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莆田涵江:智慧“小网格”实现基层“大治理”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林爱玲 林亦霞 发布时间:2021-11-26 10:32
生成海报

涵江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整合资源,实现“多心合一”,“一窗式”受理、“一揽子”办理,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涵江区依托“综治+”平台,推行“网格+网络”两网融合,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发挥网格工作精准化信息化服务优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党员先锋助力创建无疫小区。

编者按

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是我省侨乡文化名镇,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8万人,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是江口镇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镇创新“网格+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港澳台及境外人员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防疫”,联动政府—企业—群众,建立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协同办公信息系统,汇聚全镇境内外人员数据、疫情布控点等多源数据,真正将平台建成信息化大平台,实现信息化、动态化、闭环化的人员管理。

江口镇巧用“网格+大数据平台”,落细境外返乡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是涵江区提档升级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镜头。

2012年,涵江区率先在莆田市探索网格化巡防机制改革;2017年,在全市首推网格化城乡综合执法改革,又在全省首家成立“区级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全省首家对高频执法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近年来,涵江区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以网格之“智”助力基层之“治”,创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涵江品牌”。

组织创新 支部建在网格上

走进涵江区涵东街道顶铺苍然网格站一带,社会救助帮扶中心、河长办、戒毒站、卫生服务站、托幼托教等机构集中连片分布。“越来越感觉到‘党建+邻里中心’15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了。”住在附近的居民陈鸣正在便民服务代办点办理二孩生育服务证。苍然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陈荔蓉正值班,不时帮忙解答着陈先生办证过程中的疑问点。

近年来,涵江紧扣网格化社会治理“牛鼻子”,以网格“治”来推动整体“安”,以党建引领“百米冲刺”的加速度领跑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将社会管理网格与党组织设置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即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网格大党委联合、社区党委落实、网格党支部为堡垒、网格党小组为“神经末梢”、党员中心户为“网络触角”的“6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涵东街道是涵江的中心城区,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的要求,在纵向上,优化整合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工作内容,组建全科网格党支部、党小组,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力量,自上而下构建起六级组织链条。在横向上,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推进辖区内公安、执法、交警等多个职能部门进网格报到,形成网格发现、部门联动、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

如今,网格党支部正成为激活社区网格治理的“红细胞”,以更精细、更精准的服务,让居民感受“党建+邻里中心”的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疫情防控期间,顶铺第一单元网格党支部,组建了“无疫小区”工作专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网格员积极配合公安民警做好流调工作,协同党员干部、志愿者、医护工作者等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配合社区做好居家隔离人员防控等工作。

顶铺第一单元网格的“党员先锋+N股力量”做法只是疫情防控的一个小网格缩影。如今3级网格单元嵌套6级党建组织引领的“党建红+综治蓝”治理模式已遍布涵江全区。涵江区已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中心(站),12个镇街网格化中心,设有77个网格站,细分为410个单元网格,893名网格员活跃在全区的各个角落,基本实现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和地理要素的全覆盖。

“当前,结合‘奋战六十天’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注重采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目前绝大部分纠纷直接在网格站内化解,化解不了的流转到街道办司法所牵头各部门多元调解。”涵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剑伟说,通过各职能部门服务下沉,全区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的网格服务常态,持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活力”。

数据赋能 服务一张网

信息化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涵江区把信息化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网格+网络”两网治理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在涵西街道苍林网格站大厅视频研判区,“综治+”社区治理平台大屏上,实时显示苍林社区基础数据、关注人群、矛盾调联、平安联创、治安联防、执法联合等模块信息,该平台依托全市网格大数据,为社区11954户居民建立全覆盖底册,其中包括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孤寡老人等重点关注人群数据信息,帮助社区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管理和居民服务工作。大屏上还设置语音呼叫、一键调度、短信调度等调度键。

“通过平台大数据归集,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也为快速响应和处置创造了必要条件。”曾剑伟举例说,网格员在日常巡逻中发现某地窨井盖丢失,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平台,接收到指令的区住建局第一时间对接处理应急路障设置或派出维修队。

“网格+网络”,实现了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警,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资源物资第一时间调配,指挥联动第一时间响应。智能大屏背后,海量数据库才是城市得以高效运转的秘诀所在。

2017年,涵江区率先在全省成立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整合接入住建、城管、公安、食药监消防等18个行政执法部门225个涉及基础民生的执法事项和相关服务,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已累计为群众办好事10万多件,出动网格员150万多人次,全区网格规范化建设、一揽子保障、实体化运作、日常化开展,初步实现了“一屏观涵江,一网管全城”。

此外,涵江区充分发挥网格工作精准化信息化优势,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品牌。“网格化+执法改革”,成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典型。“网格化+多心合一”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莆田全市推广。在全省首家实现“网格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受到国务院食安办充分肯定。

多心合一 共建共治共享

“小朋友们,现在天气逐渐变冷,要注意保暖,日常饮食要多吃蔬菜水果……”11月20日上午,涵西街道帝景名苑小区内,退休党员、医生林国霖正在给小区内的小朋友们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这是该小区纳入网格化管理后成立小区党支部,实现党建物业共建共联模式后一个惠民行动缩影。

按照“党建引领、多心合一、六联驱动、精细管控、综合执法”总体要求,该区镇村两级网格中心(站)实行“多心合一”,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推动单一窗口向综合“窗口+”升级,“一窗式”受理、“一揽子”办理,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顶铺社区建成投用全市首家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安装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向居民提供全时段“不下班”自助查询和业务办理服务。通过“E政务”自助机,群众可以办理11个部门120多项高频热门服务事项,这个“家门口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

“切实把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统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力量在网格内共建共治共享。”涵江区委书记连向红说。围绕“1+6+X”模式要求,涵江区先后投资1040万元,试点推进苍林社区、萝苜田(楼下社区)、顶铺社区、铺尾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一刻钟”服务圈,线上推广“互联网+近邻党建”模式,线下践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领单”,真心实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气象,自治风气成蔚然之观。苍然社区经由党支部书记牵头物业、老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共商共议,推动小区安装“天眼”系统解决高空抛物难题;涵东街道铺尾社区凤岭小区成立居民议事会;涵西街道下林小区设立“红色先锋服务站”,成立小区自治联席会议;国欢镇构建以村级活动场所为平台,党员干部为骨干,党员志愿者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建立“一站式”的办结平台……在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林爱玲 林亦霞)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莆田涵江:智慧“小网格”实现基层“大治理”
来源:福建日报 2021-11-26 10:32:28
      涵江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整合资源,实现“多心合一”,“一窗式”受理、“一揽子”办理,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涵江区依托“综治+”平台,推行“网格+网络”两网融合,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发挥网格工作精准化信息化服务优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党员先锋助力创建无疫小区。编者按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是我省侨乡文化名镇,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8万人,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是江口镇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镇创新“网格+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港澳台及境外人员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防疫”,联动政府—企业—群众,建立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协同办公信息系统,汇聚全镇境内外人员数据、疫情布控点等多源数据,真正将平台建成信息化大平台,实现信息化、动态化、闭环化的人员管理。江口镇巧用“网格+大数据平台”,落细境外返乡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是涵江区提档升级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镜头。2012年,涵江区率先在莆田市探索网格化巡防机制改革;2017年,在全市首推网格化城乡综合执法改革,又在全省首家成立“区级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全省首家对高频执法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近年来,涵江区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以网格之“智”助力基层之“治”,创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涵江品牌”。组织创新支部建在网格上走进涵江区涵东街道顶铺苍然网格站一带,社会救助帮扶中心、河长办、戒毒站、卫生服务站、托幼托教等机构集中连片分布。“越来越感觉到‘党建+邻里中心’15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了。”住在附近的居民陈鸣正在便民服务代办点办理二孩生育服务证。苍然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陈荔蓉正值班,不时帮忙解答着陈先生办证过程中的疑问点。近年来,涵江紧扣网格化社会治理“牛鼻子”,以网格“治”来推动整体“安”,以党建引领“百米冲刺”的加速度领跑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将社会管理网格与党组织设置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即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网格大党委联合、社区党委落实、网格党支部为堡垒、网格党小组为“神经末梢”、党员中心户为“网络触角”的“6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涵东街道是涵江的中心城区,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的要求,在纵向上,优化整合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工作内容,组建全科网格党支部、党小组,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力量,自上而下构建起六级组织链条。在横向上,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推进辖区内公安、执法、交警等多个职能部门进网格报到,形成网格发现、部门联动、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如今,网格党支部正成为激活社区网格治理的“红细胞”,以更精细、更精准的服务,让居民感受“党建+邻里中心”的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疫情防控期间,顶铺第一单元网格党支部,组建了“无疫小区”工作专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网格员积极配合公安民警做好流调工作,协同党员干部、志愿者、医护工作者等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配合社区做好居家隔离人员防控等工作。顶铺第一单元网格的“党员先锋+N股力量”做法只是疫情防控的一个小网格缩影。如今3级网格单元嵌套6级党建组织引领的“党建红+综治蓝”治理模式已遍布涵江全区。涵江区已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中心(站),12个镇街网格化中心,设有77个网格站,细分为410个单元网格,893名网格员活跃在全区的各个角落,基本实现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和地理要素的全覆盖。“当前,结合‘奋战六十天’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注重采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目前绝大部分纠纷直接在网格站内化解,化解不了的流转到街道办司法所牵头各部门多元调解。”涵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剑伟说,通过各职能部门服务下沉,全区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的网格服务常态,持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活力”。数据赋能服务一张网信息化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涵江区把信息化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网格+网络”两网治理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涵西街道苍林网格站大厅视频研判区,“综治+”社区治理平台大屏上,实时显示苍林社区基础数据、关注人群、矛盾调联、平安联创、治安联防、执法联合等模块信息,该平台依托全市网格大数据,为社区11954户居民建立全覆盖底册,其中包括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孤寡老人等重点关注人群数据信息,帮助社区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管理和居民服务工作。大屏上还设置语音呼叫、一键调度、短信调度等调度键。“通过平台大数据归集,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也为快速响应和处置创造了必要条件。”曾剑伟举例说,网格员在日常巡逻中发现某地窨井盖丢失,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平台,接收到指令的区住建局第一时间对接处理应急路障设置或派出维修队。“网格+网络”,实现了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警,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资源物资第一时间调配,指挥联动第一时间响应。智能大屏背后,海量数据库才是城市得以高效运转的秘诀所在。2017年,涵江区率先在全省成立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整合接入住建、城管、公安、食药监消防等18个行政执法部门225个涉及基础民生的执法事项和相关服务,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已累计为群众办好事10万多件,出动网格员150万多人次,全区网格规范化建设、一揽子保障、实体化运作、日常化开展,初步实现了“一屏观涵江,一网管全城”。此外,涵江区充分发挥网格工作精准化信息化优势,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品牌。“网格化+执法改革”,成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典型。“网格化+多心合一”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莆田全市推广。在全省首家实现“网格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受到国务院食安办充分肯定。多心合一共建共治共享“小朋友们,现在天气逐渐变冷,要注意保暖,日常饮食要多吃蔬菜水果……”11月20日上午,涵西街道帝景名苑小区内,退休党员、医生林国霖正在给小区内的小朋友们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这是该小区纳入网格化管理后成立小区党支部,实现党建物业共建共联模式后一个惠民行动缩影。按照“党建引领、多心合一、六联驱动、精细管控、综合执法”总体要求,该区镇村两级网格中心(站)实行“多心合一”,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推动单一窗口向综合“窗口+”升级,“一窗式”受理、“一揽子”办理,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顶铺社区建成投用全市首家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安装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向居民提供全时段“不下班”自助查询和业务办理服务。通过“E政务”自助机,群众可以办理11个部门120多项高频热门服务事项,这个“家门口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切实把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统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力量在网格内共建共治共享。”涵江区委书记连向红说。围绕“1+6+X”模式要求,涵江区先后投资1040万元,试点推进苍林社区、萝苜田(楼下社区)、顶铺社区、铺尾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一刻钟”服务圈,线上推广“互联网+近邻党建”模式,线下践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领单”,真心实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气象,自治风气成蔚然之观。苍然社区经由党支部书记牵头物业、老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共商共议,推动小区安装“天眼”系统解决高空抛物难题;涵东街道铺尾社区凤岭小区成立居民议事会;涵西街道下林小区设立“红色先锋服务站”,成立小区自治联席会议;国欢镇构建以村级活动场所为平台,党员干部为骨干,党员志愿者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建立“一站式”的办结平台……在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林爱玲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