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位领导在检查战备值班情况时,要求值班人员身在岗位更要心在岗位,自觉做到风险心中有数、决策心中有数、应对举措心中有数。心中有底数,方能干事有招数。我们应该大力倡导这种“事事心中有底”的高标准、好作风和行动力。
心中有底,就是对事物的真实情况明察秋毫,对事情的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应对有方。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干部心里有底还是没有底,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个大问题。”“事事心中有底”,体现出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的忧患意识,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的敬业奉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负责或分管领域的工作情况全盘掌握、知根知底,这是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
郭沫若曾称赞周恩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周恩来同志无论是处理国家大事,还是解决民生问题,都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举轻若重、严谨细致,真正做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据统计,现存的当年周恩来办公室退给原粮食部办公厅的32张报表上,有周恩来的笔迹994处之多。仅在一张粮食包产产量和征购的估算报表上,周恩来用红蓝铅笔作标记145处,调整和修改数字40处,在表格边上进行计算6处,批注数字70处,批注文字7处,整个表格密密麻麻地留下了他的手迹。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我们身边有不少“问不倒”“难不倒”“考不倒”的干部,这无疑是他们干好工作的利器、树立威信的法宝。然而,在个别领导干部看来,身上的担子艰巨繁重,工作千头万绪,自己只要出好主意、把好方向就行了,没必要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心中有底”。殊不知,“事事心中有底”并不是要求领导干部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是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要心中有底,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要心中有“账”。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如果说“时时放心不下”体现了一种责任感,那么“事事心中有底”则体现为一种行动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谢觉哉同志认为:“明知事要来而迎上去做,是占了先着;即知其不一定要来而也迎上去做,更是占了先着。”领导干部应有“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敏锐、“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警惕、“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预判,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只要真正做到了“事事心中有底”,即使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也能处变不惊,即使遭遇什么复杂的局面也能措置裕如。
不患无策,只怕无心。要做到“事事心中有底”,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不行,靠道听途说不行,靠打电话、听汇报、查资料等假手于人的“二手材料”也不行。陈云同志总结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经验。罗荣桓同志一贯倡导和践行腿勤、脑勤、手勤、嘴勤的好作风。采得百花方成蜜。今天,我们仍应坚定“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真诚倾听官兵呼声、真情关心官兵疾苦、真正汲取官兵智慧,努力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做到“事事心中有底”,对于军队和军人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善用兵者,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每名官兵特别是各级指挥员应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应对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坚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考虑得更深入一些,把慑敌制胜的“工具箱”备得更充足一些,加快锻造提升敢打必胜、制衡强敌的有效能力,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单位:武警广西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