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前,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群联村109岁高龄的尹奶奶不慎摔倒,伤及左髋部,经医院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此处骨折位于人体髋部,而老人髋部骨折非常凶险,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患者年龄大、医院手术水平及经验有限,考验着手术、麻醉、护理等团队的能力水平。面对难题,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兰金海带领骨科团队,成功为老人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经过术后精心护理,老人很快就能下地行走。术后5天,顺利出院。
作为县级医疗机构敢于挑战有一定难度的高水平手术,底气来源于医疗服务硬实力的大幅提升。贵州锚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强基层、建高地、补短板、提能力、优服务,全省推动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及“七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致力于打造医疗新高地
看病就医,事关人民健康、事关民生福祉。要让群众看病就医有“医”靠,重大疾病实现省内治疗,建设医疗新高地、提升医疗水平是关键,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捷径”。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在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机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把最好的医院、最强的人才引进到贵州,打造区域内优质医疗服务高地。
为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贵州举全省之力全速推进,先后配套出台58项支持政策,构建了省级保障为重点、行业保障为突破、地方保障为支撑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政策保障体系,极大保障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落实落地。2023年12月,获批建设的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贵州全部落户开诊。
“国家级”医疗资源下沉至我省,救治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有效降低患者跨省外转,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截至今年7月底,贵州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入新技术新项目585项,填补贵州省空白144例,累计开展手术7.56万例,疑难病手术占比达74.4%。
此外,我省还积极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商合作共建区域医学中心。自去年4月,贵州省政府与北京协和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区域医学中心框架协议》后,今年8月,双方合作又有了新进展——全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国家级罕见病大数据中心在贵阳正式启用,为“挖掘”罕见病大数据的“蓝海”价值奠定了基础。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9月初,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周覃镇的覃国耐从高处坠落导致左手掌骨骨折,他来到周覃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经过驻点坐诊的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专家检查后,为他开展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伤势很快得到缓解。
“没想到不用去县里面,在家门口就可以做手术,太方便了!”覃国耐说。
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为患者开展这样的手术,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体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在我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县(市、区)有80个,其中35个县已纳入国家级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医共体141个,县域内就诊率达92.6%。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深入实施,有效夯实和提升了县级医疗服务能力。
不仅如此,贵州持续加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以“千县工程”为重要抓手,在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开展“2+5”重点专科建设。目前,78家县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与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346个。
而针对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远的难题,我省结合实际,于2021年创新探索,在距离县城远、常住人口多、区域面积较大、交通不便的乡镇,依托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通过加强科室硬件以及人员配置,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将次中心打造成为具备二级医院服务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贵州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150个,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3.2亿元。
持续改善优化医疗服务
群众健康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如何进一步让看病就医更加便捷?今年7月,我省开展了2024年“阳光就医”计划行动。
在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孕妇王慧一大早完成系列产检后,随即来到医院“爱心营养早餐服务站”,领取免费爱心早餐。
“空腹做产检,抽血后会特别饿,还会心慌,浑身没力气,现在医院提供营养早餐,觉得特别暖心。”王慧说。
据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门诊负责人介绍,孕妇需在空腹状态下完成血糖、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产检项目,做完检查后如未及时吃早餐,孕妇会感觉身体吃不消。从7月23日起,清镇市妇幼保健院推出特别早餐服务,为产检孕妈免费提供鸡蛋牛奶、营养点心。
2024年“阳光就医”计划行动明确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从引导科学有序就医,优化候诊导诊工作,建立友好型就医环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等十大重点行动任务着手,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着力推进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力促看病就医公平公正、便民利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与此同时,为让群众享有便利的医疗服务,我省不断加快提升卫生健康人才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善,让老百姓身边有更多良医。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5.54万人,相匹配的医疗供给切实增强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 胡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