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浓墨重彩就在一个“民”字,常干常新才是持久之道。
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打动民心?什么样的举措才能温暖人心?要回答这样的民生之问,先来看看我区近期发生的几件民生小事:
银川市兴庆区宝庆社区兴水园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热心居民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百姓监理员”,参与到改造全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达标、改造内容贴近民生需求。
为了让零工不再“站马路”,灵武市投资建设了占地近10亩的零工市场,专门设置求职登记、信息咨询、候工休息等多个功能区域,每日为1000余名灵活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银川市九旬老人雒鸣勤是慢阻肺患者,无法正常出行。日前,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着设备上门为老人体检,询问日常作息和家用呼吸机使用情况后,提出照顾护理的建议……
从居民当上改造监督员,到马路零工“退路进院”,再到“坐堂医”变为“上门医”,看似几件不起眼的小事、几个不经意间的转变,却是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把民生小事落细落实、办到群众心坎上的生动诠释。由此,不免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宁夏之行。一到银川,总书记不顾舟车劳顿直奔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同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亲切交流,指出“社区要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努力越做越好”。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让在场的群众倍感温暖,也让我们再次明晰使命担当——民生福祉,关乎发展;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总书记须臾不忘的“国之大者”,也是我们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理应坚持的价值追求,需要事事深耕细作,于民生关切处发力,把家门口的事办到位。比如,群众家里暖气热不热、门前道路新不新、医院就诊方不方便……这些细微而具体的小事,正是老百姓对好日子的向往和期待所在,把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做深做细做到位,才能在一笔一画中书写民心所向。当然,做深做细民生工作,在覆盖“大多数”的同时,也要顾好“极少数”,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把群众一直“盼的事”办好办实。拿我区来说,从家庭医生团队开展送医上门,到全国首个助残运动空间落地银川,再到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竭尽全力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等“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用“百分之百”的付出,才能让民生向暖、民心向党。
“国之大者”,浓墨重彩就在一个“民”字,常干常新才是持久之道。看看我们身边,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为社区群众定制“暖心服务一张卡”、政务服务大厅试运行“周末不打烊”服务……诸多更新、更细、更实的为民承诺正在逐一兑现,不断回应着我区人民的新期待。而这也告诉我们,为民服务不能满足于从无到有,而是要从有到深、到细、到精。答好可感可及的民生之问,就要秉持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的为民情怀,如此,才能让更多群众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