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军情瞭望
美智库探讨反高超音速导弹新方案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李孟远 发布时间:2022-05-10 14:3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据外媒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最近发布名为《复杂防空:应对高超音速导弹威胁》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用高射炮弹原理应对高超音速武器,即借助高射炮弹在高超音速导弹飞行线路上散布微小颗粒,降低其作战效能。据称这种拦截方式可行性高且成本较低,能够尽快弥补美军反高超音速武器能力短板。


“21世纪高射炮弹”


高射炮作为传统防空武器,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曾高度倚重高射炮。他们利用88毫米高射炮弹头在高空爆炸后形成的,散布于数百米范围内的金属碎片设置屏障,达到阻止盟军战机进攻的目的。该报告认为,可借助类似但更复杂的技术,实现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


美国太空司令部的早期研究资料显示,大气中的灰尘、雨水和其他碎屑颗粒与高速飞行器相撞后,能够“削平”其表面“突出物”。高超音速导弹以极高速度飞行,即便是与微小颗粒碰撞,也会削弱其飞行速度,或导致其结构损伤。如果有针对性地将这些“颗粒弹头”布置在高超音速导弹的来袭路径上,可影响其性能并改变其飞行轨迹,从而在不对其进行击毁的情况下实现作战目的。该报告称,这种拦截方式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对探测和控制技术要求不高,可大幅降低部署成本。


多种拦截手段并用


同时,这份报告还探讨了定向能武器在反高超音速导弹作战方面的技术可行性,并对激光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的拦截能力进行分析。报告称,激光武器的光束功率即便提升到“百千瓦到兆瓦级”,也不足以穿透高超音速导弹的热防护层。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制导与控制电路造成损伤,降低其拦截难度,甚至能够应对大规模高超音速导弹攻击。


围绕上述概念,这份报告建议发展一种兼容动能拦截系统、微波武器、“颗粒弹头”和各种传感器的新型拦截系统,并将其部署在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路线上,对来袭导弹进行多次拦截。以这种方式实施拦截,不必对来袭的高超音速导弹种类、数量和次序进行精确判定。这种拦截方式,改变了美军以往对高超音速导弹拦截技术的看法。


总而言之,这份报告提出的反高超音速导弹方案设想,具有形成快速、成本低廉等优势,但这些高度理论化的概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颗粒弹头”的部署范围有限,且需提前预置,在实战运用时可能出现新的技术问题。相关概念最终能否实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美智库探讨反高超音速导弹新方案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22-05-10 14:34:28
      据外媒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最近发布名为《复杂防空:应对高超音速导弹威胁》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用高射炮弹原理应对高超音速武器,即借助高射炮弹在高超音速导弹飞行线路上散布微小颗粒,降低其作战效能。据称这种拦截方式可行性高且成本较低,能够尽快弥补美军反高超音速武器能力短板。“21世纪高射炮弹”高射炮作为传统防空武器,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曾高度倚重高射炮。他们利用88毫米高射炮弹头在高空爆炸后形成的,散布于数百米范围内的金属碎片设置屏障,达到阻止盟军战机进攻的目的。该报告认为,可借助类似但更复杂的技术,实现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美国太空司令部的早期研究资料显示,大气中的灰尘、雨水和其他碎屑颗粒与高速飞行器相撞后,能够“削平”其表面“突出物”。高超音速导弹以极高速度飞行,即便是与微小颗粒碰撞,也会削弱其飞行速度,或导致其结构损伤。如果有针对性地将这些“颗粒弹头”布置在高超音速导弹的来袭路径上,可影响其性能并改变其飞行轨迹,从而在不对其进行击毁的情况下实现作战目的。该报告称,这种拦截方式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对探测和控制技术要求不高,可大幅降低部署成本。多种拦截手段并用同时,这份报告还探讨了定向能武器在反高超音速导弹作战方面的技术可行性,并对激光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的拦截能力进行分析。报告称,激光武器的光束功率即便提升到“百千瓦到兆瓦级”,也不足以穿透高超音速导弹的热防护层。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制导与控制电路造成损伤,降低其拦截难度,甚至能够应对大规模高超音速导弹攻击。围绕上述概念,这份报告建议发展一种兼容动能拦截系统、微波武器、“颗粒弹头”和各种传感器的新型拦截系统,并将其部署在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路线上,对来袭导弹进行多次拦截。以这种方式实施拦截,不必对来袭的高超音速导弹种类、数量和次序进行精确判定。这种拦截方式,改变了美军以往对高超音速导弹拦截技术的看法。总而言之,这份报告提出的反高超音速导弹方案设想,具有形成快速、成本低廉等优势,但这些高度理论化的概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颗粒弹头”的部署范围有限,且需提前预置,在实战运用时可能出现新的技术问题。相关概念最终能否实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