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要善往矛盾“窝”里钻——三谈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
信访接待下基层,就要直抵服务的痛点、治理的难点、改革的堵点,把矛盾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初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听民声解民忧,贵在主动,重在效果。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大力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推动党员干部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不但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也推动化解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信访接待下基层之所以位列其中、着重强调,就是因为它紧紧扣住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方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群众观点,不但有利于深化调查研究、推动工作发展,也能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言道,走进群众,宝山捡宝;走不进群众,徒劳往返。信访是干什么的、又是为了谁的?答案很简单,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让老百姓来反映问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对党员干部来说,这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也是最为直接和现实的民生工作。换句话说,信访案件就是考题,而群众满意就是答案。因此,信访接待下基层,就要直抵服务的痛点、治理的难点、改革的堵点,主动接“烫手山药”、当“热锅上的蚂蚁”,就是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变“被动等事”为“主动找事”,把矛盾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初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信访工作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企业改制、征地拆迁、邻里关系等,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往往错综复杂,有的问题今天解决了,明天可能又改头换面出现了;有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掉,衍生的问题就开始冒头……想要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就要多上门了解群众需求,善于往矛盾“窝”里钻,既要有认真负责的“较真劲头”,又要有明察秋毫的智慧。只有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办好,让群众心暖情更切。
(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