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F125型巴登·符腾堡级护卫舰。资料图片
参加“护身军刀2023”演习的德国士兵。资料图片
近日,据媒体报道,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表示,到2031年,德国在弹药方面必须投资超过200亿欧元。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要提高军费预算。德国近年来愈发重视国防实力的提升,从颁布《国家安全战略》,到不断扩大海外军事行动地域,其重振国防实力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西方大国和欧盟的核心国家,德国国防实力的发展动向引人关注,其国防政策的调整转型也将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
传统弱化,强硬色彩日益凸显
当前,德国国防实力建设和运用不断转型,二战后形成的“和平主义”“军事克制”传统在逐步弱化,其国防政策的强硬色彩日益凸显。
出台战略规划。德国联邦政府日前正式出台二战后首版《国家安全战略》,与德国政府发出的“时代转折”政治宣言相呼应,成为其国防政策转型和建设的蓝本。这份长达76页的文件,全面分析了德国的安全环境,将俄罗斯界定为“欧洲-大西洋地区最大的威胁”;将“积极防御”列为保障德国“综合安全”的三大支柱之首;文件声称,德国要在防务领域更具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国防开支将增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达到北约规定的标准;联邦国防军将成为“欧洲常规防御的基石”。
加大资源投入。除一再重申提高国防预算外,德国政府还另外设立了总额达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更新和补充装备。如投资重大军工项目,200亿欧元用于补充火炮和弹药,30多亿欧元用于推动军队数字化建设等;与欧盟伙伴国共同研发新一代装备,拟划拨340亿欧元夯实欧盟“战略自主”根基;加强跨大西洋军事合作,分别投入150亿和50亿欧元购买美制F-35战机和美制新型重型运输直升机。依托增加的军费,德国已开启新一轮军改,计划在2031年将全军扩充至20.33万人,并为欧盟“快速反应部队”和北约“高战备部队”提供兵力支持。
拓展军事干预。德国从提供防护头盔等“非致命性装备”,到提供反坦克武器、防空导弹、榴弹炮、“豹”式坦克等重型装备,近期一再加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德国还以欧洲和亚太地区为重点,“双线并行”加强海外军事部署。6月底,德国宣布计划在立陶宛永久驻扎4000人的战斗部队,并建立德国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德国还计划2024年向亚太地区派遣一艘最新型的巴登·符腾堡级护卫舰和一艘支援舰。日前,德国军队首次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护身军刀2023”联合多边演习。诸多迹象表明,德国谋求在亚太地区“常态化军事存在”的意图日益明显。
内外动因,共同推动调整变化
德国国防政策的调整转型,源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德国国内政治发生的新改变。
从外部看,俄乌冲突使欧洲大陆面临数十年未遇的“热战”威胁。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逐步东移,对欧洲的军事投入持续减少。同时,美国又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断“拱火”,这使得长期高度依赖北约保护的德国乃至欧盟各国处境愈发尴尬,现有的军事硬实力不足以维护自身的传统安全。因此,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纷纷加快整军备战步伐。同时,俄乌冲突危及德国作为外贸大国的海外“供应链”安全,这看似是经济问题,实际与大国竞争、地缘博弈和军事对抗密切相关,因此也是德国国防政策重点关注和保障的对象。
从内部看,德国重整军备是对二战后历任政府国防政策的调整和升级。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时代转折”,这一判断折射出,德国政界迫切希望摆脱所谓的“二战阴影”,试图在军事上恢复成为“正常国家”,在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之前,许多德国民众对军事议题兴趣寥寥,也不支持增加军费开支挤占社会福利份额,海外派兵更屡屡引发抗议。但俄乌冲突对德国民众的安全观冲击极大,出于对安全的担忧,如今近七成德国民众赞成提高国防预算和将军队派驻东欧国家。
挑战重重,实施效果有待观察
虽然德国不断谋求扩大军事领域影响力,但德国国防政策的转型仍面临诸多制约,其调整力度与效果有待观察。
国防建设是系统工程,短期难见实效。当下,德国想在国防实力上补齐短板,非一日之功。据报道,德国援助乌克兰的装备,多为库存装备甚至是“陈年旧货”。在制度层面,总理府和外交部的分歧,使得德国政界高度关注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迟迟无法组建,不利于国防资源统合。联邦政府、联邦审计局、联邦国防军采购办公室、军工企业“四角共决”的繁冗采购机制,导致德军装备更新迟缓。同时,德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效应也逐渐显现,通胀高企使得装备采购成本上升,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能否持续保障国防投入尚难预料。
置身多边机制,使德国难以完全按照自身设计进行转型。在“时代转折”背景下,德国希望充当“欧洲的守护者”,需从西方盟国那里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目前,德国一方面对美国及北约的依赖程度在上升,一方面又积极参与欧盟防务机制建设。与西方盟国紧密的绑定,使其更倾向于承担联盟内部责任,在西方多边安全架构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但德国拟升级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欧洲天空之盾”倡议,以及优先采购美制F-35战机之举,引起力推欧洲“战略自主”的法国严重不满。欧盟内部关于欧洲安全的“欧洲主义”和“大西洋主义”路线之争将持续存在,德国国防政策的转型也必将不断随之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