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精读党报
身处变局更要独立自主抉择航向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崔文佳 发布时间:2024-05-08 14:2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中蕴藏的战略智慧,对世界各国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不论大国小国,应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最好的办法不是甘当谁的附庸,而是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和定力。各国都独立自主地做出战略选择,才能凝聚更多发展共识,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创造更多“中法式”共赢故事。


  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谈及一段往事——“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抚今追昔,宣示着中方推动中法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诚意,也为各国在时代剧变中把握大势、穿云破雾提供了启示。


  “外交核爆炸”,这是当年国际舆论对中法建交的评价。之所以如此石破天惊,与彼时的国际形势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法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国家纷纷选择与退守台湾的蒋当局维持外交关系。特别是在美西方孤立中国的外交基调下,不少国家选择亦步亦趋。如此氛围中,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戴高乐将军直言“法国理应直接倾听中国,也让中国听到法国的声音”。就这样,戴高乐将军顶住西方阵营的重重压力,主动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


  戴高乐将军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后续的事实也确如其预言的,“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此后不久,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冷战中东西方的彼此隔绝被彻底打破。美国前国务卿腊斯克感慨,中法建交“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特殊的历史造就特殊的友谊。60年来,中法你来我往、密切互动。如今,法国已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以含金量十足的合作为地基,中法架起了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前进。


  中法两国同属亚欧大陆,一个在东端,一个在西端;一个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一个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以宏观视野来看,中法建交足以作为一个国家交往的样本来解析。尤其是“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中蕴藏的战略智慧,对世界各国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于治国理政而言,战略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准确,战略上谋划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国家发展就大有希望。一些国家之所以屡屡陷入这样那样的麻烦,往往都存在一个原因,即被个别“导演”牵着鼻子走,将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的决定权拱手让人。统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草附木实现强大和振兴。有雄心壮志的国家,必须有摆脱外力束缚的能力,独立自主地谋定自身发展之路。


  强化战略自主是国家发展的客观所需,在当下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乌克兰危机战火不休,巴以冲突硝烟弥漫,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地缘对抗愈演愈烈,世界似乎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里头的历史经纬纵然是复杂的,但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别大国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别国内政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在国际社会大搞胁迫外交,逼人选边站队;二是一些国家主动放弃了独立自主,最终沦为棋子乃至弃子。事实证明,在霸权国家的算盘中,“盟友”“伙伴”不过是“耗材”的遮羞布罢了。不论大国小国,应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最好的办法不是甘当谁的附庸,而是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和定力。


  当然,这样的硬气不会凭空产生,首先基于对大局大势实事求是的判断。具体到今日之世界,尽管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依然是发展的大势。也正是着眼于此,中国一次次重申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坚定主张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各国都独立自主地做出战略选择,才能凝聚更多发展共识,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创造更多“中法式”共赢故事。


  “两个具有独立性的国家走到了一起。”1964年中法建交时,法国《世界报》发表社论如是说。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所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置身百年风云,期待更多国家能够以史为鉴,将命运的决定权、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高海仙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身处变局更要独立自主抉择航向
来源:北京日报 2024-05-08 14:21:26
      “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中蕴藏的战略智慧,对世界各国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不论大国小国,应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最好的办法不是甘当谁的附庸,而是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和定力。各国都独立自主地做出战略选择,才能凝聚更多发展共识,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创造更多“中法式”共赢故事。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谈及一段往事——“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抚今追昔,宣示着中方推动中法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诚意,也为各国在时代剧变中把握大势、穿云破雾提供了启示。“外交核爆炸”,这是当年国际舆论对中法建交的评价。之所以如此石破天惊,与彼时的国际形势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法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国家纷纷选择与退守台湾的蒋当局维持外交关系。特别是在美西方孤立中国的外交基调下,不少国家选择亦步亦趋。如此氛围中,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戴高乐将军直言“法国理应直接倾听中国,也让中国听到法国的声音”。就这样,戴高乐将军顶住西方阵营的重重压力,主动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戴高乐将军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后续的事实也确如其预言的,“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此后不久,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冷战中东西方的彼此隔绝被彻底打破。美国前国务卿腊斯克感慨,中法建交“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特殊的历史造就特殊的友谊。60年来,中法你来我往、密切互动。如今,法国已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以含金量十足的合作为地基,中法架起了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前进。中法两国同属亚欧大陆,一个在东端,一个在西端;一个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一个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以宏观视野来看,中法建交足以作为一个国家交往的样本来解析。尤其是“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中蕴藏的战略智慧,对世界各国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于治国理政而言,战略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准确,战略上谋划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国家发展就大有希望。一些国家之所以屡屡陷入这样那样的麻烦,往往都存在一个原因,即被个别“导演”牵着鼻子走,将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的决定权拱手让人。统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草附木实现强大和振兴。有雄心壮志的国家,必须有摆脱外力束缚的能力,独立自主地谋定自身发展之路。强化战略自主是国家发展的客观所需,在当下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乌克兰危机战火不休,巴以冲突硝烟弥漫,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地缘对抗愈演愈烈,世界似乎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里头的历史经纬纵然是复杂的,但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别大国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别国内政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在国际社会大搞胁迫外交,逼人选边站队;二是一些国家主动放弃了独立自主,最终沦为棋子乃至弃子。事实证明,在霸权国家的算盘中,“盟友”“伙伴”不过是“耗材”的遮羞布罢了。不论大国小国,应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最好的办法不是甘当谁的附庸,而是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和定力。当然,这样的硬气不会凭空产生,首先基于对大局大势实事求是的判断。具体到今日之世界,尽管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依然是发展的大势。也正是着眼于此,中国一次次重申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坚定主张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各国都独立自主地做出战略选择,才能凝聚更多发展共识,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创造更多“中法式”共赢故事。“两个具有独立性的国家走到了一起。”1964年中法建交时,法国《世界报》发表社论如是说。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所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置身百年风云,期待更多国家能够以史为鉴,将命运的决定权、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