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福建省泉州市全力推进“5G+专递课堂”改革 ——
教学“云端”互动 城乡课堂提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星 发布时间:2023-04-17 16:0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接触“5G+专递课堂”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阳光小学学生杨宇航从未想到,有一天能与市区的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及泉港区界山玉湖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同上一节课。“我觉得很幸运、很新奇、很有趣,每次在线互动我都很兴奋,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屏幕那端的同学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想听听对方的回答。”


  凭着一块神奇的屏幕,三地三校的师生得以在“云端”相会,实现近乎零延迟的实时同步互动教学。这便是自2022年初起,泉州市全面推进的一场数字化教学革新,亦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条新路子。


  锚定方向,开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


  2022年初,刘殊芳就任泉州市教育局局长。一次参加培训时,其中提及的“振兴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引起刘殊芳的深思,“泉州地域广阔,教育体量大,面临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优质均衡,正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可为之举”。


  如何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快捷、高效地流向广袤的农村地区?刘殊芳将目光投向信息化手段。不同于常规的同步课堂,她希望构建一种更具针对性与互动性的双向或多向同步课堂。


  方向既明,尚需笃实落地。


  2022年2月,泉州五中和泉州一中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借助“5G+”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城乡中小学“同步上课”的目标。其后,2022年9月,泉州市在全市启动“5G+专递课堂”的试点工作,7所市直属中小学对口帮扶7个县(市、区),共有56所优质中小学(237个班级,392名教师)结对帮扶118所学校(319个班级,575名教师),惠及学生近3万名。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倒逼各试点校革新管理模式,通过名校长帮带,提升校长群体的治校办学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交流平台,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由市直学校安排试点班级每周进行2个课时‘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同步课堂,带动区县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泉州市教育资源配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G+专递课堂”先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切入,注重常态化与互动性。


  “除了行政自上而下的有序推进,教研部门的深度介入以及学校的主动作为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刘殊芳看来,教改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协同、共同用力。为此,泉州市教育局召开多场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细化举措。


  “在推进‘5G+专递课堂’的过程中,教研部门既是指导者,也扮演着参与者、学习者的角色。”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汤向明说,“通过这样的改革,试点校形成了紧密型的教科研共同体,很好地惠及了学校及师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今年3月16日召开的泉州市中小学“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把“5G+专递课堂”工作作为今年的“头号”工程来抓。“5G+专递课堂”也被列入2023年度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计划,今年,该市还将再增加160所“5G+专递课堂”县、市级试点校,450个试点班级。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乘着教育数字化革新的浪潮,“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泉州教育新篇章已经徐徐展开。


  技术赋能,推动课堂教学革新


  近日,记者走入泉州市晋光小学的一堂语文课。只见讲台旁悬挂着两个屏幕,分别对应着南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和安溪县第七小学的一个班级。在“5G+专递课堂”的技术支持下,授课教师可以便捷地同数十公里外的两地学生互动。


  晋光小学语文教师吴珊鸿告诉记者:“之前我们也遇到班级人数过多如何顺畅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后来经过磨合,我们采取先讲读课文,再由各班教师组织研讨、答疑(关闭语音信号),然后派代表共同交流,最后进行总结的方式,既提高了授课效率,也兼顾了不同班级的学情差异。”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技术的运用并革新教学理念,在晋光小学校长曾旭晴的带领下,6所参与“5G+专递课堂”的联盟校共同立项省级专项课题“共同体生态圈下‘5G+专递课堂’双师协同教学实践研究”,开展“1+X”课题群研究。“我们在开展双师乃至三师协同教学中发现了一些衔接配合不畅的问题,所以希望能够为各个学科乃至各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创设适切的教学模式。”曾旭晴说。


  课堂上教学策略问题的解决有了眉目,而要提升课堂效率,技术支持也极为关键。


  “我们对比了多种建设方案,通过实际试用,最终确定了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契合学校需求的方案。”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仅是在控制网络延迟这方面,他们就费了不少功夫,“从3秒到100毫秒,日常使用并没太大区别,但在课堂上可能就是,那边已经答出来了,这边还在卡着,这会对两边师生的互动交流造成极大阻碍。”


  晋光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丽黎向记者展示了该校专门设计的“三表”:排课表、行政巡课表及技术人员安排表。“每堂‘5G+专递课堂’,我们都配有专门的技术巡视及支持人员,负责课前调试和授课过程的技术问题排解,确保整个教学流程万无一失。”该校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杨志雄说。


  从网络带宽、音视频的清晰度、操作便利性到手把手培训指导、及时答疑解难,参与试点的教育技术团队与授课教师结成紧密的协作共进关系,推动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革新。


  携手共进,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


  作为一所新区的新办校,泉州五中台商投资区分校校长戴钦彪对“5G+专递课堂”试点深有感触,他说:“此前,我们只是组织教师集体观看总校的教学视频,隔着屏幕只能被动接收,有了‘5G+专递课堂’,增强了实时互动,分校的年轻教师跟着总校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到了‘教—学—研’一体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学质量也位列全市前茅。”


  泉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郑建聪说:“‘5G+专递课堂’不能是一头热,只有两边都动起来了,师生才能真正从中获益”。


  据介绍,“5G+专递课堂”的备课需要经历一个“分—合—分”的过程,即播送方和接收方的教师先分头备课,再进行线上或线下的集中研讨,最终确定适切双方不同学情又互相联系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常常要持续一整周,经历这样的反复打磨,不仅课的效果很好,而且参与其中的教师结成共同体,相互融入对方的教研体系,成长得很快。”吴珊鸿说。


  受益的不只是教师,学生同样有了好的改变。在参与“5G+专递课堂”的过程中,泉州五中桥南校区暴露出学生未养成做笔记的学习习惯,通过与总校的联研互动,这一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受益的还有学校。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校长陈道东就提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该校深受泉州市实验小学“八千课程”的启发,立足学校实际不断优化现有校本课程体系;实小构建的“阳光少年评价体系”引领该校“星光学子评价体系”日趋成熟……


  受益的也不仅是一方。“各校其实都有其优势所在,因而播送方和接收方并非固定的,而是可以轮动的、翻转的,这样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真正实现双向奔赴。”曾旭晴介绍,在推进课题研究中,他们也在尝试多种可能性。


  除了线上互动,“5G+专递课堂”也密切了师生的线下交流。“由于班上学生多为随迁子女,习作教学时常面临素材匮乏的困境,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师杨书琴通过进班交流,了解了这一学情,随即在教学中引导异地学生交换日记,一学年下来,能明显感到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台商投资区阳光小学教师林静茹说,“作为新教师,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能够这样跨越时空向名师学习,对我而言是无比幸运的。”


  “5G+专递课堂”在试点学校、班级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些原本作为接收方的学校也承担起了给本区域的其他学校“专递课堂”的任务。泉州五中台商投资区分校就带动了本区内的3所中学,由此形成了学校层面横向勾连,市、县(区)、校纵向联动的新格局。


  “我们着力从点上突破,线上线下协同用力,就是为了全面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令更多师生受益。”展望未来,刘殊芳满怀憧憬。


  记者 黄星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教学“云端”互动 城乡课堂提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04-17 16:07:46
      接触“5G+专递课堂”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阳光小学学生杨宇航从未想到,有一天能与市区的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及泉港区界山玉湖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同上一节课。“我觉得很幸运、很新奇、很有趣,每次在线互动我都很兴奋,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屏幕那端的同学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想听听对方的回答。”凭着一块神奇的屏幕,三地三校的师生得以在“云端”相会,实现近乎零延迟的实时同步互动教学。这便是自2022年初起,泉州市全面推进的一场数字化教学革新,亦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条新路子。锚定方向,开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2022年初,刘殊芳就任泉州市教育局局长。一次参加培训时,其中提及的“振兴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引起刘殊芳的深思,“泉州地域广阔,教育体量大,面临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优质均衡,正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可为之举”。如何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快捷、高效地流向广袤的农村地区?刘殊芳将目光投向信息化手段。不同于常规的同步课堂,她希望构建一种更具针对性与互动性的双向或多向同步课堂。方向既明,尚需笃实落地。2022年2月,泉州五中和泉州一中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借助“5G+”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城乡中小学“同步上课”的目标。其后,2022年9月,泉州市在全市启动“5G+专递课堂”的试点工作,7所市直属中小学对口帮扶7个县(市、区),共有56所优质中小学(237个班级,392名教师)结对帮扶118所学校(319个班级,575名教师),惠及学生近3万名。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倒逼各试点校革新管理模式,通过名校长帮带,提升校长群体的治校办学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交流平台,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由市直学校安排试点班级每周进行2个课时‘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同步课堂,带动区县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泉州市教育资源配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G+专递课堂”先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切入,注重常态化与互动性。“除了行政自上而下的有序推进,教研部门的深度介入以及学校的主动作为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刘殊芳看来,教改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协同、共同用力。为此,泉州市教育局召开多场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细化举措。“在推进‘5G+专递课堂’的过程中,教研部门既是指导者,也扮演着参与者、学习者的角色。”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汤向明说,“通过这样的改革,试点校形成了紧密型的教科研共同体,很好地惠及了学校及师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年3月16日召开的泉州市中小学“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把“5G+专递课堂”工作作为今年的“头号”工程来抓。“5G+专递课堂”也被列入2023年度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计划,今年,该市还将再增加160所“5G+专递课堂”县、市级试点校,450个试点班级。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乘着教育数字化革新的浪潮,“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泉州教育新篇章已经徐徐展开。技术赋能,推动课堂教学革新近日,记者走入泉州市晋光小学的一堂语文课。只见讲台旁悬挂着两个屏幕,分别对应着南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和安溪县第七小学的一个班级。在“5G+专递课堂”的技术支持下,授课教师可以便捷地同数十公里外的两地学生互动。晋光小学语文教师吴珊鸿告诉记者:“之前我们也遇到班级人数过多如何顺畅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后来经过磨合,我们采取先讲读课文,再由各班教师组织研讨、答疑(关闭语音信号),然后派代表共同交流,最后进行总结的方式,既提高了授课效率,也兼顾了不同班级的学情差异。”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技术的运用并革新教学理念,在晋光小学校长曾旭晴的带领下,6所参与“5G+专递课堂”的联盟校共同立项省级专项课题“共同体生态圈下‘5G+专递课堂’双师协同教学实践研究”,开展“1+X”课题群研究。“我们在开展双师乃至三师协同教学中发现了一些衔接配合不畅的问题,所以希望能够为各个学科乃至各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创设适切的教学模式。”曾旭晴说。课堂上教学策略问题的解决有了眉目,而要提升课堂效率,技术支持也极为关键。“我们对比了多种建设方案,通过实际试用,最终确定了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契合学校需求的方案。”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仅是在控制网络延迟这方面,他们就费了不少功夫,“从3秒到100毫秒,日常使用并没太大区别,但在课堂上可能就是,那边已经答出来了,这边还在卡着,这会对两边师生的互动交流造成极大阻碍。”晋光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丽黎向记者展示了该校专门设计的“三表”:排课表、行政巡课表及技术人员安排表。“每堂‘5G+专递课堂’,我们都配有专门的技术巡视及支持人员,负责课前调试和授课过程的技术问题排解,确保整个教学流程万无一失。”该校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杨志雄说。从网络带宽、音视频的清晰度、操作便利性到手把手培训指导、及时答疑解难,参与试点的教育技术团队与授课教师结成紧密的协作共进关系,推动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革新。携手共进,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作为一所新区的新办校,泉州五中台商投资区分校校长戴钦彪对“5G+专递课堂”试点深有感触,他说:“此前,我们只是组织教师集体观看总校的教学视频,隔着屏幕只能被动接收,有了‘5G+专递课堂’,增强了实时互动,分校的年轻教师跟着总校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到了‘教—学—研’一体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学质量也位列全市前茅。”泉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郑建聪说:“‘5G+专递课堂’不能是一头热,只有两边都动起来了,师生才能真正从中获益”。据介绍,“5G+专递课堂”的备课需要经历一个“分—合—分”的过程,即播送方和接收方的教师先分头备课,再进行线上或线下的集中研讨,最终确定适切双方不同学情又互相联系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常常要持续一整周,经历这样的反复打磨,不仅课的效果很好,而且参与其中的教师结成共同体,相互融入对方的教研体系,成长得很快。”吴珊鸿说。受益的不只是教师,学生同样有了好的改变。在参与“5G+专递课堂”的过程中,泉州五中桥南校区暴露出学生未养成做笔记的学习习惯,通过与总校的联研互动,这一问题很快迎刃而解。受益的还有学校。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校长陈道东就提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该校深受泉州市实验小学“八千课程”的启发,立足学校实际不断优化现有校本课程体系;实小构建的“阳光少年评价体系”引领该校“星光学子评价体系”日趋成熟……受益的也不仅是一方。“各校其实都有其优势所在,因而播送方和接收方并非固定的,而是可以轮动的、翻转的,这样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真正实现双向奔赴。”曾旭晴介绍,在推进课题研究中,他们也在尝试多种可能性。除了线上互动,“5G+专递课堂”也密切了师生的线下交流。“由于班上学生多为随迁子女,习作教学时常面临素材匮乏的困境,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师杨书琴通过进班交流,了解了这一学情,随即在教学中引导异地学生交换日记,一学年下来,能明显感到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台商投资区阳光小学教师林静茹说,“作为新教师,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能够这样跨越时空向名师学习,对我而言是无比幸运的。”“5G+专递课堂”在试点学校、班级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些原本作为接收方的学校也承担起了给本区域的其他学校“专递课堂”的任务。泉州五中台商投资区分校就带动了本区内的3所中学,由此形成了学校层面横向勾连,市、县(区)、校纵向联动的新格局。“我们着力从点上突破,线上线下协同用力,就是为了全面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令更多师生受益。”展望未来,刘殊芳满怀憧憬。记者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