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中国科大驻村工作队:当好产业向导 守护民生冷暖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海涵 王磊 发布时间:2021-11-01 09:1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图为郭磊(左一)在入户走访。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第一次踏进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燕子河龙马村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郭磊觉得,这儿虽然距离镇中心远,但小溪潺潺,空气清新,处处都是原生态的山水,让人心旷神怡。

  再往里走几步,新盖的茶厂厂房,整片的薇菜种植基地,生机勃勃的桃园、梨园,中心广场文化乐园门口“龙马精神”4个大字引人注目。“处处映射着全体村民为脱贫攻坚的胜利付出的艰辛。也打破了我们之前对于农村落后破旧的传统印象,更激发了我们的工作动力。”郭磊回忆。

  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前到村部量体温,工作队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们迅速融入村两委工作,经过调研,他们走基层、问冷暖,摸清基层农户期盼,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主要工作。

  郭磊记得,今年夏天,有村民反映,家里每天会临时停水几小时。工作队了解到,是一处自来水厂在下游的供水管道超压破裂导致供水临时中断,虽然每次抢修及时,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为此,他们与水厂员工共同想主意,通过定点设置排水阀,并在不同海拔的位置设置减压阀,最终解决问题。

  “我们在心中牢牢树立‘服务群众无小事’的意识,不论是落实政策、发展产业等宏观工作,还是关心留守儿童、帮助春耕秋收等事项,都用心推进。”工作队队员袁同宣介绍。

  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与帮扶工作,才能巩固脱贫成果。队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内有1户脱贫户,户主本人身患二级精神残疾,长期服药;老母亲患有慢性病,需要人照顾;收入不高。经过几年的持续帮扶,全家已于2018年年初脱贫。

  但是,去年,他精神病复发,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要在家照顾两个病人,儿子收入也不稳定。

  现在,郭磊和镇、村干部担任他的三级包帮责任人,还有1名帮扶干部担当他的具体帮扶人,1名村级网格员对口联系,每月入户走访,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袁同宣感慨道:“和革命老区的乡亲们打交道,感觉就像在帮扶自己的亲友。”

  产业不发展,乡村难以振兴。村民张学东夫妇自2017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种了120亩桃树,今年桃子丰收。这是他们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也有村集体产业帮扶的功劳。

  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村集体经济分两次入股农场,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产业发展的瓶颈期。今年,张学东夫妇张罗举办了村里首届蟠桃采摘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在工作队的建议下,农场改变以往依靠货车流动售卖的单一销售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吸引外地游客前来采摘。同时,夫妇二人主动联系城乡商品供货渠道,探索传统种植业与电商经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农场的有机桃还进入了上海的超市。

  产业要发展,除了“走出去”,还有“引进来”。薇菜是一种蕨类植物,适合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区生长,营养丰富,并具润肺理气、清热解毒的药效。2020年,中国科大将金寨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薇菜种植示范基地引入龙马村下院组,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已建成200亩示范田。明年,第一批成品即将产出。

  如何让薇菜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给农户带来更多收益,是工作队思考的方向。为此,工作队与公司共同提出“1公司+N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从明年开始,以示范田产出收益为标杆,吸引农户主动加盟薇菜种植。其中,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扶持,农户则按标准要求种植,公司以每亩4500-6000元逐年包收,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依靠资源出租收益、光伏发电收益等,从长远看,可能潜力、后劲不足。”郭磊说,为此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沟通,达成共识,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农业,并逐步引导群众把手中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手上,进一步发展茶叶、薇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

  “在学校时,我们有各自负责的工作,专业性强。但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每位村干部都是‘一专多能’,我们必须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全身心投入村的发展。”郭磊感慨,龙马村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环境,也有淳朴善良的村民。这个村就像未经打磨的璞玉,希望通过工作队点滴努力,能让这块玉散发独特的魅力。

  驻村以来,工作队还积极落实学校帮扶政策,在燕子河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互动、教育捐赠等帮扶活动,在学校举办定点帮扶地区农产品现场展销会,累计销售额达10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面向村干部、能人、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各类人才到村服务,组织医务人员前来义诊。”郭磊说。(记者 王海涵 王磊)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中国科大驻村工作队:当好产业向导 守护民生冷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11-01 09:17:47
      图为郭磊(左一)在入户走访。受访者供图今年6月,第一次踏进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燕子河龙马村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郭磊觉得,这儿虽然距离镇中心远,但小溪潺潺,空气清新,处处都是原生态的山水,让人心旷神怡。再往里走几步,新盖的茶厂厂房,整片的薇菜种植基地,生机勃勃的桃园、梨园,中心广场文化乐园门口“龙马精神”4个大字引人注目。“处处映射着全体村民为脱贫攻坚的胜利付出的艰辛。也打破了我们之前对于农村落后破旧的传统印象,更激发了我们的工作动力。”郭磊回忆。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前到村部量体温,工作队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们迅速融入村两委工作,经过调研,他们走基层、问冷暖,摸清基层农户期盼,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主要工作。郭磊记得,今年夏天,有村民反映,家里每天会临时停水几小时。工作队了解到,是一处自来水厂在下游的供水管道超压破裂导致供水临时中断,虽然每次抢修及时,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为此,他们与水厂员工共同想主意,通过定点设置排水阀,并在不同海拔的位置设置减压阀,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在心中牢牢树立‘服务群众无小事’的意识,不论是落实政策、发展产业等宏观工作,还是关心留守儿童、帮助春耕秋收等事项,都用心推进。”工作队队员袁同宣介绍。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与帮扶工作,才能巩固脱贫成果。队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内有1户脱贫户,户主本人身患二级精神残疾,长期服药;老母亲患有慢性病,需要人照顾;收入不高。经过几年的持续帮扶,全家已于2018年年初脱贫。但是,去年,他精神病复发,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要在家照顾两个病人,儿子收入也不稳定。现在,郭磊和镇、村干部担任他的三级包帮责任人,还有1名帮扶干部担当他的具体帮扶人,1名村级网格员对口联系,每月入户走访,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袁同宣感慨道:“和革命老区的乡亲们打交道,感觉就像在帮扶自己的亲友。”产业不发展,乡村难以振兴。村民张学东夫妇自2017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种了120亩桃树,今年桃子丰收。这是他们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也有村集体产业帮扶的功劳。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村集体经济分两次入股农场,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产业发展的瓶颈期。今年,张学东夫妇张罗举办了村里首届蟠桃采摘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在工作队的建议下,农场改变以往依靠货车流动售卖的单一销售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吸引外地游客前来采摘。同时,夫妇二人主动联系城乡商品供货渠道,探索传统种植业与电商经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农场的有机桃还进入了上海的超市。产业要发展,除了“走出去”,还有“引进来”。薇菜是一种蕨类植物,适合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区生长,营养丰富,并具润肺理气、清热解毒的药效。2020年,中国科大将金寨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薇菜种植示范基地引入龙马村下院组,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已建成200亩示范田。明年,第一批成品即将产出。如何让薇菜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给农户带来更多收益,是工作队思考的方向。为此,工作队与公司共同提出“1公司+N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从明年开始,以示范田产出收益为标杆,吸引农户主动加盟薇菜种植。其中,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扶持,农户则按标准要求种植,公司以每亩4500-6000元逐年包收,带动村民增收。“目前,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依靠资源出租收益、光伏发电收益等,从长远看,可能潜力、后劲不足。”郭磊说,为此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沟通,达成共识,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农业,并逐步引导群众把手中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手上,进一步发展茶叶、薇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在学校时,我们有各自负责的工作,专业性强。但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每位村干部都是‘一专多能’,我们必须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全身心投入村的发展。”郭磊感慨,龙马村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环境,也有淳朴善良的村民。这个村就像未经打磨的璞玉,希望通过工作队点滴努力,能让这块玉散发独特的魅力。驻村以来,工作队还积极落实学校帮扶政策,在燕子河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互动、教育捐赠等帮扶活动,在学校举办定点帮扶地区农产品现场展销会,累计销售额达10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面向村干部、能人、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各类人才到村服务,组织医务人员前来义诊。”郭磊说。(记者王海涵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