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军情瞭望
“突破有种极致的美”
——记空军研究院某室副主任王恒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21-06-11 16:0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走进王恒办公室,一排书架映入眼帘,书架上是一排排整齐的书。

书不论大小,王恒都把它们收拾得利利索索。书桌上,笔也是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此前,王恒的一位同事说,出去“撸串儿”时,王恒都会把吃过的烧烤签子一支一支码整齐。

王恒是空军研究院某室副主任。从清华大学毕业时,正值世界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航空事业,成为空军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王恒说,把凌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个习惯早在上大学前就养成了,只不过现在他“比以前做得要好点”。

“好在哪里?”“不只是为欣赏一种整齐的美。从这种整齐里更容易发现新的变化,新变化总能带来突破的机会。” 王恒说。

有一年,王恒提出了一个能明显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的改进设想,同事们听了感到吃惊。因为在此之前,王恒的研究始终恪守其他研究员都“信奉”的成例,即不轻易去触碰那些已深植于飞行员心中的安全底线。

但这一年的王恒,脑海中开始浮现朝阳中群机接连快速起飞的画面。“那样的画面想想都觉得十分壮美。”经过连续多年参与飞机改进项目,王恒觉得,自己已在一遍遍归纳整理大量实验数据中找到了实现突破的途径。

他对现役战机结构和飞行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局部改装基础上,调整原来的操作流程,将会有效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

但是,这一设想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原来大家公认的安全底线。

“对战斗力大有裨益的事,做起来不见得成功,但重在去尝试。”2014年,王恒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尝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件被很多人认为是“冒险”的事,最终被列入研究项目。

从粗线条轮廓勾勒到精确绘制施工图,中间隔着海量的数据。“那种感觉就像在浩瀚的海面上游泳,游着游着就没了方向。”王恒说。

一次又一次,凭借先前养成的严谨逻辑性与条理性,他和研究团队从相对分散的数据中成功找到规律。认准方向后,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冲锋。

数年“苦战”,人瘦了一圈儿,相关方案逐步走向成熟。可到了实操实验环节,王恒碰了壁。因为,其中风险的确不小,相关方担心负不起这个责任。

面对这一情况,王恒告诉团队成员:“对装备极端负责,对战友生命安全极端负责,在这一点上,大家认识一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用扎扎实实、细之又细的工作,让相关方理解和放心接受我们的论证结果。”

话说得看似轻松,但没人知道王恒内心压力有多大。如果没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与支持,团队这几年的所有努力将无从验证,为此他四处奔波联系沟通,还是难以得到回应。

此后多少个深夜里,王恒戴上耳机,听着歌曲《追梦赤子心》,一遍遍地核实数据。“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听到这几句时,他的泪水流了下来,像是猛然被什么击中了心脏。

那年9月,王恒带领团队参加全军的一次比武,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也是在那时,他接到一个好消息:有个单位同意配合做实操实验了!

比起全军比武获得第二名,这个消息更让王恒欣喜不已。他带领团队马不停蹄赶赴实验地,“就像在奔向一个大舞台的中心”。

“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这是清华大学给王恒他们这一届毕业生的临别寄语。此时的王恒突然想起了这则寄语。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母校寄语的要求如此之近。

实操实验开始,战机引擎启动,环境异常嘈杂。看着成群的飞机整齐排列,依次返回又快速起飞,越过云层、飞向远方,王恒眼睛湿润了。他说:“原来,突破竟然是如此震撼和壮美!”

实验完成那一刻,王恒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一切顺利!

相关数据证明,王恒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空军战机提升打击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回到单位,王恒连续奋战几天,写出了总结报告。最后成稿时,他拔下耳机,《追梦赤子心》的旋律立即充满了办公室。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数据跳跃在电脑屏幕上,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众多战友驾驭群机拔地而起的画面。

项目转入下一阶段。犹如战机进入了巡航状态,航迹平稳,王恒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他书架上的书还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书架上的书一直在发生变化,而他整齐排列着的电脑屏幕上的图标也在不断更新。

“像是春雷在积攒着能量,也像是守着大战来临前的寂静。”战友们如此评价王恒的状态。王恒却说:“紧盯科研实践的前沿,灵敏感知最新变化,这是我们单位所有研究员创新的底气。大家其实都在这样做,我只是其中之一。何况,突破有种极致的美!”(特约记者 崔寒凝 通讯员 叶海松)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突破有种极致的美”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6-11 16:01:22
      走进王恒办公室,一排书架映入眼帘,书架上是一排排整齐的书。书不论大小,王恒都把它们收拾得利利索索。书桌上,笔也是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此前,王恒的一位同事说,出去“撸串儿”时,王恒都会把吃过的烧烤签子一支一支码整齐。王恒是空军研究院某室副主任。从清华大学毕业时,正值世界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航空事业,成为空军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王恒说,把凌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个习惯早在上大学前就养成了,只不过现在他“比以前做得要好点”。“好在哪里?”“不只是为欣赏一种整齐的美。从这种整齐里更容易发现新的变化,新变化总能带来突破的机会。”王恒说。有一年,王恒提出了一个能明显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的改进设想,同事们听了感到吃惊。因为在此之前,王恒的研究始终恪守其他研究员都“信奉”的成例,即不轻易去触碰那些已深植于飞行员心中的安全底线。但这一年的王恒,脑海中开始浮现朝阳中群机接连快速起飞的画面。“那样的画面想想都觉得十分壮美。”经过连续多年参与飞机改进项目,王恒觉得,自己已在一遍遍归纳整理大量实验数据中找到了实现突破的途径。他对现役战机结构和飞行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局部改装基础上,调整原来的操作流程,将会有效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但是,这一设想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原来大家公认的安全底线。“对战斗力大有裨益的事,做起来不见得成功,但重在去尝试。”2014年,王恒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尝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件被很多人认为是“冒险”的事,最终被列入研究项目。从粗线条轮廓勾勒到精确绘制施工图,中间隔着海量的数据。“那种感觉就像在浩瀚的海面上游泳,游着游着就没了方向。”王恒说。一次又一次,凭借先前养成的严谨逻辑性与条理性,他和研究团队从相对分散的数据中成功找到规律。认准方向后,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冲锋。数年“苦战”,人瘦了一圈儿,相关方案逐步走向成熟。可到了实操实验环节,王恒碰了壁。因为,其中风险的确不小,相关方担心负不起这个责任。面对这一情况,王恒告诉团队成员:“对装备极端负责,对战友生命安全极端负责,在这一点上,大家认识一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用扎扎实实、细之又细的工作,让相关方理解和放心接受我们的论证结果。”话说得看似轻松,但没人知道王恒内心压力有多大。如果没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与支持,团队这几年的所有努力将无从验证,为此他四处奔波联系沟通,还是难以得到回应。此后多少个深夜里,王恒戴上耳机,听着歌曲《追梦赤子心》,一遍遍地核实数据。“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听到这几句时,他的泪水流了下来,像是猛然被什么击中了心脏。那年9月,王恒带领团队参加全军的一次比武,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也是在那时,他接到一个好消息:有个单位同意配合做实操实验了!比起全军比武获得第二名,这个消息更让王恒欣喜不已。他带领团队马不停蹄赶赴实验地,“就像在奔向一个大舞台的中心”。“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这是清华大学给王恒他们这一届毕业生的临别寄语。此时的王恒突然想起了这则寄语。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母校寄语的要求如此之近。实操实验开始,战机引擎启动,环境异常嘈杂。看着成群的飞机整齐排列,依次返回又快速起飞,越过云层、飞向远方,王恒眼睛湿润了。他说:“原来,突破竟然是如此震撼和壮美!”实验完成那一刻,王恒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一切顺利!相关数据证明,王恒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空军战机提升打击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回到单位,王恒连续奋战几天,写出了总结报告。最后成稿时,他拔下耳机,《追梦赤子心》的旋律立即充满了办公室。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数据跳跃在电脑屏幕上,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众多战友驾驭群机拔地而起的画面。项目转入下一阶段。犹如战机进入了巡航状态,航迹平稳,王恒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他书架上的书还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书架上的书一直在发生变化,而他整齐排列着的电脑屏幕上的图标也在不断更新。“像是春雷在积攒着能量,也像是守着大战来临前的寂静。”战友们如此评价王恒的状态。王恒却说:“紧盯科研实践的前沿,灵敏感知最新变化,这是我们单位所有研究员创新的底气。大家其实都在这样做,我只是其中之一。何况,突破有种极致的美!”(特约记者崔寒凝通讯员叶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