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把握“三全”原则 做好入学适应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虞永平 发布时间:2022-05-09 09:1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密切合作,使新生做好充分准备,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两个方面,这也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衔接并与家长相互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入学适应是幼小衔接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儿童如果没有充分的入学准备,一定会有更多适应困难;如果有了充分的入学准备,也不等于就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所谓充分的入学适应,不只是追求最终儿童适应了小学学习这个结果,还应追求儿童对小学学习充满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真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适应状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这就意味着这种教育要为儿童的入学适应考虑,具有帮助儿童适应小学学习的功能,要把入学适应贯彻于小学新生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要“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这是对小学教育适应职能的回归和强化,是小学教育作用的弥补和强化。


  入学适应需要全员行动


  儿童的入学适应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不是开几次班会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对家长提要求就能落实的。入学适应是所有一年级教师共同的责任。落实入学适应的关键在于强化入学适应意识。所谓入学适应意识,就是一年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特点,并切实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现实状况,把了解儿童、创新策略和落实适应当作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和日常指导中,充分意识到这是一群需要适应的儿童,并能自觉检验和反思自己的内容、方法是否有利于儿童的适应。可以说,适应意识是入学适应工作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推进入学适应工作中,应把强化全员入学适应意识放在第一位。


  对于一年级的教师来说,要有入学适应意识,更要有推进入学适应的作为。要把认识和态度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会面临涉及自己灵魂的三个问题:是否了解每一个新生的适应状况?有没有尽可能与孩子们多相处一会儿、多问几句、多想一点?有没有为了儿童的适应多琢磨一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这三个问题既是对一个教师专业性的衡量,也是对一个教师师德和责任感的衡量。作为班主任,当然应与儿童共同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交往和情感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在了解和理解儿童适应状况尤其是适应困难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帮助。


  任课教师在促进儿童入学适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入学适应也体现在每一门学科上,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学科适应是学习适应的关键。因此,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要以儿童为本,把研究新生当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使教学工作建立在儿童发展现实尤其是适应现实的基础之上,让儿童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当然,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也是新生入学适应的重要影响力量。


  入学适应必须全程落实


  入学适应是一个过程,根据儿童准备状况及个体状况,适应的时间不尽一致。因此,不能把入学适应看作是入学初的入学教育会议,更不应把入学适应看作是教师的教导。入学适应是处于特定准备状态的儿童与学校和教师相互作用的渐进的过程,也是儿童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产生兴趣、增进投入和感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园带领大班儿童参观小学,既是入学准备所必需的,也是入学适应的重要途径。儿童对小学的了解有助于其入学适应。大量的适应工作是由小学来完成的,从环境创设、氛围营造、教学变革、师生互动、班规确立等方面全面展开,涉及新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


  《指导意见》指出:“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由此可见,入学适应是一个时期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在入学适应期,需要调整课程安排,减缓教学进度,因此课程和教学改革是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从而覆盖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对儿童入学适应产生影响的活动,让入学适应全程化。


  此外,《指导意见》的附件《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指出:“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因此,新生全面适应小学生活重点在第一学期,需要在一年级系统落实,从课程到管理系统谋划,举措到位,阶段评价,不断改进,力争取得良好的成效。


  入学适应应该全面适应


  《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指导要点》对全面入学适应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于全面落实入学适应教育是一个方向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入学适应不只是学习适应。新生入学后,面临着生活环境的转变,日常生活环节被简化,生活的设备、设施也发生了变化。要从儿童的能力和状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设儿童友好的、接纳的、温馨的环境,减缓变化的坡度,逐渐减少成人的支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乐意从事力所能及的集体劳动,让新生有时间成为自信的小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积极的情绪,激发他们上学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向往。


  新生面临着从以行动为主要方式的直接经验学习向以文字符号为主的书面知识学习转化,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但直接经验与书本知识之间不是对立的,丰富的直接经验对间接知识的获得是有帮助的,就是到了小学还是应该“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这是学习适应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他们交往和表达,学习独立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遵守基本的规则,养成良好的品德。总之,要从新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从成人意志出发,强行陡坡上行,影响新生的自信和趣味。


  入学适应是一项重要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贴近学生心灵,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强化衔接意识,不断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关注儿童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各个方面的衔接与适应,才能真正让儿童积极愉快地投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虞永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文钰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把握“三全”原则 做好入学适应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05-09 09:13:2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密切合作,使新生做好充分准备,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两个方面,这也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衔接并与家长相互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入学适应是幼小衔接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儿童如果没有充分的入学准备,一定会有更多适应困难;如果有了充分的入学准备,也不等于就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所谓充分的入学适应,不只是追求最终儿童适应了小学学习这个结果,还应追求儿童对小学学习充满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真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适应状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这就意味着这种教育要为儿童的入学适应考虑,具有帮助儿童适应小学学习的功能,要把入学适应贯彻于小学新生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要“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这是对小学教育适应职能的回归和强化,是小学教育作用的弥补和强化。入学适应需要全员行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不是开几次班会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对家长提要求就能落实的。入学适应是所有一年级教师共同的责任。落实入学适应的关键在于强化入学适应意识。所谓入学适应意识,就是一年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特点,并切实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现实状况,把了解儿童、创新策略和落实适应当作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和日常指导中,充分意识到这是一群需要适应的儿童,并能自觉检验和反思自己的内容、方法是否有利于儿童的适应。可以说,适应意识是入学适应工作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推进入学适应工作中,应把强化全员入学适应意识放在第一位。对于一年级的教师来说,要有入学适应意识,更要有推进入学适应的作为。要把认识和态度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会面临涉及自己灵魂的三个问题:是否了解每一个新生的适应状况?有没有尽可能与孩子们多相处一会儿、多问几句、多想一点?有没有为了儿童的适应多琢磨一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这三个问题既是对一个教师专业性的衡量,也是对一个教师师德和责任感的衡量。作为班主任,当然应与儿童共同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交往和情感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在了解和理解儿童适应状况尤其是适应困难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帮助。任课教师在促进儿童入学适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入学适应也体现在每一门学科上,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学科适应是学习适应的关键。因此,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要以儿童为本,把研究新生当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使教学工作建立在儿童发展现实尤其是适应现实的基础之上,让儿童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当然,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也是新生入学适应的重要影响力量。入学适应必须全程落实入学适应是一个过程,根据儿童准备状况及个体状况,适应的时间不尽一致。因此,不能把入学适应看作是入学初的入学教育会议,更不应把入学适应看作是教师的教导。入学适应是处于特定准备状态的儿童与学校和教师相互作用的渐进的过程,也是儿童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产生兴趣、增进投入和感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园带领大班儿童参观小学,既是入学准备所必需的,也是入学适应的重要途径。儿童对小学的了解有助于其入学适应。大量的适应工作是由小学来完成的,从环境创设、氛围营造、教学变革、师生互动、班规确立等方面全面展开,涉及新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指导意见》指出:“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由此可见,入学适应是一个时期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在入学适应期,需要调整课程安排,减缓教学进度,因此课程和教学改革是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从而覆盖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对儿童入学适应产生影响的活动,让入学适应全程化。此外,《指导意见》的附件《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指出:“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因此,新生全面适应小学生活重点在第一学期,需要在一年级系统落实,从课程到管理系统谋划,举措到位,阶段评价,不断改进,力争取得良好的成效。入学适应应该全面适应《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指导要点》对全面入学适应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于全面落实入学适应教育是一个方向性和实用性的指导。入学适应不只是学习适应。新生入学后,面临着生活环境的转变,日常生活环节被简化,生活的设备、设施也发生了变化。要从儿童的能力和状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设儿童友好的、接纳的、温馨的环境,减缓变化的坡度,逐渐减少成人的支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乐意从事力所能及的集体劳动,让新生有时间成为自信的小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积极的情绪,激发他们上学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向往。新生面临着从以行动为主要方式的直接经验学习向以文字符号为主的书面知识学习转化,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但直接经验与书本知识之间不是对立的,丰富的直接经验对间接知识的获得是有帮助的,就是到了小学还是应该“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这是学习适应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他们交往和表达,学习独立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遵守基本的规则,养成良好的品德。总之,要从新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从成人意志出发,强行陡坡上行,影响新生的自信和趣味。入学适应是一项重要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贴近学生心灵,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强化衔接意识,不断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关注儿童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各个方面的衔接与适应,才能真正让儿童积极愉快地投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虞永平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