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臭豆腐、糖油粑粑等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小吃,到网红品牌茶颜悦色、文和友……长沙的烟火气和美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常住人口已超1000万的特大城市,长沙市食品安全已成为民生关注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通过标本兼治相结合、整章建制相结合、监管打击相结合,长沙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据11月上旬最新调查显示,长沙市民对于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5.64分。
“党建+”创建,夯实食品安全的底层防线
“进货要保存好票据,建立好台账,临期食品建议进行标示并统一存放……”
10月27日,在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坡街道湘仪社区,一队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走入社区内的餐饮店。
这是长沙市市场监管局机关第十党支部的进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利用专业优势深入食品经营门店,党员们耐心细致地与负责人进行交流。
“社区食品经营户多,他们上门指导为基层解决了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湘仪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如莹感触颇深。“作为茶饮品牌,食品安全也关乎企业信誉,希望多上门帮助我们做得更好。”“一点点奶茶”店面负责人胡女士说。
开展机关党支部与社区(村)结对共建以来,长沙市市场监管局与11个社区(村)党组织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助力食品安全在基层落实落地、惠企惠民。
长沙市委市政府作出系列部署,各级各部门共同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构建起“党政同责、四级联动、企业主责、全域创建”的大食安工作格局。作为食安监管主体责任的长沙市市场监管局也形成了“党组、支部、党员”的三级联创模式。
党组班子成员带头组成10个督导组,各组每月不定期深入市场、基层,对不同业态食品经营户进行暗访和督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当场责令整改,违法行为及时立案查处。
此外,局系统全体党员积极参与,通过大力宣传、网格管理、查找问题等方式,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夯实食品安全的底层防线。
“智慧+”创建,“机器换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现在猪肉也有‘健康码’啦!”近日,市民张女士在长沙县泉塘第二生鲜市场的猪肉摊位上看到了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的二维码。
“定点屠宰、来源正规可溯、合法渠道流通、经检疫检验合格并开具有两证两章的新鲜猪肉才是‘放心肉’。”长沙县食安办工作人员介绍。
长沙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这个平台,通过对生猪产品生产采购、销售各个流通环节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对生猪产品流通的实时监控。同时实现电子检疫票、肉品合格证的票据流转,构建起安全、可追溯的肉品消费环境,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近年来,长沙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亿元,紧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盲区、死角,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先后建设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放心肉智能交易监管平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多元一体”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逐步实现了“机器换人”的非现场监管等智能监管手段。
如今,监管人员打开APP就可以自动识别后厨操作人员和现场不符合食安规范的行为,并及时提醒,解决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不及时、管理对象逃避监管的难题。运用物联网技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湘冷链”等系统也实现了对冷链食品物流信息和运载车辆轨迹的实时采集与监控,支撑了系统性市场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
“信用+”创建,让食品安全成为企业的“主动防线”
“申请即经营,让我们不到一年时间里开了近400家门店,大大节约了时间、房租和人力成本。”10月下旬,湖南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洋湖天街开出了“茶颜悦色”品牌今年的第483家店,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这是长沙推行的大型连锁餐饮服务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证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只需现场填写承诺书,提交齐全申请材料,承诺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审批条件,就不需现场核查,让原本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领取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变为当场即可领取。
“告知承诺制突出诚信告知、兑现承诺,相当于市场主体和审批部门订立契约,经营者由被动接受审查转为主动加强自律,自觉履行应有的义务。”长沙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处处长朱伟介绍,一旦其违背承诺,失信者将承担相应代价。
让企业以“信用”来为食品安全进行主动承诺,是长沙市食安创建中为市场主体设置的“主动防线”。
长沙市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全面记录和收集信息,“一企一档”建立信用档案,出台了《长沙市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及“食品生产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联合惩戒实施方案”“信用承诺管理制度”等文件,形成了信用监管新格局。
利用信用分析,将食品生产企业分为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企业4种类型,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4个等级,并据此确定检查频次。至今已对失信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29512人次、企业通过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和履行法定义务修复失信记录4103条。(记者 熊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