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做强“土特产” 奏响“振兴曲”
——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加速“接二连三”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28 15:5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小小“土特产”,能量有多大?


  修文猕猴桃跨界成网红、镇宁蜂糖李闯出大名堂、麻江蓝莓酿就致富梦、兴仁薏仁米出山创奇迹、花溪草莓出村进城、长顺绿壳鸡蛋孵出大产业、雷山银球茶泡出甜日子……


  越来越多的贵州“土特产”,犹如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奏响乡村产业“振兴曲”,推动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真正建成产业,我省始终将“土特产”三字诀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努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


  扎根“土”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隆冬时节,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有机芒果示范园依旧翠绿。正值芒果管护时节,种植大户岑道思告诉记者,“今年芒果收成不错,亩产2000斤左右,大多销往四川、贵阳等地,80多亩芒果纯收入20多万元。”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围绕“土”字做文章,今年望谟县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三果两茶”等特色优势产业,相继建成望谟芒果分拣交易中心、打易镇八步茶加工厂、乐旺镇蔬菜种植基地喷灌设施等一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目前,该县“三果两茶”种植面积55.28万亩,较去年产量增长8.14%。


  冬日,纳雍县化作林场红托竹荪种植基地,数十名工人正在林下开沟、放菌。基地负责人王荣国说:“秋冬种下去,明年6月开始出菇,会一直持续到10月,亩产值达到2.4万元。”


  立足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贵州向山地要效益,大力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支持相邻县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


  扎根“土”,“土特产”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罗甸火龙果、从江百香果、威宁苹果等一批批独具风韵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为千万农户带去真金白银的收入。


  “土特产”正成为贵州一张新的名片。如今,贵州李子、刺梨、蓝莓、茶园规模引领全国;猕猴桃、太子参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农产品出口额连续3年同比增长超100%。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7%。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中药材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园林水果产量增长10%,茶叶产量增长8.9%,蔬菜产量增长4%,禽蛋产量增长15.2%,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2.7%,为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持续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体现“特”深耕“差异化”“特色化”


  产业发展核心在特色,关键也在特色。如何将“好品种”“好品质”转换为“好产品”,凸显地域特点?


  在凤冈县田坝社区,锌硒共存,是上天赋予田坝的惊喜。生产“有机茶”,是村民们刻在骨子里的自觉。


  “我家5亩茶园采用人工除草、使用有机肥、施用生物农药……”村民陈祖友深谙茶园管护的每个细节。


  田坝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喻启波介绍,田坝坚持每一株茶都按有机标准统一管理,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农药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两减两替代”技术,牢牢守住茶叶质量安全底线。


  “茶叶品质好,再严格的检测都不怕,有的国外客商直接到茶园里抽取土壤化验,但我们有底气。”凤冈永田露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鹏说。


  好品质带来好“丰”景。目前,田坝社区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有16800亩,茶叶加工企业83家,出产的锌硒茶叶享誉大江南北,还出口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2亿元。


  在兴仁,薏仁米是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当地在品种、品质、品牌、加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薏仁米产业发展。“我们生产的每一粒薏仁米,要历经10个环节60多道工序。”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玉亮介绍,该公司去年收获原料薏仁谷一万吨,精制薏仁米5000吨,产值达到6000万元。


  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耕“差异化”“特色化”,贵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欧盟标准等衔接,有效提升“贵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遵义朝天椒”位列“中国十大名椒”之首,“老干妈”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味蕾;蜂糖李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滚山鸡”飞进粤港澳大湾区、“跑山牛”跑进“长三角”……“贵字号”农产品源源不断飞出大山。


  形成“产”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深加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眼下,正值关岭牛牛肉制品消费旺季。在贵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牛肉干、牛肉丝等精深加工的牛肉制品琳琅满目。该公司生产的手撕牛肉、带皮牛肉等食品,每年投用的关岭牛牛肉原材料占公司采购原材料的40%。去年,该公司销售额约7200万元,牛肉食品营收达2600多万元。


  从“养得好”到“卖得好”,关岭牛产业已从传统肉牛养殖发展为覆盖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截至今年6月,全县牛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12.37亿元,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全产业链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的有效途径。为做好“土特产”文章,贵州大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分层级布局加工业。同时,用好直播销售等方式,切实把优势做优、强势做强。此外,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服务业等多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能级,科技赋能是关键。贵州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乌蒙山下,毕节市大方经开区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精深加工新厂区,天麻酒、天麻胶囊等各条无菌化、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引领,在仿野生育种与种植、精深加工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说,公司“从优”“从精”开拓天麻加工业新局面,已建成2个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厂房,带动推广仿野生天麻种植1.3万多亩,合作农户1600多户。


  当下,一条条乡村产业链在贵州大地上不断延伸。从过去的“提篮小卖”到畅销全国,由卖原字号产品到“贵字号”特色农产品,贵州乡村特色产业呈现“接二连三”加速态势,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记者 赵勇军)

责任编辑:张露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做强“土特产” 奏响“振兴曲”
来源:贵州日报 2023-12-28 15:55:18
      小小“土特产”,能量有多大?修文猕猴桃跨界成网红、镇宁蜂糖李闯出大名堂、麻江蓝莓酿就致富梦、兴仁薏仁米出山创奇迹、花溪草莓出村进城、长顺绿壳鸡蛋孵出大产业、雷山银球茶泡出甜日子……越来越多的贵州“土特产”,犹如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奏响乡村产业“振兴曲”,推动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真正建成产业,我省始终将“土特产”三字诀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努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扎根“土”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隆冬时节,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有机芒果示范园依旧翠绿。正值芒果管护时节,种植大户岑道思告诉记者,“今年芒果收成不错,亩产2000斤左右,大多销往四川、贵阳等地,80多亩芒果纯收入20多万元。”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围绕“土”字做文章,今年望谟县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三果两茶”等特色优势产业,相继建成望谟芒果分拣交易中心、打易镇八步茶加工厂、乐旺镇蔬菜种植基地喷灌设施等一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目前,该县“三果两茶”种植面积55.28万亩,较去年产量增长8.14%。冬日,纳雍县化作林场红托竹荪种植基地,数十名工人正在林下开沟、放菌。基地负责人王荣国说:“秋冬种下去,明年6月开始出菇,会一直持续到10月,亩产值达到2.4万元。”立足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贵州向山地要效益,大力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支持相邻县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扎根“土”,“土特产”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罗甸火龙果、从江百香果、威宁苹果等一批批独具风韵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为千万农户带去真金白银的收入。“土特产”正成为贵州一张新的名片。如今,贵州李子、刺梨、蓝莓、茶园规模引领全国;猕猴桃、太子参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农产品出口额连续3年同比增长超100%。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7%。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中药材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园林水果产量增长10%,茶叶产量增长8.9%,蔬菜产量增长4%,禽蛋产量增长15.2%,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2.7%,为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持续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特”深耕“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核心在特色,关键也在特色。如何将“好品种”“好品质”转换为“好产品”,凸显地域特点?在凤冈县田坝社区,锌硒共存,是上天赋予田坝的惊喜。生产“有机茶”,是村民们刻在骨子里的自觉。“我家5亩茶园采用人工除草、使用有机肥、施用生物农药……”村民陈祖友深谙茶园管护的每个细节。田坝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喻启波介绍,田坝坚持每一株茶都按有机标准统一管理,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农药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两减两替代”技术,牢牢守住茶叶质量安全底线。“茶叶品质好,再严格的检测都不怕,有的国外客商直接到茶园里抽取土壤化验,但我们有底气。”凤冈永田露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鹏说。好品质带来好“丰”景。目前,田坝社区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有16800亩,茶叶加工企业83家,出产的锌硒茶叶享誉大江南北,还出口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2亿元。在兴仁,薏仁米是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当地在品种、品质、品牌、加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薏仁米产业发展。“我们生产的每一粒薏仁米,要历经10个环节60多道工序。”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玉亮介绍,该公司去年收获原料薏仁谷一万吨,精制薏仁米5000吨,产值达到6000万元。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耕“差异化”“特色化”,贵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欧盟标准等衔接,有效提升“贵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遵义朝天椒”位列“中国十大名椒”之首,“老干妈”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味蕾;蜂糖李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滚山鸡”飞进粤港澳大湾区、“跑山牛”跑进“长三角”……“贵字号”农产品源源不断飞出大山。形成“产”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深加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眼下,正值关岭牛牛肉制品消费旺季。在贵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牛肉干、牛肉丝等精深加工的牛肉制品琳琅满目。该公司生产的手撕牛肉、带皮牛肉等食品,每年投用的关岭牛牛肉原材料占公司采购原材料的40%。去年,该公司销售额约7200万元,牛肉食品营收达2600多万元。从“养得好”到“卖得好”,关岭牛产业已从传统肉牛养殖发展为覆盖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截至今年6月,全县牛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12.37亿元,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全产业链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的有效途径。为做好“土特产”文章,贵州大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分层级布局加工业。同时,用好直播销售等方式,切实把优势做优、强势做强。此外,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服务业等多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科技赋能是关键。贵州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乌蒙山下,毕节市大方经开区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精深加工新厂区,天麻酒、天麻胶囊等各条无菌化、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引领,在仿野生育种与种植、精深加工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说,公司“从优”“从精”开拓天麻加工业新局面,已建成2个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厂房,带动推广仿野生天麻种植1.3万多亩,合作农户1600多户。当下,一条条乡村产业链在贵州大地上不断延伸。从过去的“提篮小卖”到畅销全国,由卖原字号产品到“贵字号”特色农产品,贵州乡村特色产业呈现“接二连三”加速态势,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记者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