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办法》明确了送喜报工作原则和军地职责分工,规范了寄送流程、送达仪式、待遇落实等方面的要求,对规范做好送喜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必能有效放大光荣感,激发全社会爱军尚武风气。
“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之有耻也。”军人荣誉来自社会对军人德行和贡献所给予的价值评判和价值认可,是对军人捍卫国家利益、守护民族尊严的担当和奉献的褒奖,同国家兴衰、民族存亡、人民安危息息相关。喜报则是对优秀军人品德、奉献和功绩的褒奖,既凝聚着军人长期工作训练的艰辛、顽强战斗的牺牲,也凝结着军属在幕后分担的教育子女、照顾家庭的付出,蕴含着她们的默默奉献、无私支持。
规范立功受奖军人送喜报工作,是以制度保障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发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送喜报工作,极大地激发了我军指战员杀敌立功的无限斗志、英勇报国的高昂士气,也有效激励和引领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循着英雄的足迹投身军营火热熔炉、投入保家卫国的事业中。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深入开展立功运动,通过会议嘉奖并登报表扬、颁发奖证、给家庭寄发喜报、授予军旗前照相、编撰传记、在全国广播等形式表彰激励,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仅一年时间就涌现出英模、功臣万余名。
“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送喜报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持续的继承和发展,较好地服务了部队备战打仗,有效弘扬了优良传统、激励了尚武风气。但也有个别地区出现了对送喜报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好等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悄无声息邮寄喜报、通知家属领取喜报等现象。凡此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军人军属荣誉感、光荣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励,他们的先进事迹未能在社会、家乡和部队发挥应有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键。《办法》根据立功受奖等级规范了送喜报的层级,并突出强调了“应当举行相应送喜报仪式”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仪式感”放大光荣感。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县军地领导行车百余公里、徒步数公里,踏积雪、越山岭敲锣打鼓将喜报送进牧民家中;山东郓城县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开展直播送喜报活动;河南源汇区把送喜报全程置于媒体闪光灯下,他们的做法体现的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军人的尊崇,对功臣及家属的重视,必将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示范意义,而随着《办法》的深入贯彻落实,这些做法必定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复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