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县大兴乡干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受访者供图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过去,在辽宁省黑山县黑山街道城南村,村民谈起村里的居住环境,总爱用这句话调侃。不只是城南村,以前黑山县的不少村里,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堆放着各种杂物,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坑塘成为“巨型垃圾箱”……这样的村子如何改头换面?
近年来,从“没信心”到“下决心”再到“全员干”,黑山县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激励和行动措施。尤其是去年开始的“四季风提升行动”,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大幅提升。县委书记滕飞说,黑山县坚持以“党旗红”引领“四季风”,实现党建引领与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如今的黑山县,街道宽阔整洁,一条条胡同、一幅幅墙画,都在讲述着村庄变化的美丽故事。
干群联动
从“让我干”变“我要干”
在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过程中,最难改变的是村民的观念,改变最大的也是村民的观念。黑山县刚推进“四季风提升行动”时,很多村民都不适应,村干部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并在全县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激励全县村民自觉行动。
来到黑山街道城南村的刘立权家,谈起如今的居住环境,刘立权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原来,咱们农村的垃圾都随意堆放,夏天蚊蝇多,垃圾长时间不清理气味难闻,哪里会想到咱农村还能治理得这么干净。”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技术上难度不大,最难的是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城南村党支部书记韩绍国告诉记者,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各类生活垃圾随便堆放,不仅影响环境,垃圾腐烂后的液体渗入地下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要想推动群众参与整治行动,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发动村民参与是关键。”韩绍国说。
如何发动群众?在城南村村头的公告栏上记者看到,“网格、支部、党员责任区划分图”详细地将村里划分成十余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标有党员的名字。这就是城南村以“党员先锋岗”为抓手,为党员划分的“责任田”。网格员带领群众从清理自家庭院里的垃圾开始,逐步按季节分重点发动群众参与“四季风提升行动”。
整治过程中出现问题谁来解决?“我们人手一本‘工作记录’,填单子、画表格,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韩绍国介绍。他还告诉记者,他们还实行“销号”制度,发现一起问题就整治一起,从不拖延。
城南村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只是黑山县以党建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黑山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名党员干部包保联系20户群众,以自身率先垂范辐射带动身边群众。全县755名网格员、707名子网格员,204名“七大员”与1500余名村干部既是环境卫生整治的宣讲员,也是环境卫生的监督员,确保各项整治工作有人盯、有人管、有人干。
黑山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四季风提升行动”,通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在“四季风提升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由“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行动自觉。
标本兼治
从“一时美”变“长久美”
走进黑山县大虎山街道五台子村,树叶微微泛黄,蜿蜒平整的村路两侧干净整洁,以前村里垃圾成堆的现象不见踪影。“原来家门口的垃圾堆、柴草垛通过整治都不见了,现在村里道路两侧都种上了树、栽上了花,像个小花园一样。”五台子村村民冯宝玉喜滋滋地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
五台子村如今整洁亮丽的村景,是黑山县把发动群众作为一个有力抓手、动员百姓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四季风提升行动”中来取得的成果。
所谓“四季风提升行动”是指“春风清洁行动”“夏日攻坚行动”“秋风提升行动”和“冬季决战行动”,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促转化”的行动中来,实现村庄环境的美化绿化。
“大家要把垃圾扫干净!”作为村里管护队的一员,五台子村党支部书记司洪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大家分成若干组,每天会认领不同的工作内容。把村里的环境搞漂亮了,村民看着也愉快。”司洪志说。
从突击行动,到全年“作战”,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
“现在街道有人清扫,垃圾有人清运,村民主动将小院拾掇得干干净净,并在院墙周围种上花草植物。”说起村庄变化,司洪志有说不完的话,一处处变化都在他心里。
据统计,去年全县“四季风提升行动”中累计出动人工24.8万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1.32万吨。在主要道路两侧、村庄“四旁”(路旁、河旁、宅旁、村旁)、村庄空闲地种植花卉苗木31.2万平方米。同时,黑山县鼓励村民通过种植果蔬、花木等方式,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果园,使家园变果园、庭院变花园,极大提升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各村村民行动起来,各个村庄、乡镇之间的评比也同时开展起来。“8月底我们村刚获得了‘典型示范村’的称号!”司洪志骄傲地说。
在不断将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四季风提升行动”引向深入的过程中,黑山摸索、完善、总结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工作经验,建立链条健全、科学流转工作机制;对农村生产垃圾产生的源头——畜禽粪污、作物秸秆、农膜降解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建立分类施策、科学处置工作机制;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工作精准、高效推进落实,建立责任清晰、全员发动工作机制。三项机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
从“点上净”变“全域净”
垃圾分类是环境净化整治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黑山县对垃圾实行常态化管护,努力把村民培养成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的主要力量,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垃圾分类能做好,全靠村里网格员教给我们的顺口溜。”新兴镇高家窝铺村村民王德成跟记者背起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口诀:“可燃垃圾要烧掉,石头灰渣垫坑道,易腐垃圾沤肥料,可回收垃圾去卖掉,有害垃圾村里要。”
通过通俗易懂的分类口诀帮助村民记住垃圾分类原则,农户通过“烧、沤、卖、埋、运”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缓解垃圾转运、处理压力,让黑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了质的突破。
以易腐垃圾为例,黑山县按照“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原则,农户将易腐垃圾在院内暂存,腐熟后作为有机肥施用。目前,全县对生产生活易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据统计,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后,黑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达50%。
在王德成熟练地将家里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时候,冯宝玉已经把攒了俩月的可回收垃圾送到了村里的回收点上。“这些纸壳按照市场价每斤6毛的价格,一共给你58.2元。”高家窝铺村垃圾回收点的志愿者一边将回收详情记录在台账上,一边向冯宝玉说道。
“这个垃圾回收点真不错,在家门口就能把纸壳、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卖钱,家里也不用堆得乱糟糟的,真是变废为宝。”冯宝玉笑着说道。
除了科学设置垃圾暂存点、回收点,推行垃圾车定时上门收集垃圾等措施,也让黑山县的农村居民可以更便利地处理垃圾。“现在我们可以将家里的垃圾放到门口的垃圾桶内,村里一天会上门收两次。”冯宝玉介绍说,村里还会明确垃圾收集点、包保责任人,确保村内垃圾及时收集。
除此之外,黑山县根据现有垃圾场分布,合理确定转运半径,科学设置转运设施位置,节约垃圾转运资金。据了解,黑山县计划再建设11座垃圾中转站,以满足农村垃圾中转需求。
在环境整治工作中,黑山县坚持“点面结合,全域推进”,实施“一十百万”工程,即建设“1个中心”,以黑山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6个乡镇(街道)为重点整治区域;全力打造10条城乡绿化路、花卉路;突出建设110个重点村,在重点村中培育选树1万个环境卫生星级示范户,带动百姓参与共建美好家园。(记者 于险峰 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