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新娘被闺蜜怂恿向新郎索要2.88万元“下车礼”无果后当场悔婚,最终该闺蜜发布道歉声明,引发热烈讨论。彩礼是约定俗成的礼节,不应成为阻挠幸福的绊脚石,理应回归于“礼”的本质,才能让婚姻更加长久幸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里描绘的重义轻利的真挚感情令人动容;“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朱子家训》中有关择婿娶妻要看重品行的道理一直为世人所奉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婚恋观充分体现了彩礼的“礼”的本质,即承诺约定和品行认同。可当彩礼被异化为索取、交易、攀比的工具,一些人把彩礼多少当作判别男方爱与不爱的标准、女方受不受重视的砝码,就会让“婚姻”二字变得无比沉重,很难打开真情的大门,更带来不少矛盾和冲突。近年来,在错误婚恋观的影响下,少数地方的彩礼标准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离谱,一则增添家庭负担,即使短时间凑齐所需的高额彩礼,未来也会成为夫妻双方共同的债务;二则伤害双方感情,给未来的婚姻生活埋下隐患。为避免更多因高价彩礼而酿成的悲剧,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婚俗新风刻不容缓。
以政府名义举办集体婚礼,由地方主官、道德模范做证婚人、颁发荣誉证书,拉满婚礼的氛围感;因地制宜设立彩礼标准、随礼标准、婚宴标准,并写入村规民约,让大家少花钱也不丢面子;发挥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使其带头抵制高价彩礼;规范婚恋中介、婚庆礼仪市场,杜绝浑水摸鱼、趁机敛财;选树一批婚事新办简办、“低彩礼”“零彩礼”典型,激励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近年来,江西各地采取务实举措为彩礼“降温”、给爱情“加分”,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比彩礼比幸福”“不要攀比要真情”“婚姻到最后拼的是人品”等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事实证明,让彩礼归于“礼”的本质,为大多数人所拥护和支持。
当然,要从根本上破解高价彩礼难题,必须看到其背后的经济基础、人口结构、教育程度、养老需求等深层次原因,既需要我们持续抓好治理成果巩固,确保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也需要花费更多功夫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想深一层、多做一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教育引导,把道理实实在在讲清楚,把利害清清楚楚说明白,让人心服口服。同时,要紧密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让村民充分参与进来,让老百姓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主事”,共同抵制高价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