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军情瞭望
从红色故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前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章海军 发布时间:2021-06-30 15:0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死与共、团结奋进的历史,写满了慷慨悲壮,闪耀着铁血荣光,更凝聚着团结伟力。

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解放大西南前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给几位即将奔赴前线的将领送行时感叹:国共在大陆的最后一战,竟然是黄埔军校的四位同学在较量。对方是宋希濂和胡宗南,我方则是周士第和陈赓,都是黄埔一期学员。从表面上看是黄埔学员之争,实际上是两党两军之战。此时的共产党内外团结得像“一块坚硬的钢铁”,万众一心、势如破竹;国民党上下则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结果可想而知。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党立党为国,以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本”,因此特别重视团结合作之“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以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局。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团结精神、博大胸怀的赞扬:“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

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将这段时间称之为“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尽管如此,毛泽东依然着眼大局,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多次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团结,不要红军打红军嘛”“你们现在回去,我们欢送,将来回来,我们欢迎”。朱德也反复劝诫:“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我们党通过有理有节有据的团结与斗争,最终避免了红军从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滑向同室操戈的不幸,推动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习主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我们党深谙这一道理,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总是以大义大局为重,“相逢一笑泯恩仇”。曾经,一位“老延安”问身边的人:“你们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一个“同”字,是我们党对“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不团结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深刻感悟。抗战的危急关头,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宽阔胸襟,高扬起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摒弃前嫌、共赴国难,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汇聚起“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强大力量。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一百年风雨兼程,“一山放过一山拦”;一百年团结奋进,“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同仇敌忾“打破一个旧世界”,到白手起家“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建三峡、修高铁、办奥运,到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建设特区,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从战胜新冠疫情,到脱贫攻坚胜利……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始终坚持心手相连、患难与共,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凝聚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之力,书写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不朽篇章。

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写道:“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认识到,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在浩瀚宇宙面前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政党即使长期执政,在有着大海般力量的人民群众面前也只不过是一泓浅水。我们党虽然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但在14亿人口中毕竟只是少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心干”。

当年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任弼时站在南腰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上,勉励官兵:“我们两支部队要紧密团结,互相学习,以打大胜仗来庆祝我们的会师。”今天,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军正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第一步。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全军官兵要一如既往地唱响《团结就是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真正让“想在一起”的团结之心、“干在一起”的团结之力,推动我们强军兴军、开启胜利之门。

(作者单位:第80集团军某特战旅)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从红色故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前进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6-30 15:09:10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死与共、团结奋进的历史,写满了慷慨悲壮,闪耀着铁血荣光,更凝聚着团结伟力。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解放大西南前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给几位即将奔赴前线的将领送行时感叹:国共在大陆的最后一战,竟然是黄埔军校的四位同学在较量。对方是宋希濂和胡宗南,我方则是周士第和陈赓,都是黄埔一期学员。从表面上看是黄埔学员之争,实际上是两党两军之战。此时的共产党内外团结得像“一块坚硬的钢铁”,万众一心、势如破竹;国民党上下则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结果可想而知。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党立党为国,以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本”,因此特别重视团结合作之“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以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局。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团结精神、博大胸怀的赞扬:“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将这段时间称之为“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尽管如此,毛泽东依然着眼大局,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多次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团结,不要红军打红军嘛”“你们现在回去,我们欢送,将来回来,我们欢迎”。朱德也反复劝诫:“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我们党通过有理有节有据的团结与斗争,最终避免了红军从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滑向同室操戈的不幸,推动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习主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我们党深谙这一道理,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总是以大义大局为重,“相逢一笑泯恩仇”。曾经,一位“老延安”问身边的人:“你们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一个“同”字,是我们党对“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不团结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深刻感悟。抗战的危急关头,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宽阔胸襟,高扬起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摒弃前嫌、共赴国难,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汇聚起“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强大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一百年风雨兼程,“一山放过一山拦”;一百年团结奋进,“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同仇敌忾“打破一个旧世界”,到白手起家“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建三峡、修高铁、办奥运,到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建设特区,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从战胜新冠疫情,到脱贫攻坚胜利……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始终坚持心手相连、患难与共,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凝聚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之力,书写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不朽篇章。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写道:“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认识到,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在浩瀚宇宙面前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政党即使长期执政,在有着大海般力量的人民群众面前也只不过是一泓浅水。我们党虽然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但在14亿人口中毕竟只是少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心干”。当年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任弼时站在南腰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上,勉励官兵:“我们两支部队要紧密团结,互相学习,以打大胜仗来庆祝我们的会师。”今天,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军正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第一步。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全军官兵要一如既往地唱响《团结就是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真正让“想在一起”的团结之心、“干在一起”的团结之力,推动我们强军兴军、开启胜利之门。(作者单位:第80集团军某特战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