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江苏武进学史践行:行民之所愿 做民之所想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发布时间:2021-12-01 09:2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整治后的湟里镇葛庄村“池只河”焕新颜。武进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张图,了解社区萌娃!”今年下半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各个社区里,流传起一张“娃娃地图”,地图上清楚了标记了每个社区儿童的数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分布,以及不同类儿童能够在社区落地的需求。这是武进区妇联落实学史践行中,了解到社区儿童文体活动的需求不能够满足,便走访摸排各个社区精心绘制的地图,在“萌娃地图”的指导下,儿童友好“春安”基地、“春阅”亲子阅读空间、“春乐”园地等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应运而生。

自2021下半年开始,武进区各部门学史践行的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显现,172个重点民生项目、339件惠民实事、20项66件区级重点民生项目照单“销号落实”,截至目前,重点民生项目和惠民实事项目完成度均超过90%,其中人才服务产业园、微小水体整治、“左邻右里”基层法治创新等工作的群众满意率超过95%。

食宿全包的“就业驿站” 全方位保障务工人员

在武进区南湖家苑小区,有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之家”,37间宿舍容纳着2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虽有床铺,可却不是宿舍那么简单。武进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钱小花介绍,这个“就业之家”由劳动者驿站、劳动者技能培训基地、武进人力资源市场南湖工作站三部分组成,为来武进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临时食宿、法律咨询、维权保障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

“有一个过渡的地方,配套设施好、吃住全免费、工作人员热情、还能收获工作经验。”来自连云港的杨凯告诉人民网,他于6天前从连云港市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准备去武进某企业工作,但在企业招收前,个人住宿就成了问题,经过朋友介绍,他半信半疑拖着行李来到了驿站。“工作人员对我的事情很上心,前后跑了好几次帮我对接企业,来回接送我面试,还跟我说就选没录用也不要气馁,武进还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和尝试。”

与杨凯一样,每天都有新的打工人来到“就业之家”,作为武进区人社部门重点打造的项目,“就业之家”为2900余名外来务工者提供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不管何时来到这里,只要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资料,驿站就会安排免费的食宿,免费的职业介绍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需求+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在武进踏实找工作,幸福过日子。”钱小花说。

除了外来务工人员,武进区还打造了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分为智能制造园、轨道交通园、新材料园、医疗器械园、农艺园艺园等八大特色园区,推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等新工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发。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该园将完成160个工种的等级申报认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培训机构、评价机构、技能人才服务机构300家以上,培养技能人才25万次,鉴定15万人次,服务技能人才500万次。

铺满乡愁的小沟小河 成为家门口的“红色阵地”

“每天晚上饭后,我都会带着家人去河边转转,天热的时候,我们会去党史学习教育展览馆逛逛,看看革命的小故事。”武进区嘉泽镇成章村的村民王法华说。今年70岁的王法华既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内河道的河长,负责小微水体管护工作。王法华介绍,成章村是武进区的小微水体示范村,在成章村的小微水体边上,不时可见讲述党史、村史的展板,一则则小故事让经过的村民驻足观看。

武进区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秉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的理念,武进区在多个小微水体示范点附近打造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党史教育基地”,把党史展现在露天小公园或者小型展览馆里,让红色教育融入绿色水利中。“今年武进全面启动小微水体示范村建设,包含成章村在内的20个示范村都同步打造了‘党史教育红色阵地’,使得村民可以在茶余饭后一边享受水生态建设成果,一边接受党史文化熏陶。”

同时,武进区在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方面还注重将生态景观融入乡愁记忆,为水乡美景看台增添美丽。“我们在做小微水体连片沟通时,特地保留了河边的一处古井,并在井边增设了护栏和石凳,这口井是不少村民儿时的回忆,把井保留下来并为其增添光彩,能够唤起乡愁,让村民在此产生对童年生活的共鸣。”湟里镇葛庄村党总支书记蒋红明介绍。

今年以来,武进区在常州全市率先启动小微水体整治计划,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共摸排出小微水体4229个,设立500余名河长。据了解,为在治理上寻求突破,武进区水利部门还选取了一批不同类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微水体作为试点,开展水质提升专项研究工作,组织专家现场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微水体,制定相应的提升方案,相关的方案和经验将在全区进行分批推广,推进小微水体水质改善扩面增效。

法官驻站的“左邻右里” 推进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来自全国“花木之乡”武进区嘉泽镇的种植能手王波忙的起早贪黑,依靠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王波的高矮苗木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然而6个月前,他的生意却因一桩官司饱受困扰。

据了解,2017年,王波与同村的赵某签订土地转租协议,约定将赵某承包的70亩土地转租给王波,王波向其支付转让费并直接向村委支付土地租金。协议签订后,王波认为赵某未将全部70亩土地交予租用,故拒绝支付相关费用。今年4月,赵某将其起诉至武进法院嘉泽法庭,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官司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却让王波伤了脑筋。一方面,他认为租用的土地未按照合同完全交付,可另一方面如果案件判对方胜诉,自己70亩土地上的苗木也面临严重浪费。承办法官认为,涉土地面积达70亩之多,其上种植有数千棵树龄超十年的树木,一旦合同解除,除了会引发数千棵大树的处置和相关费用的承担问题,对苗木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将波及地方经济发展。

为此,承办法官来到了嘉泽镇夏溪村的“左邻右理”法官服务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法官邀请村委对争议土地面积进行了测量与核算。之后,采取村委确定土地使用情况、调解人员缓和双方矛盾、法官指导调解进程等三方协同的工作模式,最终促使原、被告达成和解。

得益于“左邻右理”法官服务站,越来越多的矛盾被吸附在基层、消灭于萌芽。今年4月至9月,该服务站共接待群众156人次,解答各类法律问题78个,化解矛盾65起。

“这些矛盾化解的背后,不仅有法官的努力,更有多元治理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与镇网格中心、行业协会、妇联、综治等多部门均建立了联动协调机制,同时构建了‘基层村调处组织+镇司法调委会+驻庭人民调解室+诉讼调解’的四调联动平台,以‘左邻右理’的‘小支点’撬动治理资源的整体融合。”武进法院嘉泽法庭庭长章毓表示。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江苏武进学史践行:行民之所愿 做民之所想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2021-12-01 09:20:01
      整治后的湟里镇葛庄村“池只河”焕新颜。武进区委宣传部供图“一张图,了解社区萌娃!”今年下半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各个社区里,流传起一张“娃娃地图”,地图上清楚了标记了每个社区儿童的数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分布,以及不同类儿童能够在社区落地的需求。这是武进区妇联落实学史践行中,了解到社区儿童文体活动的需求不能够满足,便走访摸排各个社区精心绘制的地图,在“萌娃地图”的指导下,儿童友好“春安”基地、“春阅”亲子阅读空间、“春乐”园地等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应运而生。自2021下半年开始,武进区各部门学史践行的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显现,172个重点民生项目、339件惠民实事、20项66件区级重点民生项目照单“销号落实”,截至目前,重点民生项目和惠民实事项目完成度均超过90%,其中人才服务产业园、微小水体整治、“左邻右里”基层法治创新等工作的群众满意率超过95%。食宿全包的“就业驿站”全方位保障务工人员在武进区南湖家苑小区,有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之家”,37间宿舍容纳着2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虽有床铺,可却不是宿舍那么简单。武进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钱小花介绍,这个“就业之家”由劳动者驿站、劳动者技能培训基地、武进人力资源市场南湖工作站三部分组成,为来武进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临时食宿、法律咨询、维权保障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有一个过渡的地方,配套设施好、吃住全免费、工作人员热情、还能收获工作经验。”来自连云港的杨凯告诉人民网,他于6天前从连云港市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准备去武进某企业工作,但在企业招收前,个人住宿就成了问题,经过朋友介绍,他半信半疑拖着行李来到了驿站。“工作人员对我的事情很上心,前后跑了好几次帮我对接企业,来回接送我面试,还跟我说就选没录用也不要气馁,武进还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和尝试。”与杨凯一样,每天都有新的打工人来到“就业之家”,作为武进区人社部门重点打造的项目,“就业之家”为2900余名外来务工者提供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不管何时来到这里,只要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资料,驿站就会安排免费的食宿,免费的职业介绍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需求+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在武进踏实找工作,幸福过日子。”钱小花说。除了外来务工人员,武进区还打造了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分为智能制造园、轨道交通园、新材料园、医疗器械园、农艺园艺园等八大特色园区,推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等新工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发。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该园将完成160个工种的等级申报认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培训机构、评价机构、技能人才服务机构300家以上,培养技能人才25万次,鉴定15万人次,服务技能人才500万次。铺满乡愁的小沟小河成为家门口的“红色阵地”“每天晚上饭后,我都会带着家人去河边转转,天热的时候,我们会去党史学习教育展览馆逛逛,看看革命的小故事。”武进区嘉泽镇成章村的村民王法华说。今年70岁的王法华既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内河道的河长,负责小微水体管护工作。王法华介绍,成章村是武进区的小微水体示范村,在成章村的小微水体边上,不时可见讲述党史、村史的展板,一则则小故事让经过的村民驻足观看。武进区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秉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的理念,武进区在多个小微水体示范点附近打造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党史教育基地”,把党史展现在露天小公园或者小型展览馆里,让红色教育融入绿色水利中。“今年武进全面启动小微水体示范村建设,包含成章村在内的20个示范村都同步打造了‘党史教育红色阵地’,使得村民可以在茶余饭后一边享受水生态建设成果,一边接受党史文化熏陶。”同时,武进区在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方面还注重将生态景观融入乡愁记忆,为水乡美景看台增添美丽。“我们在做小微水体连片沟通时,特地保留了河边的一处古井,并在井边增设了护栏和石凳,这口井是不少村民儿时的回忆,把井保留下来并为其增添光彩,能够唤起乡愁,让村民在此产生对童年生活的共鸣。”湟里镇葛庄村党总支书记蒋红明介绍。今年以来,武进区在常州全市率先启动小微水体整治计划,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共摸排出小微水体4229个,设立500余名河长。据了解,为在治理上寻求突破,武进区水利部门还选取了一批不同类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微水体作为试点,开展水质提升专项研究工作,组织专家现场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微水体,制定相应的提升方案,相关的方案和经验将在全区进行分批推广,推进小微水体水质改善扩面增效。法官驻站的“左邻右里”推进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来自全国“花木之乡”武进区嘉泽镇的种植能手王波忙的起早贪黑,依靠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王波的高矮苗木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然而6个月前,他的生意却因一桩官司饱受困扰。据了解,2017年,王波与同村的赵某签订土地转租协议,约定将赵某承包的70亩土地转租给王波,王波向其支付转让费并直接向村委支付土地租金。协议签订后,王波认为赵某未将全部70亩土地交予租用,故拒绝支付相关费用。今年4月,赵某将其起诉至武进法院嘉泽法庭,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官司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却让王波伤了脑筋。一方面,他认为租用的土地未按照合同完全交付,可另一方面如果案件判对方胜诉,自己70亩土地上的苗木也面临严重浪费。承办法官认为,涉土地面积达70亩之多,其上种植有数千棵树龄超十年的树木,一旦合同解除,除了会引发数千棵大树的处置和相关费用的承担问题,对苗木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将波及地方经济发展。为此,承办法官来到了嘉泽镇夏溪村的“左邻右理”法官服务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法官邀请村委对争议土地面积进行了测量与核算。之后,采取村委确定土地使用情况、调解人员缓和双方矛盾、法官指导调解进程等三方协同的工作模式,最终促使原、被告达成和解。得益于“左邻右理”法官服务站,越来越多的矛盾被吸附在基层、消灭于萌芽。今年4月至9月,该服务站共接待群众156人次,解答各类法律问题78个,化解矛盾65起。“这些矛盾化解的背后,不仅有法官的努力,更有多元治理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与镇网格中心、行业协会、妇联、综治等多部门均建立了联动协调机制,同时构建了‘基层村调处组织+镇司法调委会+驻庭人民调解室+诉讼调解’的四调联动平台,以‘左邻右理’的‘小支点’撬动治理资源的整体融合。”武进法院嘉泽法庭庭长章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