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精读党报
莫让“民宿刺客”伤了乡村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诗麟 发布时间:2024-06-05 15:2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正值乡村旅游火热之际,我们乐见更多民宿能为乡村发展出把力,这就更需要避免“民宿刺客”伤了产业、伤了乡村。经营民宿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先,民宿行业才能积累美誉度,善作善成。


  “五一”假期余热未消,端午假期再度临近,近段时间,有关节假日旅游的话题备受关注。人在旅途,先要解决住在哪的问题,在相关话题中,笔者观察到有的民宿登上推荐榜单,让不少人纷纷种草,不过也有些民宿招致游客反感、口碑欠佳,由此引发网友有关“民宿刺客”的讨论。


  民宿是近年来旅游行业中涌现出的新业态。与传统的酒店宾馆相比,民宿经营更强调与在地文化和生活的融合,住宿环境更突出个性化风格。民宿具有的这些特质,在乡村更容易找到“共鸣”,近年来农村地区涌现出大量民宿,这些民宿大都建在乡间田野附近,有的亲近自然风光有的意蕴古朴,不仅受到游客青睐,还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对新时期乡村建设和发展都起到推动作用。可同样是乡村民宿,为何有的名声大噪,有的却成为“民宿刺客”?


  笔者认为,这首先和民宿本身的个性化标签有关。游客在出行前会对民宿抱有特别的期待,在主观上更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感受。相对的,大部分游客对连锁酒店、宾馆等的装修标准和住宿环境会有相对稳定的预期,不太会在软硬件体验上产生过大的反差感。游客住民宿冲的就是有别于酒店宾馆的独一份的住宿体验,如果一间民宿有其独特的风格,可能会让前来解锁民宿体验的游客收获惊喜,觉得如获至宝;但反之,如果脱离乡村本地特色建造民宿,将民宿装成廉价旅店的样子,难免会导致游客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并因为这份落差感给出不够满意的评价。


  从客观来看,当前民宿质量参差不齐,加重了乡村民宿口碑“冰火两重天”的情况。民宿民宿,既有“民”,也能“宿”,强调经营者与消费者一同住在民宅里,由前者及其家人为消费者提供客房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本应是民宿的特色和优势,但因为很多经营者尚未经过规范的执业培训就草草开张,反而将民宿优势化作短板暴露在消费者面前。从硬件来看,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选址和装修上。比如近来小众旅游成为流行趋势,有些游客去古村落访古探宅,但落脚之后发现有的民宿位置偏远不说,卫生环境也堪忧,让这趟旅游“翻了车”。再有,有些民宿经营者在服务上表现随意、服务意识不强,民宿在节假日前坐地起价、涨价退单等情况时有发生,给游客添了不少烦心事。


  “民宿刺客”的出现,不仅“踩过坑”的游客会因不愉快的住宿体验“用脚投票”,社交媒体信息的快速流通也会让更多尚未来过的游客,对这些店家甚至是这个地方“避雷”。对当地乡村发展而言,这样经营民宿无异于是在做“一锤子买卖”,影响的不单单是个别游客的住宿旅游体验,长远来看还不利于自身以及其他乡村产业发展,对民宿行业整体形象和口碑来说也可能造成“重创”。正值乡村旅游火热之际,我们乐见更多民宿能为乡村发展出把力,这就更需要避免“民宿刺客”伤了产业、伤了乡村。经营民宿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先,民宿行业才能积累美誉度,善作善成。就在去年,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开始施行,对民宿经营的建筑设施以及卫生和服务提出经营和管理要求,帮助民宿市场逐步转向有序规范发展。


  笔者以为,未来在加快推动标准更广泛落地之时,还要重点把握好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要引导民宿经营者抱团发展,这不仅便于行业规范管理、监督和指导,还可以帮助经营者找准自家民宿风格,形成差异化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可以在旅游热门区建立地方民宿联盟,在旺季帮助协调平价客房资源,还可以组织到村游客参与大型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地方民宿的浓浓乡情。同时,可以为经营者打造民宿提供个性化指导。乡村在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方面有天然优势,民宿在装修建造上可以挖掘利用好这些宝藏资源,使民宿既能打造出“人无我有”的个人风格,又能具备现代化的住宿设施,让游客能解锁特别的体验之旅。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地方政府也要持续缩小城乡差距,给乡村民宿乃至乡村发展更大的底气。前段时间海南修通了全长998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串联起周边许多县乡村,沿途带火了民宿经济,既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又让外地游客愿意到农村做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端午小长假将至,期待民宿再次成为乡村吸睛的一大亮点,让游客来乡村共享清风明月,静静享受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生活。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莫让“民宿刺客”伤了乡村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6-05 15:24:00
      正值乡村旅游火热之际,我们乐见更多民宿能为乡村发展出把力,这就更需要避免“民宿刺客”伤了产业、伤了乡村。经营民宿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先,民宿行业才能积累美誉度,善作善成。“五一”假期余热未消,端午假期再度临近,近段时间,有关节假日旅游的话题备受关注。人在旅途,先要解决住在哪的问题,在相关话题中,笔者观察到有的民宿登上推荐榜单,让不少人纷纷种草,不过也有些民宿招致游客反感、口碑欠佳,由此引发网友有关“民宿刺客”的讨论。民宿是近年来旅游行业中涌现出的新业态。与传统的酒店宾馆相比,民宿经营更强调与在地文化和生活的融合,住宿环境更突出个性化风格。民宿具有的这些特质,在乡村更容易找到“共鸣”,近年来农村地区涌现出大量民宿,这些民宿大都建在乡间田野附近,有的亲近自然风光有的意蕴古朴,不仅受到游客青睐,还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对新时期乡村建设和发展都起到推动作用。可同样是乡村民宿,为何有的名声大噪,有的却成为“民宿刺客”?笔者认为,这首先和民宿本身的个性化标签有关。游客在出行前会对民宿抱有特别的期待,在主观上更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感受。相对的,大部分游客对连锁酒店、宾馆等的装修标准和住宿环境会有相对稳定的预期,不太会在软硬件体验上产生过大的反差感。游客住民宿冲的就是有别于酒店宾馆的独一份的住宿体验,如果一间民宿有其独特的风格,可能会让前来解锁民宿体验的游客收获惊喜,觉得如获至宝;但反之,如果脱离乡村本地特色建造民宿,将民宿装成廉价旅店的样子,难免会导致游客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并因为这份落差感给出不够满意的评价。从客观来看,当前民宿质量参差不齐,加重了乡村民宿口碑“冰火两重天”的情况。民宿民宿,既有“民”,也能“宿”,强调经营者与消费者一同住在民宅里,由前者及其家人为消费者提供客房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本应是民宿的特色和优势,但因为很多经营者尚未经过规范的执业培训就草草开张,反而将民宿优势化作短板暴露在消费者面前。从硬件来看,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选址和装修上。比如近来小众旅游成为流行趋势,有些游客去古村落访古探宅,但落脚之后发现有的民宿位置偏远不说,卫生环境也堪忧,让这趟旅游“翻了车”。再有,有些民宿经营者在服务上表现随意、服务意识不强,民宿在节假日前坐地起价、涨价退单等情况时有发生,给游客添了不少烦心事。“民宿刺客”的出现,不仅“踩过坑”的游客会因不愉快的住宿体验“用脚投票”,社交媒体信息的快速流通也会让更多尚未来过的游客,对这些店家甚至是这个地方“避雷”。对当地乡村发展而言,这样经营民宿无异于是在做“一锤子买卖”,影响的不单单是个别游客的住宿旅游体验,长远来看还不利于自身以及其他乡村产业发展,对民宿行业整体形象和口碑来说也可能造成“重创”。正值乡村旅游火热之际,我们乐见更多民宿能为乡村发展出把力,这就更需要避免“民宿刺客”伤了产业、伤了乡村。经营民宿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先,民宿行业才能积累美誉度,善作善成。就在去年,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开始施行,对民宿经营的建筑设施以及卫生和服务提出经营和管理要求,帮助民宿市场逐步转向有序规范发展。笔者以为,未来在加快推动标准更广泛落地之时,还要重点把握好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要引导民宿经营者抱团发展,这不仅便于行业规范管理、监督和指导,还可以帮助经营者找准自家民宿风格,形成差异化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可以在旅游热门区建立地方民宿联盟,在旺季帮助协调平价客房资源,还可以组织到村游客参与大型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地方民宿的浓浓乡情。同时,可以为经营者打造民宿提供个性化指导。乡村在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方面有天然优势,民宿在装修建造上可以挖掘利用好这些宝藏资源,使民宿既能打造出“人无我有”的个人风格,又能具备现代化的住宿设施,让游客能解锁特别的体验之旅。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地方政府也要持续缩小城乡差距,给乡村民宿乃至乡村发展更大的底气。前段时间海南修通了全长998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串联起周边许多县乡村,沿途带火了民宿经济,既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又让外地游客愿意到农村做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端午小长假将至,期待民宿再次成为乡村吸睛的一大亮点,让游客来乡村共享清风明月,静静享受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