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持续上升 学校家庭社会应联动施治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蒲晓磊 发布时间:2023-03-14 15:4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问题。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与深化,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单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黑龙江省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忠凯说。


  无论是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还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识别和诊治,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技术和场所。但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专业化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无法很好地应对这方面的挑战。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民进中央提交《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集体提案,建议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和支持,优化中小学生精神卫生资源统筹和诊疗机制。


  社会资源不足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民进中央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缺乏协同。以教育、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和转诊不及时、不顺畅。


  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教师上岗及日常教学工作培训中缺少学生心理健康识别管理课程;适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南、手册)缺乏,培训资源不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与心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极少,辅导资料稀缺。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社会资源不足。公立医院精神卫生资源缺口大、投入少,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资源缺乏。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能力资质不足、不实,收费混乱。对危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新业态监管不到位。


  李孝轩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精神卫生资源严重投入不足,县医院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床位或专业医师,处置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下违规组织认证考试、滥用心理量表等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滥用精神类药物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普遍存在心理教师数量少、兼职多、咨询设施缺失、课时挤占等问题,一些农村中小学至今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迎检化、边缘化,咨询、筛查、跟踪、诊治等环节相互脱节。”李孝轩说。


  学校监测干预


  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每个学校都应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方案和干预预案,确保心理问题识别水平和教育干预质量,形成普通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快速干预处置联动机制,并把其作为学校常规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心理学培训,将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作为班主任上岗培训重要内容。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沟通机制,通过日常联系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识,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苗头时应及时进行家校沟通。在学生心理问题超出学校及家庭能力范围时,通过转介机制尽快转至专业心理健康机构进行诊疗、帮助康复。


  “建立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构建协同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张忠凯提出,建立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张忠凯建议,教育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社会面各宣传单位对心理健康教育多角度、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普及,共同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子女。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协调联动工作体系。


  加强前瞻研究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同时,一些新兴业态诱发新隐患,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李孝轩直言,某些剧本杀企业经营项目中掺杂异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灵魂附体等不健康元素,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犯罪,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不容乐观。


  对此,民进中央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两手抓”的建议——既要加大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也要对涉及未成年人的产品和活动进行严格监管。


  民进中央提出,优化中小学生精神卫生资源统筹和诊疗机制。加大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和建设,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健康部门联合研究建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学校到专业心理健康机构的转诊以及治疗恢复等一系列标准程序,指导相关工作。加强心理门诊建设,县级医院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加大青少年精神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力度,增加精神科医生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培训力度。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同时,加强对社会新业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瞻性研究,涉及未成年人的产品和活动应严格监管,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原则进行是否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置审查。严厉打击心理咨询机构虚假宣传、欺骗营销、滥用量表和精神类药物、高收费乱象,坚决取缔不合格机构。


  李孝轩建议,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督导学校加快补齐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筛查机制,及时给予干预。落实“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切实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边缘化、迎检化问题,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同时,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重,深入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强化学生生命观。此外,还应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课时比重,在与大自然融入互动中,引导学生调适自我,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李孝轩提出,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建立前置审查、限制性分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支持打造益智类、法律推理类、主旋律类娱乐产品。此外,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网络平台,加快修订诊断标准(ICD和DSM诊断系统),强化心理咨询领域综合治理。还要加大对滥用心理量表、滥用精神类药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记者:蒲晓磊)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持续上升 学校家庭社会应联动施治
来源:法治日报 2023-03-14 15:49:08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与深化,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单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黑龙江省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忠凯说。无论是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还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识别和诊治,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技术和场所。但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专业化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无法很好地应对这方面的挑战。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民进中央提交《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集体提案,建议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和支持,优化中小学生精神卫生资源统筹和诊疗机制。社会资源不足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民进中央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缺乏协同。以教育、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和转诊不及时、不顺畅。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教师上岗及日常教学工作培训中缺少学生心理健康识别管理课程;适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南、手册)缺乏,培训资源不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与心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极少,辅导资料稀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社会资源不足。公立医院精神卫生资源缺口大、投入少,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资源缺乏。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能力资质不足、不实,收费混乱。对危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新业态监管不到位。李孝轩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精神卫生资源严重投入不足,县医院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床位或专业医师,处置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下违规组织认证考试、滥用心理量表等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滥用精神类药物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普遍存在心理教师数量少、兼职多、咨询设施缺失、课时挤占等问题,一些农村中小学至今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迎检化、边缘化,咨询、筛查、跟踪、诊治等环节相互脱节。”李孝轩说。学校监测干预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对此,民进中央建议,每个学校都应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方案和干预预案,确保心理问题识别水平和教育干预质量,形成普通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快速干预处置联动机制,并把其作为学校常规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心理学培训,将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作为班主任上岗培训重要内容。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沟通机制,通过日常联系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识,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苗头时应及时进行家校沟通。在学生心理问题超出学校及家庭能力范围时,通过转介机制尽快转至专业心理健康机构进行诊疗、帮助康复。“建立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构建协同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张忠凯提出,建立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张忠凯建议,教育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社会面各宣传单位对心理健康教育多角度、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普及,共同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子女。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协调联动工作体系。加强前瞻研究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同时,一些新兴业态诱发新隐患,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李孝轩直言,某些剧本杀企业经营项目中掺杂异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灵魂附体等不健康元素,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犯罪,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不容乐观。对此,民进中央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两手抓”的建议——既要加大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也要对涉及未成年人的产品和活动进行严格监管。民进中央提出,优化中小学生精神卫生资源统筹和诊疗机制。加大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和建设,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健康部门联合研究建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学校到专业心理健康机构的转诊以及治疗恢复等一系列标准程序,指导相关工作。加强心理门诊建设,县级医院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加大青少年精神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力度,增加精神科医生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培训力度。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同时,加强对社会新业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瞻性研究,涉及未成年人的产品和活动应严格监管,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原则进行是否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置审查。严厉打击心理咨询机构虚假宣传、欺骗营销、滥用量表和精神类药物、高收费乱象,坚决取缔不合格机构。李孝轩建议,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督导学校加快补齐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筛查机制,及时给予干预。落实“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切实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边缘化、迎检化问题,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同时,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重,深入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强化学生生命观。此外,还应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课时比重,在与大自然融入互动中,引导学生调适自我,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李孝轩提出,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建立前置审查、限制性分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支持打造益智类、法律推理类、主旋律类娱乐产品。此外,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网络平台,加快修订诊断标准(ICD和DSM诊断系统),强化心理咨询领域综合治理。还要加大对滥用心理量表、滥用精神类药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记者: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