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统计,从2022年到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457万、474万、438万,庞大的考研人数催生了考研辅导等产业,但缺乏监管、无序竞争使考研培训行业乱象丛生,不少考生深受其害,却维权无门。
比如有一些考研教育培训机构开设天价“协议班”“保过班”,声称配备“优良师资”,并打出“保证”通过复试等旗号,收费动辄便十几万元。实际上,“保过班”言过其实,培训机构声称“失败即退费”,然而真的退费却并不那么容易,会有诸多条件限制,有的只退学费的零头,有的不予退一分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所以,所谓的“协议班”或“保过班”,均涉嫌违法。
至于“优良师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一些高校的在读研究生,这些兼职辅导老师的课时收入并不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与讲课质量也就很难保障。至于培训机构说的“内部资源”,“保证”通过复试,一些高校就曾明确表示,与学校无任何关系。
不仅如此,考研机构还存在“流水线式”教学的问题,培训机构应试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专业素养不够,给的答案模板化、套路化严重,影响了研究生质量。而考研机构“流水线式”教学问题,暴露的正是越来越严重的研究生考试应试化现象。
考研培训机构“假把式”需要监管“实功夫”遏制。一些培训机构收取学生“天价培训费”,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却“货不对板”,这就涉嫌虚假宣传,考生们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说得天花乱坠的培训机构所迷惑,要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考生,则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相关部门更应该加大力度整顿考研教育培训市场,从源头抓起,严格审核这些培训机构资质,严格把关。
对考研机构“流水线式”教学问题,则要让研究生考试“去应试化”,要创新招生机制,重视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这样才能抓好源头治理,有利于遏制考研机构“流水线式”教学问题。
考研热背后“虚火”不少,要切实规范考研培训行业,完善招生机制,降虚火、挤水分。通过标本兼治,多措并举,遏制“保过班”等乱象,保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