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聚焦日常生活 关注学生成长
——专家点评高考作文命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飒 晋浩天 发布时间:2023-06-08 15:2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高考作文,历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6月7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甫一结束,各套试卷的作文题即刻引发网友热议。2023年高考作文题共有7道,分别来自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北京、上海、天津自主命制3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有哪些变化?体现出哪些新的价值特点?学生应从哪些角度着笔才能把握好作文方向?本报邀请各地特级教师等专家,第一时间作出点评。


  全国甲卷:来自日常生活的思考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关注到当代人常常面临的困扰与问题。题目引导学生对技术与时间的关系展开辩证思考:人如何不成为时间的仆人,在技术让我们有效率地掌握时间的同时,要成为时间的主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用较丰富的素材和例证展开论述。


  全国乙卷:具有哲学思辨性


  刘补明(山西省语文特级教师):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命题,继续秉承近些年理念先行、价值奠基、思想承载、文化考量的命题思路。第一则材料提出了正确处理“自己”与“别人”关系的话题。表面上的可选择性,包含了实际上的确定性:不要吹灭别人的灯,不要阻挡别人的路。如此,也才能让自己更加光明。第二则材料包含多种哲学关系。文化从来都是多元的,容不得任何方式的相互挤压和排斥。两则材料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指向自己与别人、个体与整体、竞争与合作等关系上,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


  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助成长


  杨培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新课标Ⅰ卷以“好的故事”为情境载体,考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学习实践相关的“情境”,有效承载了对考生语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整体架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新课标Ⅰ卷作文命题理念和角度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实现了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契合,与课程标准要求的贴合,与常态教学要求的适合,有利于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推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


  新课标Ⅱ卷:达成“放松,沉淀,成长”


  杨培明:新课标Ⅱ卷作文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这在呼吁真实写作、回归表达本源的当下有积极的意义。材料鲜明点出争取“自己的空间”的用意在“放松,沉淀,成长”,这就让考生在考场上无形中接受了一次生命成长的教育。这个命题对考生很友好,非常契合考生的学习、生活,考生可以写自己成长的真切感受和体会,进而表达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北京卷:用切身感受引出主题


  张颐武:北京卷高考作文关注到当代更具普遍性的问题,让年轻人对此做出回答和回应,其实是让年轻人学会从更高的角度去“回答今日的世界”。第一题的“续航”主题,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把“续航”各种层面上的意义阐释出来。学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较大,这是北京卷多年来最有丰富联想性的题目。第二题,更是引入了这些年在高考作文题中很少见到的记叙文。所给提示材料里把“亮相”理解为人生的高光时刻。学生可以从切身的故事去体验和感受“亮相”的意义。用哲理思考紧紧扣住日常生活,进而生发出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上海卷: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王德岩(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上海的考题延续了启发思考型的传统,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题中的指向词是“乐意”和“陌生世界。”“乐意”表示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兴趣,“陌生世界”代表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自发而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和陌生的世界,是一切科学发现和成就的基础。这样的探索热情和精神,也是核心素养中科学素养的基础。如何能达到这一点?题目中的另一个核心词是“好奇心”,这通常也是我们有关科学探索精神起点的第一联想。细审题目,“仅仅”二字很重要,它一方面表示了对好奇心重要性的肯定,一方面又提示不能局限于对“好奇心”的赞美和论说,而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在这二者之间,就是写作者所要驰骋的空间。


  天津卷:倡导积极向上家国情怀


  郭晨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教授):今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聚焦考查学生关心他人、社会,关注个体的生命成长,最终落脚点在于激发、倡导积极向上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还需注意的是,今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一个显著“变化”,即有意宣传天津本地文化资源。命题的深层用意在于引发广大学生关心、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桑梓情怀。


  (记者 杨飒 晋浩天)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聚焦日常生活 关注学生成长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6-08 15:25:23
      高考作文,历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6月7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甫一结束,各套试卷的作文题即刻引发网友热议。2023年高考作文题共有7道,分别来自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北京、上海、天津自主命制3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有哪些变化?体现出哪些新的价值特点?学生应从哪些角度着笔才能把握好作文方向?本报邀请各地特级教师等专家,第一时间作出点评。全国甲卷:来自日常生活的思考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关注到当代人常常面临的困扰与问题。题目引导学生对技术与时间的关系展开辩证思考:人如何不成为时间的仆人,在技术让我们有效率地掌握时间的同时,要成为时间的主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用较丰富的素材和例证展开论述。全国乙卷:具有哲学思辨性刘补明(山西省语文特级教师):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命题,继续秉承近些年理念先行、价值奠基、思想承载、文化考量的命题思路。第一则材料提出了正确处理“自己”与“别人”关系的话题。表面上的可选择性,包含了实际上的确定性:不要吹灭别人的灯,不要阻挡别人的路。如此,也才能让自己更加光明。第二则材料包含多种哲学关系。文化从来都是多元的,容不得任何方式的相互挤压和排斥。两则材料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指向自己与别人、个体与整体、竞争与合作等关系上,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助成长杨培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新课标Ⅰ卷以“好的故事”为情境载体,考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学习实践相关的“情境”,有效承载了对考生语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整体架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新课标Ⅰ卷作文命题理念和角度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实现了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契合,与课程标准要求的贴合,与常态教学要求的适合,有利于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推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新课标Ⅱ卷:达成“放松,沉淀,成长”杨培明:新课标Ⅱ卷作文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这在呼吁真实写作、回归表达本源的当下有积极的意义。材料鲜明点出争取“自己的空间”的用意在“放松,沉淀,成长”,这就让考生在考场上无形中接受了一次生命成长的教育。这个命题对考生很友好,非常契合考生的学习、生活,考生可以写自己成长的真切感受和体会,进而表达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北京卷:用切身感受引出主题张颐武:北京卷高考作文关注到当代更具普遍性的问题,让年轻人对此做出回答和回应,其实是让年轻人学会从更高的角度去“回答今日的世界”。第一题的“续航”主题,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把“续航”各种层面上的意义阐释出来。学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较大,这是北京卷多年来最有丰富联想性的题目。第二题,更是引入了这些年在高考作文题中很少见到的记叙文。所给提示材料里把“亮相”理解为人生的高光时刻。学生可以从切身的故事去体验和感受“亮相”的意义。用哲理思考紧紧扣住日常生活,进而生发出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上海卷: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王德岩(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上海的考题延续了启发思考型的传统,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题中的指向词是“乐意”和“陌生世界。”“乐意”表示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兴趣,“陌生世界”代表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自发而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和陌生的世界,是一切科学发现和成就的基础。这样的探索热情和精神,也是核心素养中科学素养的基础。如何能达到这一点?题目中的另一个核心词是“好奇心”,这通常也是我们有关科学探索精神起点的第一联想。细审题目,“仅仅”二字很重要,它一方面表示了对好奇心重要性的肯定,一方面又提示不能局限于对“好奇心”的赞美和论说,而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在这二者之间,就是写作者所要驰骋的空间。天津卷:倡导积极向上家国情怀郭晨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教授):今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聚焦考查学生关心他人、社会,关注个体的生命成长,最终落脚点在于激发、倡导积极向上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还需注意的是,今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一个显著“变化”,即有意宣传天津本地文化资源。命题的深层用意在于引发广大学生关心、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桑梓情怀。(记者杨飒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