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基本情况是什么?产业发展如何?村庄整体规划建设思路是什么?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陕西省泾阳县乡村建设设计师王保安初次来到包抓的三渠镇夏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交流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建设等情况。这是泾阳县开展“我的泾阳我做主”乡村建设设计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以来,泾阳县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部署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有关要求,首次在全县范围聘请34名乡土人才,以“我的泾阳我做主”为主题,创新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设计三年行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各方人士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据了解,近年来,泾阳县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短板、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促进“颜值”“气质”双提升,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引领,通盘谋划促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成立乡村建设行动工作专班,印发泾阳县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要求,制定15个专项推进方案和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进一步明确乡村建设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形成了县级领导亲自抓、乡村振兴局总负责、各街镇部门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突出村庄特色,以系统思维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划定管控边界、界定建设范围、确定耕地红线,以足够的历史耐心,明确乡村建设时序。据了解,按照梯次推进的原则,现已完成资金拨付89.9万元,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个项目规划初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宜居强基,提档升级夯基础。坚持因需建设、务实管用,稳步提升的原则,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始终把建好、管好、用好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急难盼愁,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21.9亿元,启动实施交通“十大工程”,高标准推进农村公路水毁修复、生产道路建设、农村公路设施提升等,建立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管理员制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在县乡村道实行“路长制”,全面提升公路建管水平;积极推进公交线路镇村全覆盖,开通公交线路20条,新增通村客运79辆,着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100%。投资4.65亿元,实施2023年乡村建设“十大工程”,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等,高标准农田突破14万亩,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建设5G基站104个,打造数字乡村标杆64个。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投资1.2亿元实施气化泾阳工程,实现9个街镇管网全贯通,农村清洁取暖完成改造5.2万余户,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生态托底,美丽家园提质量。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每月观摩点评一个街镇,倒逼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高质量推进“三堆六乱”整治,大力实施垃圾革命,打好清脏、治乱组合拳,创建“五美庭院”示范户8527户、示范街巷119条、示范村10个。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3538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2%。持续开展增绿行动,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完成营造林2.36万亩、退耕还林3.08万亩、道路绿化25公里,建设国家森林乡村4个,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加快推动生态修复,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建立基于北斗时空大数据的数字生态修复平台,完成北山损毁山体建筑垃圾回填27万方,生态修复面积98.28公顷,入库省级绿色矿山3个,在建绿色矿山1个。扎实推进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8座,完成9处试点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生活污水治理覆盖8镇1街办64个村、占行政村总数43%,并引入市场化服务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难题,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全部委托第三方运营,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资源下沉,协同发展促融合。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省级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县镇村3+1慢性病综合防控网络体系,被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在12家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和多功能体检中心,规范化村卫生室村医配置率达100%,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升行动,建成泾阳县中医医院省级中医药医养结合试点基地,探索“1234+N”养老服务新模式,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15个,“餐饮+”日托试点19个,正在筹备15个,多层次、多样化满足高龄、留守、独居、病残老年人基本生活、文化休闲等需求,走出了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全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实施“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新建校园2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98.9%,荣获陕西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县”荣誉称号。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196个,农家书屋148个,文化站9个、文化活动广场1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到100%,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60%以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促振兴。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明确三级联抓、四轮驱动、七标定准“347”工作模式,创建省级示范村9个、市级示范村122个,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升。创新实行“三联共建”(组织联动共融,产业联动共赢,服务联动共创)模式,充分整合企业与农村在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优势,建立村企联合党组织9个,实现了支部领路、企业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打造“泾诚驿家”党建品牌,创新推行“舒心式、放心式、贴心式”便民服务新模式,建成示范点7家、惠民站45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立“乡亲议事大院”436个,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全面推开,“群众身边的检察院”、村级个人调解工作室、诉源治理“法官工作室”覆盖9个街镇148个行政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作者 张永红 记者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