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精读党报
莫让篡改志愿的悲剧再上演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高娃 发布时间:2024-07-04 11:1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但一直以来,各地发生的此类案件并不少见,我们在谴责之余,也许更应该想想如何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


  中国裁判文书网日前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新疆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罗某2023年6月登录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系统篡改7名同学报考志愿,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7名受害者中,有人最终未能获得录取,也有人被录到不理想的学校而放弃入学。


  损人者必害己,篡改高考志愿没有赢家。于情理而言,填报高考志愿是关乎考生前途命运的大事,罗某的荒唐行为,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影响了这些学生的人生轨迹,对受害者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给别人使绊子,何尝不是给自己挖坑。换个角度来看,私自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罗某毁掉的不只是作为受害者的那几个学生,还有他自己。一年半的刑期让罗某的学生生涯因此中断,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污点”,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算是严厉的惩罚了。


  于法理而言,篡改高考志愿本质上是对考生受教育权的侵犯,且按照刑法规定,恶意填报、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据悉,罗某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没有异议,这意味着一审即终审。罗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也在警醒那些心术不正之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但一直以来,各地发生的此类案件并不少见,谴责之余,也许更应该想想如何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


  首先,很多篡改他人志愿的涉案人在作案时并没有利用什么了不得的高端技术,仅是暗自记住他人账号、密码后就能登录系统,填报、更改志愿,这表明志愿填报系统还有安全漏洞需要修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如此重要的事项,短信提醒、人脸认证等“二次验证”措施,都是值得尝试的技术手段。


  其次,这些年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案虽不少见,但大多数违法者仅被处以行政处罚,真正受到刑罚的并不多,原因之一是相关法律中没有“篡改志愿”的罪名。违法成本低,法律的震慑力度不够大,就难以杜绝此类事件的接连发生。对于篡改志愿行为处以一定刑罚,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既能表明司法机关严惩不贷的鲜明态度,也能有利于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者,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能使自己更加光明。篡改高考志愿获刑一年半是一堂深刻的警示课,但愿这样没有赢家的悲剧不再上演。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莫让篡改志愿的悲剧再上演
来源:新疆日报 2024-07-04 11:18:27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但一直以来,各地发生的此类案件并不少见,我们在谴责之余,也许更应该想想如何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中国裁判文书网日前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新疆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罗某2023年6月登录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系统篡改7名同学报考志愿,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7名受害者中,有人最终未能获得录取,也有人被录到不理想的学校而放弃入学。损人者必害己,篡改高考志愿没有赢家。于情理而言,填报高考志愿是关乎考生前途命运的大事,罗某的荒唐行为,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影响了这些学生的人生轨迹,对受害者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给别人使绊子,何尝不是给自己挖坑。换个角度来看,私自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罗某毁掉的不只是作为受害者的那几个学生,还有他自己。一年半的刑期让罗某的学生生涯因此中断,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污点”,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算是严厉的惩罚了。于法理而言,篡改高考志愿本质上是对考生受教育权的侵犯,且按照刑法规定,恶意填报、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据悉,罗某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没有异议,这意味着一审即终审。罗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也在警醒那些心术不正之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但一直以来,各地发生的此类案件并不少见,谴责之余,也许更应该想想如何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首先,很多篡改他人志愿的涉案人在作案时并没有利用什么了不得的高端技术,仅是暗自记住他人账号、密码后就能登录系统,填报、更改志愿,这表明志愿填报系统还有安全漏洞需要修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如此重要的事项,短信提醒、人脸认证等“二次验证”措施,都是值得尝试的技术手段。其次,这些年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案虽不少见,但大多数违法者仅被处以行政处罚,真正受到刑罚的并不多,原因之一是相关法律中没有“篡改志愿”的罪名。违法成本低,法律的震慑力度不够大,就难以杜绝此类事件的接连发生。对于篡改志愿行为处以一定刑罚,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既能表明司法机关严惩不贷的鲜明态度,也能有利于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者,维护高考公平公正。吹灭别人的灯,并不能使自己更加光明。篡改高考志愿获刑一年半是一堂深刻的警示课,但愿这样没有赢家的悲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