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正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对中国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欧盟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针对美欧对中国汽车产业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月20日回应称,不追求“跑得更快”,却试图“绊倒别人”,看似赢了,实则不仅输掉了自己的长远发展,也拖累了世界的进步与繁荣。
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同时迈上3000万辆台阶,出口491万辆(不包含二手车),同比大幅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特别是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浪潮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创新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这张亮眼成绩单,凸显中国汽车工业的充沛动能和强劲活力。这是中国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生动缩影。
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汽车产业链的显著特点。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性价比产品,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中国的“快”和“强”却成了一些国家的“忧”和“恨”。它们“磨刀霍霍”,炮制各种借口,试图使绊子“绊倒”中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发起反补贴调查,还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抑或是打着所谓人权旗号,本质上都是炮制莫须有罪名,动用国家力量遏制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美市场。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不禁让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采取包括启动“301”调查、通过多边协议为双边谈判制造筹码、威胁将日本列为不公平贸易国、加征报复性关税等手段,逼迫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定》,导致日本半导体企业几乎完全退出全球竞争,市场份额由50%跌至10%。而在另一边,在美国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国半导体企业趁机抢占市场。
面对欧美的遏制打压,中国企业首先要保持战略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的发展壮大有内生逻辑,是外部力量阻挡不了的。”汽车制造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打造解放、红旗等自主品牌,到开启合资合作、中外品牌“百花齐放”,再到自主品牌车企迈出海外建厂步伐、新能源汽车发展领跑全球,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正“一路疾驰”,加速迈向汽车强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格局重塑,中国汽车工业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向着汽车工业高峰全力攀登,持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对此,我们应该更加自信、更有底气。
面对欧美的遏制打压,该反制时必须进行坚决反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以创新驱动的,打压中国科技就是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近年来,美方把中美正常的贸易往来泛安全化、泛意识形态化,以“去风险”为名,构筑“小院高墙”,强化出口管制,严格投资审查,胁迫他国选边站队,围追打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企图固化美国科技垄断优势,阻遏其他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靠的是坚持不懈自主创新,靠的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政策保护。希望美方严肃对待中方关切,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而不是极尽遏制打压之能事,逼迫中方不得不反制,最后造成两败俱伤。
“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是小伎俩,“绊倒别人”也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国际科技产业合作是大趋势,各方应团结而不是分裂,合作而不是对抗,开放而不是封闭,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为经贸合作创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