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坚实稳固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田玉 纪秀君 发布时间:2022-10-11 16:5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不管求学哪里,每个学子的梦想都被照亮。


  寒门学子、随迁子女、残疾儿童……无论身份如何,每个家庭的希望都被托起。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石。”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思政课堂上,青年教师乔显喆的讲解引发了学生共鸣与热烈讨论。


  “老师,我是新疆的,上学以来基本没交过学费,国家实施减免!”


  “我的兄弟姐妹多,之前我差点儿辍学,多亏党的好政策和学校老师的劝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教育系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扎实构建了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使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坚实稳固,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起点公平:一个孩子也不掉队


  “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小山村里……”今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苏正民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故事,曾经,父亲的医疗费用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不堪重负,是国家和社会的资助,让他重新回到了明亮干净的教室里。


  从被迫辍学到走出大山,从接受资助到回报社会,越来越多像苏正民这样的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成长。


  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控辍保学,苏正民所在的四川凉山州就劝返了6万余名辍学学生,以实际行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就要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一条就写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十年来,党和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从2011年开始,国家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21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其中,近80%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近60%分布在农村。


  十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至88.1%,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实现了基本普及。


  ——招生入学改革,促进机会公平。


  “现在看来,当初没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城区学校上学是正确的!”镇上引进了民大附中、北大附小等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家长这样感慨。


  十年来,通过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跨区域考试掐尖、举办“占坑班”、收取“赞助费”等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坚持资助先行,完善政策体系。


  学前教育坚持“地方先行,中央补助”,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高等教育建立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较为完善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奋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个都不能少,还要让公平的阳光惠及更多的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


  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了。国家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国家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过程公平:教育面前一视同仁


  2021年4月,一名学生家长想给孩子提高数学成绩,向培训机构陆续缴纳了21万元补课费,结果孩子的数学只考了59分。


  在此前的一段时期内,K12教育培训产业加速扩张,盲目逐利者不在少数。如果孩子的发展只与金钱挂钩,教育的壁垒恐怕会越筑越高。当教育生态失衡,教育公平便难以保障。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进展:线下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95.6%,线上压减率达87.1%,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此举有力减轻了教育“内卷”,有效推进了教育公平。


  过程公平,意味着要努力保障每名孩子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对于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补课可能只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而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如何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可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早在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启动实施了“国培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共有31个省份的约1680万人次教师参与,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参训人次约1574万,占比94%。


  这种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的大规模在职培训,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大,开创了我国教师培训的新局面。近年来,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建立,推动着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也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


  ——硬件提上去,环境好起来。


  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现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办学条件已经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危房、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许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


  ——教育信息化,填平数字鸿沟。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


  2022年3月28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提高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双减”和“停课不停学”。一块块电子屏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每一名孩子面前。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自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来,到2021年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均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这是继全面实现“两基”之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结果公平: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2014年,邢小颖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现在,她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践课教师。如她所言,“可能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给顶尖学府的学生讲课,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教育公平的必然结果。


  星光不负赶路人。2015年,她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顺利毕业,并拿到工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她讲铸造课的视频还获得了两亿播放量和百万点赞。


  结果公平,意味着要努力实现每名受教育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出身、不同特点的人,都能获得最适宜其自身发展的教育结果,让人人都能人生出彩。


  ——人生出彩,需要有科学的“指挥棒”。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破“五唯”,令教育生态为之一新。两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人生出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前提。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深入实施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2012年以来累计招生95万余人。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


  十年来,教育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80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生出彩,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目前,全国共有1891所各类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占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数的46.8%,有力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质。教育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30所老年开放大学和老年教育专门机构。


  “再穷不能穷教育”,尊师重教的传统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中国,接受教育的渠道已被充分打通,终身教育“立交桥”正在扎实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美好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讲话中向世人宣告,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事实证明:教育公平,人民至上,句句承诺,掷地有声……(记者:田玉,纪秀君)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坚实稳固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10-11 16:52:00
      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不管求学哪里,每个学子的梦想都被照亮。寒门学子、随迁子女、残疾儿童……无论身份如何,每个家庭的希望都被托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石。”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思政课堂上,青年教师乔显喆的讲解引发了学生共鸣与热烈讨论。“老师,我是新疆的,上学以来基本没交过学费,国家实施减免!”“我的兄弟姐妹多,之前我差点儿辍学,多亏党的好政策和学校老师的劝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教育系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扎实构建了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使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坚实稳固,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起点公平:一个孩子也不掉队“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小山村里……”今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苏正民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故事,曾经,父亲的医疗费用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不堪重负,是国家和社会的资助,让他重新回到了明亮干净的教室里。从被迫辍学到走出大山,从接受资助到回报社会,越来越多像苏正民这样的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成长。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控辍保学,苏正民所在的四川凉山州就劝返了6万余名辍学学生,以实际行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就要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一条就写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十年来,党和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从2011年开始,国家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21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其中,近80%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近60%分布在农村。十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至88.1%,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实现了基本普及。——招生入学改革,促进机会公平。“现在看来,当初没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城区学校上学是正确的!”镇上引进了民大附中、北大附小等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家长这样感慨。十年来,通过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跨区域考试掐尖、举办“占坑班”、收取“赞助费”等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坚持资助先行,完善政策体系。学前教育坚持“地方先行,中央补助”,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高等教育建立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较为完善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奋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个都不能少,还要让公平的阳光惠及更多的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了。国家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国家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过程公平:教育面前一视同仁2021年4月,一名学生家长想给孩子提高数学成绩,向培训机构陆续缴纳了21万元补课费,结果孩子的数学只考了59分。在此前的一段时期内,K12教育培训产业加速扩张,盲目逐利者不在少数。如果孩子的发展只与金钱挂钩,教育的壁垒恐怕会越筑越高。当教育生态失衡,教育公平便难以保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进展:线下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95.6%,线上压减率达87.1%,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此举有力减轻了教育“内卷”,有效推进了教育公平。过程公平,意味着要努力保障每名孩子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于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补课可能只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而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如何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可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早在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启动实施了“国培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共有31个省份的约1680万人次教师参与,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参训人次约1574万,占比94%。这种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的大规模在职培训,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大,开创了我国教师培训的新局面。近年来,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建立,推动着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也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硬件提上去,环境好起来。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现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办学条件已经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危房、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许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填平数字鸿沟。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2022年3月28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提高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双减”和“停课不停学”。一块块电子屏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每一名孩子面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自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来,到2021年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均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这是继全面实现“两基”之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果公平:人人都有出彩机会2014年,邢小颖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现在,她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践课教师。如她所言,“可能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给顶尖学府的学生讲课,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教育公平的必然结果。星光不负赶路人。2015年,她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顺利毕业,并拿到工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她讲铸造课的视频还获得了两亿播放量和百万点赞。结果公平,意味着要努力实现每名受教育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出身、不同特点的人,都能获得最适宜其自身发展的教育结果,让人人都能人生出彩。——人生出彩,需要有科学的“指挥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破“五唯”,令教育生态为之一新。两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人生出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前提。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深入实施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2012年以来累计招生95万余人。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十年来,教育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80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生出彩,更要活到老、学到老。目前,全国共有1891所各类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占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数的46.8%,有力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质。教育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30所老年开放大学和老年教育专门机构。“再穷不能穷教育”,尊师重教的传统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中国,接受教育的渠道已被充分打通,终身教育“立交桥”正在扎实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美好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讲话中向世人宣告,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事实证明:教育公平,人民至上,句句承诺,掷地有声……(记者:田玉,纪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