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明建鸿:34年坚守科技支农一线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08 10:12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fd518acb39085c3a4dc20e2f52ee1363.jpg

明建鸿在指导海南省临高县农民做好黄皮树体管理。

  34年来,他立足海南,服务热区,始终坚守科技支农一线,围绕热带果树产业,助力热区地方经济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研究员明建鸿在海南、四川等乡村,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服务,为当地农民找到致富“金树”。

  1997年,明建鸿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派驻四川省攀枝花市的第一批挂职干部,一干就是三年。为了帮助当地选到适宜种植的优质芒果品种,明建鸿驱车20多天,组织攀枝花市仁和区主要负责人赴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考察芒果产业。从海南引进9个品种2万多株芒果苗,在攀枝花3个不同海拔的区县试种,最终对比筛选出红芒6号、凯特芒、肯特芒3个适宜攀枝花干热河谷气候的芒果品种。

  “只要有效果,农户都会接纳。”这是明建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坚信的,科技支农还是要用效果说话。明建鸿组织科技专家赴攀枝花开展培训,一落地就被农户拉到田间地头答疑解惑。

  品种确定,试种成功后,明建鸿又支持攀枝花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成立合作社,建设500亩二级母本园,开展规模化育苗。通过种植芒果,混撒拉村从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块钱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的富裕村。混撒拉村老支部书记李德说,每年到了芒果管理关键期,明建鸿都会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老师们来村里指导生产,他们几乎天天都待在地里,科技是混撒拉村发展芒果致富的坚强后盾。

  挂职结束后,明建鸿仍与攀枝花市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成了院市科技合作的终身联络员,持续助力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2007年,仁和区新街村干部吴明武找到明建鸿,说看到混撒拉村种植芒果全村都富起来了,希望也能够指导他们村种植芒果。在明建鸿的指导下,新街村的芒果产业也壮大起来,全村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2020年,吴明武家的20多亩芒果就卖了27万元。

  随着攀枝花芒果产业的迅速发展,果园土壤板结等问题相继出现,为此,明建鸿又在当地示范推广“果—草—畜—沼”果园间种牧草养羊的生态循环农业,确保芒果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6年,在明建鸿牵头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攀枝花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成立了芒果创新工程中心,在品种研发、植保园艺、土壤改良、品质把控、采后处理等方面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和实地培训,确保科研成果服务产业需求。近两年来,明建鸿还引进大量热带优希果树在攀枝花试种,为当地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

  临高县是海南省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作为科技特派员,明建鸿带领科技团队深入当地各乡镇进行产业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受技能限制,多种植甘蔗、桉树等传统低效作物,每亩年产值仅2000至3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利润所剩无几,产业提质增效、农业技术培训迫在眉睫。临高县东英镇背山面海,虽然土壤肥沃,但降水稀少,灌溉系统不过关,导致需水量大的农作物难以存活。全镇5.6万亩林地,70%以上种植的是粗放管理、效益较差的桉树林,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明建鸿联合当地政府全面调研后提出,为东英镇选择相对耐旱、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黄皮树,同时间种大蒜。

  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落地,明建鸿以“党建引领促脱贫”的模式,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第五党支部和东英镇居留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促产业发展,共建黄皮树间作大蒜示范基地800亩,初步实现了短期作物促进脱贫,长期作物促进致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到半年时间,所间作的大蒜产值就实现了9000元以上,扣除成本,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了居留村全村脱贫,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林下种植大蒜不仅能增湿度,促进果树生长,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为了保证产量,热科院海口实验站第五党支部的专家每个季度都会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提供具体技术指导,农民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联系。

  此举创新了科技支农模式,实现了科研院所党员与村委党员面对面,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村委会所在党员及农民面对面,有效地整合了科研力量融入地方发展,充分发挥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结对共建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科技+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共建”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34年初心不改,明建鸿先后培训农村干部、专业户、农民等各类技术骨干1万余名。2018年他主动辞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党委书记一职,专心从事热带果树研究和科技推广,坚守科技支农一线,用实际行动助力热区经济发展。

(记者 操戈 邓卫哲)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明建鸿:34年坚守科技支农一线
来源:农民日报 2021-01-08 10:12:46
      明建鸿在指导海南省临高县农民做好黄皮树体管理。34年来,他立足海南,服务热区,始终坚守科技支农一线,围绕热带果树产业,助力热区地方经济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研究员明建鸿在海南、四川等乡村,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服务,为当地农民找到致富“金树”。1997年,明建鸿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派驻四川省攀枝花市的第一批挂职干部,一干就是三年。为了帮助当地选到适宜种植的优质芒果品种,明建鸿驱车20多天,组织攀枝花市仁和区主要负责人赴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考察芒果产业。从海南引进9个品种2万多株芒果苗,在攀枝花3个不同海拔的区县试种,最终对比筛选出红芒6号、凯特芒、肯特芒3个适宜攀枝花干热河谷气候的芒果品种。“只要有效果,农户都会接纳。”这是明建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坚信的,科技支农还是要用效果说话。明建鸿组织科技专家赴攀枝花开展培训,一落地就被农户拉到田间地头答疑解惑。品种确定,试种成功后,明建鸿又支持攀枝花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成立合作社,建设500亩二级母本园,开展规模化育苗。通过种植芒果,混撒拉村从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块钱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的富裕村。混撒拉村老支部书记李德说,每年到了芒果管理关键期,明建鸿都会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老师们来村里指导生产,他们几乎天天都待在地里,科技是混撒拉村发展芒果致富的坚强后盾。挂职结束后,明建鸿仍与攀枝花市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成了院市科技合作的终身联络员,持续助力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2007年,仁和区新街村干部吴明武找到明建鸿,说看到混撒拉村种植芒果全村都富起来了,希望也能够指导他们村种植芒果。在明建鸿的指导下,新街村的芒果产业也壮大起来,全村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2020年,吴明武家的20多亩芒果就卖了27万元。随着攀枝花芒果产业的迅速发展,果园土壤板结等问题相继出现,为此,明建鸿又在当地示范推广“果—草—畜—沼”果园间种牧草养羊的生态循环农业,确保芒果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6年,在明建鸿牵头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攀枝花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成立了芒果创新工程中心,在品种研发、植保园艺、土壤改良、品质把控、采后处理等方面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和实地培训,确保科研成果服务产业需求。近两年来,明建鸿还引进大量热带优希果树在攀枝花试种,为当地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临高县是海南省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作为科技特派员,明建鸿带领科技团队深入当地各乡镇进行产业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受技能限制,多种植甘蔗、桉树等传统低效作物,每亩年产值仅2000至3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利润所剩无几,产业提质增效、农业技术培训迫在眉睫。临高县东英镇背山面海,虽然土壤肥沃,但降水稀少,灌溉系统不过关,导致需水量大的农作物难以存活。全镇5.6万亩林地,70%以上种植的是粗放管理、效益较差的桉树林,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明建鸿联合当地政府全面调研后提出,为东英镇选择相对耐旱、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黄皮树,同时间种大蒜。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落地,明建鸿以“党建引领促脱贫”的模式,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第五党支部和东英镇居留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促产业发展,共建黄皮树间作大蒜示范基地800亩,初步实现了短期作物促进脱贫,长期作物促进致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到半年时间,所间作的大蒜产值就实现了9000元以上,扣除成本,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了居留村全村脱贫,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林下种植大蒜不仅能增湿度,促进果树生长,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为了保证产量,热科院海口实验站第五党支部的专家每个季度都会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提供具体技术指导,农民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联系。此举创新了科技支农模式,实现了科研院所党员与村委党员面对面,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村委会所在党员及农民面对面,有效地整合了科研力量融入地方发展,充分发挥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结对共建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科技+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共建”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34年初心不改,明建鸿先后培训农村干部、专业户、农民等各类技术骨干1万余名。2018年他主动辞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党委书记一职,专心从事热带果树研究和科技推广,坚守科技支农一线,用实际行动助力热区经济发展。(记者操戈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