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从现在起,我会对娃娃的教育更上心、更负责!”
一句句承诺,一张张贴在了村里的承诺墙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石板村党支部书记潘永贤说:“这是村民自发参与的承诺墙,心愿中跟孩子教育挂钩的内容占多数,这说明大伙儿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转变。”
石板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村里曾经的情况一度让潘永贤很头疼,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都落后……乡村发展,短期靠产业,稳定靠就业,长期还要靠教育——潘永贤和村两委班子确定了路线图。
2016年起,黔南州力推精神文明建设,石板村的村容村貌也渐有改观。“我们抓住机会整顿党建,强班子带队伍,村里拧成一股绳,只用一年就甩掉了‘后进’帽子。”潘永贤说。同年起,村级经费每年拿出至少2万元,作为考上大学孩子的奖学金,成绩突出的还颁发荣誉牌匾,家长和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教育信心被彻底激发。
“让更多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教育,才能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乡村振兴才有盼头。”从6年前算起,1236户的石板村先后走出160多名大学生。这让潘永贤格外骄傲:“以前一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现在每年能有20多个!”
每年的8月26日,村里会举办奖学金发放仪式,目前已累计发放了18万元。“以前是村级经费或集体经济收入出,现在日子好了,不少村民还会主动捐款出份力。”潘永贤说,村子每年还评选教育模范之家,“拿这个牌匾可不容易,得家里孩子全考上大学才行,但也有几户人家拿到了。”
“这离不开全省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离不开全州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实抓牢”。石板村的乡风焕然一新,也让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精神文明办主任李灵松颇为自豪,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只要依托基层党组织,整合基层宣传教育阵地,群众的观念自然转变,文明乡风就能轻拂乡村。(记者:汪志球、苏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