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一声巨响划破喀布尔天际,美军无人机夺走10名阿富汗无辜平民的生命,其中包括7名儿童,最小的孩子仅4岁。来自各界的谴责声尚未平息,美国军火商又对外高调展示可携带自动步枪的机器狗,称其“有能力自主判断和锁定潜在威胁”。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向军事和安全领域渗透。此类技术的军事应用虽在作战方式、打击精度、反应速度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但也存在着安全和人道主义风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素曾在联合国会议上模拟演示微型机器人如何在瞬间完成一场校园屠杀,血淋淋的场面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人。
为应对智能武器系统带来的人道主义挑战,国际社会的研究和讨论不断走向深入。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成立政府专家组,“国际机器人军控委员会”“禁止杀人机器人运动”等多元参与主体也应运而生。2014年起,各国专家围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展开多年讨论,然而结果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在于个别大国缺乏政治意愿。美国等西方国家曾在会上不止一次强调,现行国际人道法等相关国际法足以解决此类系统引发的人道主义关切,反对采取任何限制措施。这一言论的本质无非是利用其技术优势,获得随意杀戮的权力,干着说一套、做一套的见不得人的勾当。
从实际情况看,北约国家曾不止一次打着“反恐”旗号,行推翻别国政府之实,更是常常满嘴仁义道德却干着草菅人命之事。近年来,美西方国家从外空、数据安全到人工智能不断抛出各种版本的“负责任”口号,但一次又一次被其采取的军事行动戳穿。据相关机构统计,2010至2020年间,仅在阿富汗,美军就发动了13072次无人机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其中一则真实爆料令人大跌眼镜,让世人看清美西方的丑恶嘴脸。布兰登曾是一名美军无人机操作员,多次参与对阿富汗等国的无人机袭击行动,他曾告诉媒体,上级交给他的工作就是“杀人”和“破坏”。他曾亲眼目睹一个阿富汗儿童突然闯入袭击目标区域,观察员却要他把那个孩子当成“一条狗”。
由此可见,美西方提出所谓“负责任”利用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在以“负责”为名,行“推诿”之实。试问,若真的有其宣称的那样“负责”,为何近年来死于美军无人机空袭之下的平民人数如此触目惊心?每当出现误炸误伤甚至滥杀滥伤,为何鲜有相关责任人受到惩罚?有人操控的无人机尚且如此,倘若未来出现真正“自主”的杀人机器人滥杀滥伤,美国真的敢承担责任吗?
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真正的负责任态度。2017年以来,中国连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文件,提出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促进公平公正等具体要求,从立法、执法、审查等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予规范和指导。
在日前举行的《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六次审议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再次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国担当。文件从战略安全、军事政策、法律伦理、技术安全、研发操作、风险管控、规则制定、国际合作八个方面提出倡议,呼吁各国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在军事领域研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敦促各国研发、部署和使用相关武器系统应遵循人类共同价值观,确保新武器及其作战手段符合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其他适用的国际法,避免滥杀滥伤和误用恶用。文件提出应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人工智能治理水平,避免损害各国技术进步与和平利用的权利,反对任何以意识形态划线、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人为制造科技壁垒的做法。文件的发布既是中国政府围绕新兴科技领域安全治理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与美西方虚伪面孔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做事向来言必信,行必果。因此,上述文件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普遍欢迎。面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潜在风险,中国既没有刻意忽视,也没有简单要求“一禁了之”,而是选择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国携手走出一条兼顾当前与长远、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新路,为国际社会探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提供了一份全新方案。
当前正是构建人工智能国际安全规范的关键窗口期,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治理难题,希望美西方国家看清国际大势、拿出政治意愿,与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增进理解与协作,致力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造福人类。毕竟,好战必亡,尚善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