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精读党报
用日新月异的发展来表达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田闻之 发布时间:2024-08-22 09:1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一个世界大国,总要经历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的三个阶段。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但我们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美誉度显然还未与之匹配。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构建本国叙事。任何软实力的塑造,都离不开硬实力的打底,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实的可观可感的具象成果。


  “China Travel(中国游)”有多热?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9%。来华旅游外国人预计拉动消费超1000亿元。


  上述宏观数据与大家的微观感受是高度相符的。近半年来,全国各大景区外国游客显著增多,北京的青砖灰瓦、玉阶丹楹,西安的飞檐斗拱、层楼叠榭,重庆的“8D”市貌、雾锁烟迷,每项“城市特产”都吸引了大量关注。外国游客穿上汉服、坐上高铁、扫码支付,在沉浸式体验中将“中国游”玩出了进阶版。带有“China Travel”标签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一个火一个,“打卡中国”成为流量密码,“City不City”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游”火成现象级,看似无心插柳,实则水到渠成。从资源禀赋论,中华大地自然美景雄奇多姿,基础设施便捷现代,城乡环境安全整洁,社会氛围开放热情,每一项都打动人心。同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加法,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上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支持“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中国行门槛的不断降低让中国的开放更生动可感。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在外国博主的描述中,这句感慨高频出现。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的中国,不仅与很多外媒的描述大相径庭,跟“贫穷”“落后”“闭塞”等刻板印象南辕北辙,而且在诸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给人一种“未来已来”之感。强烈的认知反差,激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和表达欲,一路游玩一路分享。这些原生态视频,内容或许只是旅行日常,质感或许简单粗糙,但以强烈的真实感和贴近感,为世界展示了一个多元的、丰满的、立体的中国。


  “洋嘴替”们的热忱,打开了欣赏中国的一扇窗,当然是件好事。但诚如中国网友所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厚重文化早该被看见了。”漫长的时光为中华文化沉淀了丰富的审美产品,书法绘画、民间艺术、戏韵茶香,无不是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相较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故事,如今示于人前的只是“小荷尖角”。随着奔赴中国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不妨引导他们走向中国的历史文化深处,当旅游形态愈发多元深入,灵动中国、厚重中国就有了更多注脚。


  一个世界大国,总要经历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的三个阶段。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但我们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美誉度显然还未与之匹配。面对其间的落差,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构建本国叙事。值得注意的是,跨文化传播有其独特规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跨文化传播正在逐渐转向以个人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模式,传者和受者的地位愈发平等,个人情感、个人风格等鲜活度直线提升。这种新途径,也意味着传播处于一种平视的姿态,更易于让受众不设防地去评判和接受。


  反观这波“China Travel”的巨大流量,恰恰印证了上述规律,也启示我们注重这种“低目的性”“低按头感”。文化输出也好,形象塑造也罢,生活化的视角与足够的松弛,反而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四两拨千斤。特别是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今天,西方媒体“一张嘴描黑”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持续做好开放文章,吸引更多人来中国走一走,他们自会用各自熟悉的语言、易于接纳的方式讲出真实的中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何软实力的塑造,都离不开硬实力的打底,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实的可观可感的具象成果。外国人来到中国,感受与点赞的,终究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形象口碑如何,归根结底还要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当中国方方面面的发展丝毫不逊色乃至明显超越发达国家水平,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等软实力也会水涨船高。


  “欢迎大家有空来中国,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之美。”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对世界发出的邀请。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一定会给世界更多惊喜。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用日新月异的发展来表达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 2024-08-22 09:18:47
      一个世界大国,总要经历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的三个阶段。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但我们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美誉度显然还未与之匹配。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构建本国叙事。任何软实力的塑造,都离不开硬实力的打底,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实的可观可感的具象成果。“ChinaTravel(中国游)”有多热?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9%。来华旅游外国人预计拉动消费超1000亿元。上述宏观数据与大家的微观感受是高度相符的。近半年来,全国各大景区外国游客显著增多,北京的青砖灰瓦、玉阶丹楹,西安的飞檐斗拱、层楼叠榭,重庆的“8D”市貌、雾锁烟迷,每项“城市特产”都吸引了大量关注。外国游客穿上汉服、坐上高铁、扫码支付,在沉浸式体验中将“中国游”玩出了进阶版。带有“ChinaTravel”标签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一个火一个,“打卡中国”成为流量密码,“City不City”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游”火成现象级,看似无心插柳,实则水到渠成。从资源禀赋论,中华大地自然美景雄奇多姿,基础设施便捷现代,城乡环境安全整洁,社会氛围开放热情,每一项都打动人心。同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加法,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上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支持“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中国行门槛的不断降低让中国的开放更生动可感。“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在外国博主的描述中,这句感慨高频出现。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的中国,不仅与很多外媒的描述大相径庭,跟“贫穷”“落后”“闭塞”等刻板印象南辕北辙,而且在诸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给人一种“未来已来”之感。强烈的认知反差,激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和表达欲,一路游玩一路分享。这些原生态视频,内容或许只是旅行日常,质感或许简单粗糙,但以强烈的真实感和贴近感,为世界展示了一个多元的、丰满的、立体的中国。“洋嘴替”们的热忱,打开了欣赏中国的一扇窗,当然是件好事。但诚如中国网友所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厚重文化早该被看见了。”漫长的时光为中华文化沉淀了丰富的审美产品,书法绘画、民间艺术、戏韵茶香,无不是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相较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故事,如今示于人前的只是“小荷尖角”。随着奔赴中国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不妨引导他们走向中国的历史文化深处,当旅游形态愈发多元深入,灵动中国、厚重中国就有了更多注脚。一个世界大国,总要经历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的三个阶段。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但我们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美誉度显然还未与之匹配。面对其间的落差,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构建本国叙事。值得注意的是,跨文化传播有其独特规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跨文化传播正在逐渐转向以个人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模式,传者和受者的地位愈发平等,个人情感、个人风格等鲜活度直线提升。这种新途径,也意味着传播处于一种平视的姿态,更易于让受众不设防地去评判和接受。反观这波“ChinaTravel”的巨大流量,恰恰印证了上述规律,也启示我们注重这种“低目的性”“低按头感”。文化输出也好,形象塑造也罢,生活化的视角与足够的松弛,反而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四两拨千斤。特别是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今天,西方媒体“一张嘴描黑”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持续做好开放文章,吸引更多人来中国走一走,他们自会用各自熟悉的语言、易于接纳的方式讲出真实的中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何软实力的塑造,都离不开硬实力的打底,只有发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实的可观可感的具象成果。外国人来到中国,感受与点赞的,终究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形象口碑如何,归根结底还要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当中国方方面面的发展丝毫不逊色乃至明显超越发达国家水平,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等软实力也会水涨船高。“欢迎大家有空来中国,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之美。”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对世界发出的邀请。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一定会给世界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