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黔南州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关切事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莫宇 发布时间:2021-12-30 10:2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12月14日晚,三都自治县中和镇水龙村通组路20多盏崭新路灯亮起。村民韦彩探掏出手机告诉在外务工的儿子,“路灯亮啦,以后天黑也不担心摔倒了……”

中和镇水龙村科寨片区下辖9个村民小组,由于没有路灯照明,常有村民夜间绊倒、摔伤的事情发生。12月初,在黔南州政协和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下,投入帮扶资金4.5万元为村民安装路灯24盏,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题。

这是黔南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例子。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黔南州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布依长廊、游客服务中心、庭院改造……走进长顺县白云山镇中院村,各个项目点的建设正忙得不可开交。“经过美化,不仅村庄变得更漂亮,农家乐、鱼塘垂钓让我们收入也增加了。”说起家乡的变化,村民陈克帅很高兴。

中院村是典型的传统布依族村落,布依族人口占99%,布依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长顺县紧扣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争取到项目资金340万元,实施中院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目前总工程量已完成85%,明年3月全部竣工。”长顺县民宗局党组成员、执法队队长蒋家宾说,项目建成后,将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有效推动该村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一个个项目的稳步推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黔南州围绕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群体、聚焦民生领域,以办事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我们小区下水道井盖破损,希望相关部门派人修一下……”龙里县冠山街道光明社区张家湾小区,居民正在向干部“点单”。

龙里县将每月23日作为居民固定“点单日”,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的模式,党员志愿者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开展项目化共建和“菜单式”服务。

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立足工作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已经成为黔南州各级各部门的共识。

黔南州妇联从需求点、连接点、着力点、关键点“四点”发力,千方百计解决妇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开展了7期“锦绣计划”培训,培训妇女350人,不断提升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

罗甸县建设“有事好商量”议事活动室,引导政协委员下沉履职,进一步畅通基层群众表达诉求渠道;

平塘县创建“天眼·就业快递”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精准服务群众就业、保障企业用工……

各级各部门立足工作实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背后,是黔南州科学统筹,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统性,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推进工作开展。

在《黔南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梳理了州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并通过“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梳理群众需求,将办实事清单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高办实事实效质效,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截至目前,黔南州2854项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已办结2706项,办结率94.81%。

12月18日,都匀市绿茵湖街道格外热闹,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一行与街道干部一起说发展、话振兴,就“校街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绿茵湖街道与黔南职院按照“街道所需、学院所能”思路,开展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探索“校街合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进共赢。

黔南州科研院校依托技术、智慧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在黔南并不少见。12月17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平塘、三都两县签订乡村治理人才学历技能双提升开班仪式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校县合作”,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将围绕三都、平塘两县的产业发展重点,从现任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中推荐人选,为三都自治县、平塘县分别免费培养50名具有乡村振兴技术技能的大专学历治理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

黔南州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着力转变服务理念,构建服务载体,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224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共办理通办业务40.3万件,减少群众跑腿80万余次。

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黔南州各族同胞正奋力推进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如今,黔南州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第3位,实现跨越式提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宇)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关切事
来源:贵州日报 2021-12-30 10:20:14
      12月14日晚,三都自治县中和镇水龙村通组路20多盏崭新路灯亮起。村民韦彩探掏出手机告诉在外务工的儿子,“路灯亮啦,以后天黑也不担心摔倒了……”中和镇水龙村科寨片区下辖9个村民小组,由于没有路灯照明,常有村民夜间绊倒、摔伤的事情发生。12月初,在黔南州政协和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下,投入帮扶资金4.5万元为村民安装路灯24盏,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题。这是黔南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例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黔南州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布依长廊、游客服务中心、庭院改造……走进长顺县白云山镇中院村,各个项目点的建设正忙得不可开交。“经过美化,不仅村庄变得更漂亮,农家乐、鱼塘垂钓让我们收入也增加了。”说起家乡的变化,村民陈克帅很高兴。中院村是典型的传统布依族村落,布依族人口占99%,布依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长顺县紧扣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争取到项目资金340万元,实施中院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目前总工程量已完成85%,明年3月全部竣工。”长顺县民宗局党组成员、执法队队长蒋家宾说,项目建成后,将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有效推动该村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一个个项目的稳步推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黔南州围绕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群体、聚焦民生领域,以办事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我们小区下水道井盖破损,希望相关部门派人修一下……”龙里县冠山街道光明社区张家湾小区,居民正在向干部“点单”。龙里县将每月23日作为居民固定“点单日”,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的模式,党员志愿者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开展项目化共建和“菜单式”服务。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立足工作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已经成为黔南州各级各部门的共识。黔南州妇联从需求点、连接点、着力点、关键点“四点”发力,千方百计解决妇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开展了7期“锦绣计划”培训,培训妇女350人,不断提升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罗甸县建设“有事好商量”议事活动室,引导政协委员下沉履职,进一步畅通基层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平塘县创建“天眼·就业快递”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精准服务群众就业、保障企业用工……各级各部门立足工作实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背后,是黔南州科学统筹,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统性,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推进工作开展。在《黔南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梳理了州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并通过“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梳理群众需求,将办实事清单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高办实事实效质效,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截至目前,黔南州2854项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已办结2706项,办结率94.81%。12月18日,都匀市绿茵湖街道格外热闹,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一行与街道干部一起说发展、话振兴,就“校街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绿茵湖街道与黔南职院按照“街道所需、学院所能”思路,开展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探索“校街合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进共赢。黔南州科研院校依托技术、智慧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在黔南并不少见。12月17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平塘、三都两县签订乡村治理人才学历技能双提升开班仪式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校县合作”,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将围绕三都、平塘两县的产业发展重点,从现任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中推荐人选,为三都自治县、平塘县分别免费培养50名具有乡村振兴技术技能的大专学历治理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黔南州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着力转变服务理念,构建服务载体,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224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共办理通办业务40.3万件,减少群众跑腿80万余次。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黔南州各族同胞正奋力推进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如今,黔南州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第3位,实现跨越式提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