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ICU里的特殊“课堂”:师生同袍坚守在抢救生命最前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申冉 发布时间:2023-02-03 16:0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bd317f6818beb4c7e391551d49186fd6.jpg

当一线的“求助”传来,医学院学生们纷纷站了出来。中大医院发布供图


  “去年12月14号,当我回到曾经熟悉ICU病区,发现一切都变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战场’。”回望刚刚过去的一个半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重症医学科研究生熊梦茹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医学院的学生们与曾经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们一起,坚守在了抢救生命的最前线。


  2022年12月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最吃紧的关口,一直奋战在救护一线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也面临着感染带来的“减员”情况。


  当一线的“求助”传来,医学院学生们纷纷站了出来。“这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会走。”44名重症医学科专硕研究生冲向了医院的重症病区(ICU)。


1f874452e350a017751621015b803c29.jpg

短短一个多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重症医学科研究生熊梦茹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被采访人供图


  “我想,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人员,这一刻的反应是不假思索的。”正在其他科室轮转的熊梦茹,毅然决定重回任务最艰巨的ICU病区。


  对于同样申请第一批支援的重症医学科研一学生王溥丰来说,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假期”。“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春节,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紧张的一线救护。


  “最难忘的一天,是看到一位在ICU住了十多天的年轻重病患者康复出院,那一刻真是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王溥丰告诉记者,“这位病人病情复杂,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需要时刻有医生在床边紧盯病情,3次致命关口,20余次抢救,每每与老师们共同坚守在患者床前,全力以赴与死神争夺生命,都让我对‘医者’这个身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21d9ceecc65f7a6a4d55ba2dc7830826.jpg

对于同样申请第一批支援的重症医学科研一学生王溥丰来说,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假期”。被采访人供图


  “去年12月份,得知那么多学生主动要求到病区支援,我真是觉得稍稍喘了口气。看到这些曾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课的孩子们,穿上白大褂冲到一线,我也感到很欣慰。重症医学科是有它的特殊性的,无论是科研方向的研究生还是临床方向的研究生,面对重症患者,错过五分钟就可能错过一个生命,所以规范的临床培训是必须的。这些学生有技术也有能力在这个时候成为一支有生力量。”ICU病区的带组老师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刘艾然感慨,在学校上课和走进“战斗”中的抢救室,肯定是完全不同的经历,“但是学生们都坚持下来,做得很好。”


  “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与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同事们奋战了一个多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给这些年轻学生们留下了这样的感言。


  “在申请去ICU病区前,我没敢在电话里告诉家人,怕爸妈担心。直到休假回家,我才小心翼翼地告诉了他们,没想到他们很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我选择了做白衣战士,就意味着要在这一刻冲在最前面。”对于自己的未来和这份职业,熊梦茹有了更清晰的画面,“我发现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了,变得更加有勇气面对更多的挑战,也已把救死扶伤这份职责刻进了心里。”(记者:申冉)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ICU里的特殊“课堂”:师生同袍坚守在抢救生命最前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2-03 16:00:06
      当一线的“求助”传来,医学院学生们纷纷站了出来。中大医院发布供图“去年12月14号,当我回到曾经熟悉ICU病区,发现一切都变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战场’。”回望刚刚过去的一个半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重症医学科研究生熊梦茹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医学院的学生们与曾经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们一起,坚守在了抢救生命的最前线。2022年12月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最吃紧的关口,一直奋战在救护一线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也面临着感染带来的“减员”情况。当一线的“求助”传来,医学院学生们纷纷站了出来。“这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会走。”44名重症医学科专硕研究生冲向了医院的重症病区(ICU)。短短一个多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重症医学科研究生熊梦茹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被采访人供图“我想,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人员,这一刻的反应是不假思索的。”正在其他科室轮转的熊梦茹,毅然决定重回任务最艰巨的ICU病区。对于同样申请第一批支援的重症医学科研一学生王溥丰来说,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假期”。“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春节,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紧张的一线救护。“最难忘的一天,是看到一位在ICU住了十多天的年轻重病患者康复出院,那一刻真是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王溥丰告诉记者,“这位病人病情复杂,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需要时刻有医生在床边紧盯病情,3次致命关口,20余次抢救,每每与老师们共同坚守在患者床前,全力以赴与死神争夺生命,都让我对‘医者’这个身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同样申请第一批支援的重症医学科研一学生王溥丰来说,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假期”。被采访人供图“去年12月份,得知那么多学生主动要求到病区支援,我真是觉得稍稍喘了口气。看到这些曾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课的孩子们,穿上白大褂冲到一线,我也感到很欣慰。重症医学科是有它的特殊性的,无论是科研方向的研究生还是临床方向的研究生,面对重症患者,错过五分钟就可能错过一个生命,所以规范的临床培训是必须的。这些学生有技术也有能力在这个时候成为一支有生力量。”ICU病区的带组老师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刘艾然感慨,在学校上课和走进“战斗”中的抢救室,肯定是完全不同的经历,“但是学生们都坚持下来,做得很好。”“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与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同事们奋战了一个多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给这些年轻学生们留下了这样的感言。“在申请去ICU病区前,我没敢在电话里告诉家人,怕爸妈担心。直到休假回家,我才小心翼翼地告诉了他们,没想到他们很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我选择了做白衣战士,就意味着要在这一刻冲在最前面。”对于自己的未来和这份职业,熊梦茹有了更清晰的画面,“我发现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了,变得更加有勇气面对更多的挑战,也已把救死扶伤这份职责刻进了心里。”(记者:申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