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长假,多地“博物馆热”持续蔓延,不少博物馆预约一票难求。相约逛博物馆已成为假期出游新风尚,其中不乏年轻人甚至小朋友的身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也承载着文化创新的使命,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让文化传承既接地气又富有活力。
博物馆展览要贯通古今,打破时空壁垒。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枢纽,博物馆既要深挖历史底蕴,展现古代文明的瑰宝,也要与时俱进,将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在展览策划上,可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古老的文物更加真实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苏州博物馆就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时间”融入空间,打造了一个动态展示二十四节气的数字化博物馆,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一年四季节气的变化。同时,博物馆展览也要注重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展览中,可以增加对文物历史脉络的讲解,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其前世今生,贯通古今。
博物馆科普要通俗易懂,消除知识鸿沟。作为普及历史文化的平台,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上应当力求通俗易懂,可以采用观众参与度高、易理解的科普方式,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文物背景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北京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文物数量多,其利用数字技术让养心殿“活起来”,通过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等,令观众走进虚拟世界中的养心殿,与朝中重臣自由对话,全方位鉴赏珍贵文物。此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策划“我眼中的文物”“我眼中的博物馆”等互动活动,让观众在轻松愉快中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宣介要多措并举,拓宽传播渠道。博物馆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形成多渠道的宣介网络。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通过主题微短剧、直播云看展、互动小游戏等形式,将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和活动呈现给更多网友。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可以依托自身展览定位与展览主题,打造特色项目,吸引观众参与其中。河南博物院打造的“考古盲盒”让文物有了新“玩法”,在仿真的考古体验中对文物所蕴含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博物馆也可以通过打造“爆款”文创产品让观众了解当地的特色文物,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主题文创系列产品的“丑萌”出圈,就为宣介甘肃历史文化进一步打开了大门。类似的文化活动,既接地气又有活力,更为文化传承“添柴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