量标准,在国家层面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以点带面引领新一轮改革建设。随着“双高计划”的深入实施,中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双高计划”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双高计划”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回望“双高计划”几年的实践,我们会发现,“双高计划”强调学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学校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对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了新需求,这可以看作职业院校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新形势下,要对这一需求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以适应“双高计划”的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双高计划”从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高水平“双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绩效考核。“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治理能力、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技术技能平台、社会培训平台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其中,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是第一位的,是其他建设水平提升的基础,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基础的基础,它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地提升发展。因此,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并进行实践,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抓手。建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型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下,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提升工作,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教师目前的能力结构在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上,尚不能满足现实要求。也就是说,目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双高计划”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要求有差距,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来提升和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满足“双高计划”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5—5—6模式”,即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五个维度、培训课程设置的五个方面、培训组织实施的六项措施,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面对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标准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等情况,以职业院校教师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以新形势下确保教师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顺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的,我们分析提炼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归纳成为五个维度,形成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即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意识、信息化教学环境配置、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进。在能力模型中,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如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包括资源检索、优选与运用能力,基本资源(文、图、音、视、动画)建设技能,演示文稿制作能力,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虚拟现实资源运用能力,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能力,新形态教材开发能力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法律意识等八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信息化学情分析能力、信息化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估与反馈能力、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运用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当然,这五个维度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职业院校教师首先履行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好老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建构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五维模型,这使五维模型有坚实的建构基础,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建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根据研究形成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分析五个维度中每项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的内涵,可以据此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信息化教学环境配置维度中可以包含常见教学设施运用、常用信息化平台运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与应用、大数据技术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学应用、智能学习终端教学运用和教学环境配置实践与应用等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进维度中包含文献检索与综述、数据采集与分析、调研与选题、教师行动研究、论文撰写与教学改进和网络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课程。“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与要求”等理论课程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让教师在线上或线下学习。“教学资源检索、优选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估与反馈”等既有理论知识又需要实践内容的课程要在线下开展面授,由培训专家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培训,使教师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常见教学设施运用”、“基本教学资源建设技能”等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需要在实训室开展培训,以项目教学方式,用任务驱动教师完成建设任务。实践中,还要采取措施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组织实施。一是结合学员实际确定培训目标。目标清晰、定位准确是开展高质量培训的前提。每个培训项目在策划时,按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均设计了清晰的既定目标,根据既定目标设置培训内容,配置相应课程。二是培训专家与校内讲师形成有力的培训师团队。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培训师团队是培训项目落地的坚实保障。要形成校内外专家相结合的专业培训团队。同时,学校要与研究院所、知名高校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高质量培训奠定师资基础。三是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培训效果。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理论引导、实践为重;二要遵循学习规律,比如,理论部分在上午讲授,操作部分在下午进行;三要形成培训成果,培训设计以项目式教学为引导,让每名参训学员培训后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四是任务驱动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提高培训绩效。培训成果的转化是培训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培训要求学员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化成可见有用的成果,实现成果物化,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五是管理团队和专业化平台为培训提供保障。要建立独立的教师发展中心,拥有高质量的培训管理团队和专职培训教师,负责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课程讲授、质量监控等规范组织培训,确保各类培训项目实现全流程高质量管理。要建有用于培训的专业化网络平台,实现从签到、线上学习、作业提交到证书发放全流程管理。平台上教学资源丰富、系统稳定,能有效支撑管理团队和学员完成培训的各项工作。六是制度管理和贴心关怀相结合,确保培训有序运行。制度管理加上贴心关怀,使得学员能够很好地配合培训管理过程,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采取“带着任务来,抱着成果走”的做法,为学员量身打造新时代职业能力发展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培训模块,使学员“学前思考、明确目标、解决问题、学有所成”,让教师通过培训取得好的培训效果。(作者系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