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近日,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2023年工作要点,其中重点推进的10个重大项目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分别是“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
近年来,四川着眼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下大力气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凝聚育人大师资、建好课堂主渠道、善用社会大课堂,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把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有力提升了铸魂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凝聚育人大师资
前不久,四川2022年思政工作“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公布,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获评“四川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自1985年从事思政教育工作至今,吴满意从未离开过讲台。他说,学院把教师培养当作“第一工程”,通过学校、学院、教研室“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进思政课教师“铸魂”,当好学生“引路人”。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川推进各学校配齐配强保障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并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评选思政工作“年度人物”等方式,激发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育人大师资。
在各方合力推动下,四川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的队伍数量、质量明显提升。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以“岗前培训、日常培训、校外培训、调研实践、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培养体系,大力支持思政教师队伍学历和能力提升。
建好课堂主渠道
去年9月,新学年开学之际,四川省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如期开讲。课堂以层层推进的“田间稻香”“三苏初心”“远大前程”“国之大者”4个篇章,引导同学们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当天,全省高校210万名师生收听收看直播,各平台点赞量超1000万。
四川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着力建好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除“全省同上一堂课”这样的示范性课程外,四川还鼓励各高校跨教研室、跨学院、跨学校开展集体备课、交流经验和示范教学活动,通过分层、分类的“头脑风暴”,形成了一批面向全省的“指导性教学设计”和“示范性教案”。
在各学校建强思政课课程群、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四川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按照“专业课程+特色专区”的思路,汇集精品课程资源,为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及教师研修等提供辅助和支持。截至目前,优质课程资源已上线1425门,涵盖12个学科门类84个专业类。
善用社会大课堂
四川着力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去实践、去锻炼、去感悟。
2022年8月,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公布,四川19家单位入选。今年,四川提出将用好19家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当前,各学校各基地正加强对接联系,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服务平台。
作为四川19家入选单位之一的“两弹城”,原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所在地,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学家曾在此隐姓埋名,打造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国之利器”。近年来,“两弹城”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用好史料,讲好故事,让学生在这里上好大思政课。”“两弹城”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的科学家和国家栋梁,就在其中!”(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