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精读党报
莫因“比价”陷入消费陷阱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牛妍 发布时间:2025-02-25 09:4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在“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的消费宣言背后,反映出这一代青年群体“热衷比价”这一看似理性的消费习惯。但这种方式是否真如表面所见般靠谱?


  过度追求低价容易使年轻人产生消费焦虑和决策疲劳。为了找到最优惠的价格,年轻人投入大量时间寻找最低价,研究攻略等待促销,其为节省金钱付出的精力成本,早已超出商品本身价值。当这种“精打细算”逐渐演变为“不‘比’吃亏,越‘比’越累”强迫症式的消费行为时,便会陷入“决策疲劳”。


  此外,“比价”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自媒体赛道和互联网社交资本。在小红书、抖音等热门平台上,“购物省钱攻略”这类内容常常能获得百万级别的阅读量。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群体普遍存在的选择焦虑。消费者在抢到“超低价”商品后沾沾自喜,而又会因为某一商品“买贵了”感到懊恼与不甘,进而形成消费主义视角下“谁买得便宜谁厉害,谁买得贵谁愚蠢”的新型“鄙视链”。


  商品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在追求性价比时,应警惕“物美价廉”“物超所值”背后的消费主义陷阱。经济学中“生产成本理论”表明,一般来说,商品质量越高,成本越高,企业为确保利润,自然会提高价格。这意味着,同一标准下,想要买到既便宜又优质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年轻消费者在“货比三家”之后看到的“惊喜价”,很有可能是商家先涨后降、牺牲品质降低成本等一系列不正当操作实现的。这种模式的背后,损害的可能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价低未必质优,买得便宜不一定用得开心。在追求性价比的道路上,要认清价格与价值的本质关系,理性看待商品价格,不被低价迷惑,以免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作者 牛妍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莫因“比价”陷入消费陷阱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5-02-25 09:42:05
      在“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的消费宣言背后,反映出这一代青年群体“热衷比价”这一看似理性的消费习惯。但这种方式是否真如表面所见般靠谱?过度追求低价容易使年轻人产生消费焦虑和决策疲劳。为了找到最优惠的价格,年轻人投入大量时间寻找最低价,研究攻略等待促销,其为节省金钱付出的精力成本,早已超出商品本身价值。当这种“精打细算”逐渐演变为“不‘比’吃亏,越‘比’越累”强迫症式的消费行为时,便会陷入“决策疲劳”。此外,“比价”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自媒体赛道和互联网社交资本。在小红书、抖音等热门平台上,“购物省钱攻略”这类内容常常能获得百万级别的阅读量。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群体普遍存在的选择焦虑。消费者在抢到“超低价”商品后沾沾自喜,而又会因为某一商品“买贵了”感到懊恼与不甘,进而形成消费主义视角下“谁买得便宜谁厉害,谁买得贵谁愚蠢”的新型“鄙视链”。商品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在追求性价比时,应警惕“物美价廉”“物超所值”背后的消费主义陷阱。经济学中“生产成本理论”表明,一般来说,商品质量越高,成本越高,企业为确保利润,自然会提高价格。这意味着,同一标准下,想要买到既便宜又优质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年轻消费者在“货比三家”之后看到的“惊喜价”,很有可能是商家先涨后降、牺牲品质降低成本等一系列不正当操作实现的。这种模式的背后,损害的可能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低未必质优,买得便宜不一定用得开心。在追求性价比的道路上,要认清价格与价值的本质关系,理性看待商品价格,不被低价迷惑,以免落入消费主义陷阱。(作者牛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