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鄂州市医务科技工作者为年老村民测量血压。鄂州市中心医院 刘丽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进城发展,老人留在家里看家务农。据中国老龄委2020年8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人中,51.7%为空巢老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医疗卫生方面条件不足,这给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看病就医带来了极大不便。再加之农村的老年人自身保健意识不强,这给他们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大隐患,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要从各方面加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
农村老人健康
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老人患病比例较大。在农村,老人没有退休的说法,“活到老,干到老”,是90%以上农村老人的真实写照。同时,农村老人饮食不规律、不合理现象严重,不但吃大鱼大肉、熏腊制品不节制,而且是饿了才吃、事干完了才吃。还有,居住环境差。据中国老龄委调查,63.1%的农村房屋不适合老人养老,有的潮湿阴暗、卫生环境差。有的地区还有特殊的地方病。长期的劳作和较差的生活环境,致使许多老人都不同程度患有各种慢性病、地方病、常见病。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带来的生活方式性疾病和长年劳作引起的损伤性疾病较为常见。比如在农村一些地方,会经常看到双腿弯曲、蹒跚行走的老人,大多是过去常年劳作留下的印记。
二是农村老人健康观念较低。在农村,老人除了参加一些部门偶尔组织的下乡免费体检服务外,主动花钱进行健康管理的人极少,定期体检占比较低,有50%以上的老人一年1次体检都做不到。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几乎没有,都是等到发病之后才前去求医。大部分老人没有健身的习惯,缺乏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导致自身健康水平较低。在有些偏僻村庄,生产劳作就是老人唯一的锻炼方式。
三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尽管现在每个村都设有卫生室,但是场所简陋,设施落后,一些卫生室甚至连输液的资质都没有,药品资源也十分有限,摆放在卫生室的基本都是些治疗头疼、感冒之类的简单药品。一些用于老人慢性病的药物,由于保存条件要求比较高,当地卫生室却无法提供。另外,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医疗能力十分弱,几乎没有应对心脏病、冠心病、脑梗等突发急症的应急能力,无法及时保障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四是农村专业医护人员较少。目前村卫生室的许多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看病全凭个人积累的经验,有很大局限性,对很多病看不清,认不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是这样的医生,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服务对象减少,这些人迫于生计,许多也流入城镇或城郊地区谋生。而乡镇卫生院很难留住有专业、有能力、有专长的好医生,目前大多由新录用的毕业生填充,难以应付各种复杂病情,基本停留在头疼感冒、输液打针的水平,许多乡镇卫生院无人问津,医生无所事事,更加剧了医疗水平下滑的趋势。
五是农村健康科普范围较窄。在农村,有关防病治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基本没有,也很少开展关于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改变落后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活动。农民群众对一些地方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也知之甚少,特别是农村老人,由于文化水平低,平时接触这方面的信息很少,科学知识缺乏,一些长期养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落后观念难以改变,正确的保健意识和生活方式难以形成,由此而引起的疾病也很多,大大影响了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
六是农村老人外出看病较难。由于有些病村医看不了,有些药村卫生室也买不到,看病及用药老人只能去城里。但是由于出行不便,老年人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经常是等、忍,致使一些急性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
解决农村老人
健康问题的对策
提高农村老人保健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宣传教育平台,在农村开展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普及,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错误的养生观念,增强自身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管理水平。同时,要重视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配备较为完善的运动场地和体育活动器材。对于体育器材的运用,基层政府应聘请专业人员讲清楚每一种器材的活动方法和保健功能,以便让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去活动锻炼,通过宣传教育和讲解引导。鼓励农村老人积极参与各类健身运动,提高农村老人健康水平。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一要进一步充实农村卫生院的技术力量,提高专业水平。一方面,可采取定期服务的方式,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城市医院的骨干医生到乡镇服务一定年限;另一方面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采取定向委培、选派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应当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使他们能安下心、留得住。二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较为完备的医疗设备及检验检查设备,使之具备较高水平的医疗和急救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三要充分重视发挥村卫生室就近方便的重要服务功能。村医是农民医疗保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稳定村医队伍,可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解决。由于人口减少、村医外流的问题。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日常培训管理和定期考核,督促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好农民身边的健康卫士。
建立定期体检和家庭医生制度。农村老人由于居住分散、就医不便,一些疾病初期往往被忽略而得不到及时诊治。应当为农村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免费体检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应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老人家庭医生制度,随时关注老人身体状况,为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
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在农村地区,可依托已有的医疗资源,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为农村老人提供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护、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照顾服务,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陪护难的问题。有条件的,也可在老人集中区设立专门的医疗机构,以方便老人看病就医。同时,还要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如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及评先评优等,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而且在评选道德模范活动中,增加从事医养护理人员的名额,激发和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心,进而稳定医养结合服务人员队伍。
减轻农村老人医疗负担。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农村老人医疗门诊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建立农村老人大病救助机制,增加救助金额度,提供一些免费的体检、康复等医疗服务,提高其医疗保障水平。各级各类医院对老年人就医要给予适当的优待和照顾,可实行免挂号、导医服务专用绿色通道等一些优惠措施,免去老人等待、排队之苦。
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其意义十分重大。建立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和国家基本服务制度体系,将使病了有处看、老了有人养、困了有人帮的美好社会愿景得以实现。这对于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特别是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养老、医疗、贫困等突出问题,将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