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举行。会议要求聚焦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情况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就业压力加大。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再创新高,同比增加82万人。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或增长放缓,企业面临产品需求萎缩等问题,导致招聘岗位减少,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从高校就业情况来看,“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在地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形势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就业形势好于乡村地区;在学校之间,“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往往优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公办高校优于民办高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固本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各方持续高度关注,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创设就业成长通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东北、艰苦边远地区和城乡基层就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和基层治理,扩大基层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农业技术等领域的就业空间。改善创业环境,为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等支持。落实“保就业”“稳就业”专项政策,从民生高度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负、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巩固提升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优势,进一步落实灵活用工的政策与社会保障。
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关键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多有利于发挥高校毕业生专长和智力优势的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通过事业单位招录一批、国有企业招聘一批、基层社区就业一批、应征入伍一批、就业见习留用一批、创业带动一批,拓宽就业空间。坚持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岗位并联,传统就业与灵活就业并举,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择业并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整合各部门资源,建强建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全国范围内就业供给与需求分析和预测,畅通岗位需求信息与就业求职信息的对接通道。构建就业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面向高校提供精准化、智慧化就业管理新模式。推动各省级大学生就业网站、各高校就业网站尽快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改造传统陈旧学科专业,严格控制新增教育部公布的红牌、黄牌专业。对于需求不多、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可适当停招和减招。加强市场调研,积极增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等紧缺专业。受疫情影响,大学生不便到企业实习实训,高校要加强仿真实习、虚拟仿真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增加实习锻炼的机会。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齐抓共管、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的高校就业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专职人员就业教育、指导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前移就业指导关口,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评估范畴。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群体的精准帮扶,分类别、分批次、分重点开展就业帮扶。(作者:阙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