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朱敏才夫妇到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
“在贵州支教的10年,是我最快乐,也是最难忘的时光。”6年前,在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最美乡村教师”孙丽娜说了这句话。
而今,身在北京的孙丽娜老师,希望能够再回曾经支教的几所学校看看,看看捐赠的图书馆和食堂,看看那里的老师和孩子。
2005年5月28日,怀揣着纯粹又执着的教书育人信念,退休后的孙丽娜与朱敏才夫妇,搭乘火车来到贵州,开启了长达10年的支教历程。
朱敏才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填写的就业意向,每一项都是“要去山区当乡村老师”;孙丽娜当老师的第一天,就将“永远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写在了笔记本上。
最初,朱敏才与自己“梦想”失之交臂,被分配到商务部担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在走过大半个地球后,终于实现了自己梦想。
2005年,孙丽娜50岁,朱敏才62岁。从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兴义市马铃镇尖山小学、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再到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和中心小学……此后10年,再没回过北京。
“不是不能回,而是不敢回。一是节约路费,二是怕北京的安逸生活,让自己再没勇气回贵州。”忆起当年的岁月,孙丽娜至今历历在目。
在尖山小学,每家背7000斤石头盖起的袖珍学校里,宿舍与厕所仅一墙之隔,睡觉要戴两层口罩,两位老师却从杨华珍小朋友从窗口递进来的三片白菜叶里找到了安慰;在中心小学,一心想要让孩子们用电脑了解世界的孙丽娜,将阿里巴巴奖励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学校……
渐渐地,电脑有了、食堂有了、图书馆有了,两位老师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孙丽娜的右眼失明了,2014年10月25日,朱敏才老师突发脑淤血,一病不起。
经过贵州多方全力救治,2015年2月28日,孙丽娜陪着丈夫朱敏才回了北京。
可是,孙丽娜的心仍牵挂着贵州山区里的孩子。
一边照顾着重病的丈夫,一边四处为贵州的孩子学习奔波。
2015年,在孙丽娜的帮助下,龙坪镇中心小学的李化晓和杨久涛两位六年级学生,幸运地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和北京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涯。
今年高考,李化晓考了612分。李化晓开心地说,自己终于能去心仪的大学读书了。
“在北京的日子,老师和同学们用包容开放的怀抱,让我敞开了心扉。”李化晓回忆道,山里的日子一度让自己十分自卑,还因为拒绝文艺表演,挨过孙老师“批评”。
如今,李化晓不仅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还有了打排球的爱好。李化晓说:“朱老师教会了我如何看待人生,孙老师教会了我自律,这份爱将永记于心。”
在听说李化晓成绩后,孙丽娜十分开心地笑了,连赞李化晓不愧是丈夫的“得意门生”:“爱一直在传递,会有更多人接过我们的‘接力棒’,用生命点燃山区孩子的梦想。”
虽然对自己的子女有所歉疚,但是至今,孙丽娜仍用“不悔”二字形容10年支教历程。
孙丽娜、朱敏才一生中“牵挂”最浓的是贵州。孙丽娜说:“如今先生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他清醒前的心愿:把一切献给党,把所有的爱献给大山里的孩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杨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