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的地方存在道路起名不规范的现象,要么复杂绕口、不易识记,要么崇洋媚外、不伦不类。比如,某地以成语命名的“自强不息街”“志在四方街”“胡服骑射路”“脱颖而出路”等路名,引发社会各界质疑,最终这些路名因不易识记被要求更名。
城市的路名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路名如同人名,简洁好记是一项基本要求。以成语命名道路的初衷,或许是想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魅力,但如此路名冗长难记,不利于便捷使用,反而弄巧成拙。道路命名不能随意。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第5条之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复杂绕口、不易识记的路名应当简化。比如,“自强不息街”可以简化为“自强街”,这样简洁易记,也不失文化底蕴。
路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中国有很多城市的路名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杭州的“浣纱路”“东坡路”“采荷路”等,一听就能让人感受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南京的“乌衣巷”,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名句;西安的“含光路”“朱雀路”“未央路”,都代表了古都的历史符号,“航创路”“航拓路”“飞天路”则体现人们对未来发展的希冀;等等。这些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生活增添了色彩。
道路的命名、更名非小事,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影响与群众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组织开展好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把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把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统一起来,才能增强路名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