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精读党报
“乡村情景剧”为什么这样“火”?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志军 发布时间:2024-05-09 15:26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近年来,乡村“新农人”不断涌现,以乡村生产生活为内容源泉的情景剧短视频爆发式发展。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乡里乡亲、街里街坊……儿时熟悉的乡村场景、乡音乡情被搬上屏幕后,吸引全国网友一路“追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7.77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5.2%。这为网络乡村情景剧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受众基础。乡村情景剧“吸粉”的一大优势,是其对农村生产生活的演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贵州省毕节市有农村青年一人分饰多角,说着贵州方言,演绎雨后清晨,在门前清扫落叶的勤快大婶、坐在家门口吃面条的村里媳妇、从山里干活回来的拉话老奶奶。有的博主不但自己演,还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参演,陕西省渭南市的三位“90后”,把高彩礼、结婚难、留守儿童等农村现实问题在剧中演绎得活灵活现。在这些情景剧中,农民成为主角,村里的日常生活成为故事情节,农民得以在更大的舞台畅快地展示自我。


  当然,成为“现象级”的乡村情景剧绝不只是农村居民的自娱自乐,其相当一部分观众在城市。“土里土气”的村里日常为何能吸引一批城市观众?笔者以为,这是因为乡村情景剧不仅给了广大网友异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乡村景象体验,还展现了当下和美乡村不同以往的时代魅力。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落后景象和面貌,直到现在,一些城里人还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可事实上,当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早已旧貌换新颜,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农村环境干净整齐、清爽和谐,“新农人”们用各自所长,刷新着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情景剧正是因地制“剧”、原汁原味对这些“山乡巨变”进行原生态、艺术化的时代表达,反向弥合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差,成为更多城里人了解乡村、爱上乡村的一扇重要窗口。


  乡村情景剧的“火”,不是完全自在自为的,更不是偶然的,要看到顶层设计、政策环境等对这一产业发展的深刻影响。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就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乡村网红培育计划纳入城乡文化惠民工程,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乡村网红队伍。一大批乡村美景、美食、好物,在既有正能量又有大流量的乡村网红推介下成为爆款。这些乡村网红演绎的乡村情景剧,揭开了乡村未经发掘的独特之美,也实现了流量变现,在挖掘地域文旅特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应当看到,乡村情景剧的“火”,也是遵循了市场规律的结果,它与短视频网络社交平台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乡村情景剧应运而生,实际上正是顺应了这些平台的用户培育策略。当原本只盯着城市用户的平台在既有用户群体接近饱和后,自然会将视野转向拓展农村市场,鼓励并扶持农村创作者上传自制内容。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的网上呈现方式,乡村情景剧创作自然在鼓励和扶持之列。可以说,短视频网络社交平台是乡村短视频能够火爆起来的重要推手。


  乡村情景剧要“长红”下去,避免吸引力下降,甚至昙花一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努力之处。目前,乡村情景剧优势明显,多以剧集方式呈现,主脉络清晰,由于演绎的大多是村民熟悉的日常,演员演技显得流畅自然,内容更新速度快,吸粉率高,但一些作品也存在抄袭、低俗化等倾向。因此,越是如此就越要把稳正能量的底线要求,守住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不能单纯追求“流量为王”。创作者要自觉提升创作素养和能力,创作出更多高原创度、高雅高质的作品。同时,相关部门、短视频平台要各自负起监管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乡村情景剧把好导向关、品质关,推动乡村情景剧从开始的野蛮生长阶段向主流化、精品化阶段转型,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让更多观众从乡村情景剧中看到乡村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吸引更多人了解乡村、来到乡村、留在乡村。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乡村情景剧”为什么这样“火”?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5-09 15:26:58
      近年来,乡村“新农人”不断涌现,以乡村生产生活为内容源泉的情景剧短视频爆发式发展。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乡里乡亲、街里街坊……儿时熟悉的乡村场景、乡音乡情被搬上屏幕后,吸引全国网友一路“追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7.77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5.2%。这为网络乡村情景剧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受众基础。乡村情景剧“吸粉”的一大优势,是其对农村生产生活的演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贵州省毕节市有农村青年一人分饰多角,说着贵州方言,演绎雨后清晨,在门前清扫落叶的勤快大婶、坐在家门口吃面条的村里媳妇、从山里干活回来的拉话老奶奶。有的博主不但自己演,还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参演,陕西省渭南市的三位“90后”,把高彩礼、结婚难、留守儿童等农村现实问题在剧中演绎得活灵活现。在这些情景剧中,农民成为主角,村里的日常生活成为故事情节,农民得以在更大的舞台畅快地展示自我。当然,成为“现象级”的乡村情景剧绝不只是农村居民的自娱自乐,其相当一部分观众在城市。“土里土气”的村里日常为何能吸引一批城市观众?笔者以为,这是因为乡村情景剧不仅给了广大网友异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乡村景象体验,还展现了当下和美乡村不同以往的时代魅力。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落后景象和面貌,直到现在,一些城里人还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可事实上,当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早已旧貌换新颜,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农村环境干净整齐、清爽和谐,“新农人”们用各自所长,刷新着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情景剧正是因地制“剧”、原汁原味对这些“山乡巨变”进行原生态、艺术化的时代表达,反向弥合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差,成为更多城里人了解乡村、爱上乡村的一扇重要窗口。乡村情景剧的“火”,不是完全自在自为的,更不是偶然的,要看到顶层设计、政策环境等对这一产业发展的深刻影响。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就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乡村网红培育计划纳入城乡文化惠民工程,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乡村网红队伍。一大批乡村美景、美食、好物,在既有正能量又有大流量的乡村网红推介下成为爆款。这些乡村网红演绎的乡村情景剧,揭开了乡村未经发掘的独特之美,也实现了流量变现,在挖掘地域文旅特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应当看到,乡村情景剧的“火”,也是遵循了市场规律的结果,它与短视频网络社交平台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乡村情景剧应运而生,实际上正是顺应了这些平台的用户培育策略。当原本只盯着城市用户的平台在既有用户群体接近饱和后,自然会将视野转向拓展农村市场,鼓励并扶持农村创作者上传自制内容。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的网上呈现方式,乡村情景剧创作自然在鼓励和扶持之列。可以说,短视频网络社交平台是乡村短视频能够火爆起来的重要推手。乡村情景剧要“长红”下去,避免吸引力下降,甚至昙花一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努力之处。目前,乡村情景剧优势明显,多以剧集方式呈现,主脉络清晰,由于演绎的大多是村民熟悉的日常,演员演技显得流畅自然,内容更新速度快,吸粉率高,但一些作品也存在抄袭、低俗化等倾向。因此,越是如此就越要把稳正能量的底线要求,守住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不能单纯追求“流量为王”。创作者要自觉提升创作素养和能力,创作出更多高原创度、高雅高质的作品。同时,相关部门、短视频平台要各自负起监管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乡村情景剧把好导向关、品质关,推动乡村情景剧从开始的野蛮生长阶段向主流化、精品化阶段转型,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让更多观众从乡村情景剧中看到乡村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吸引更多人了解乡村、来到乡村、留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