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基层连线
社区“便民服务站”需对接供需才能将好事办好
    来源:解放网 发布时间:2023-07-21 09:3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小修小补”集中管理,生意却没了


  社区“便民服务站”需真正对接供需双方,才能将好事办好


  居民小刘的自行车胎被图钉扎破后,一直找不到维修的地方。“地图上搜索到的车行,绝大多数只维修电瓶车,说是自行车的补胎手艺和工具都不具备。”


  这恐怕不是小刘独有的经历,虽说修车、修鞋、修伞、缝补等小手艺,在当下市场中的需求量不大,但谁家也难免遇上一些类似的小尴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在自有产权的一座菜场里,腾出一个铺面和几处小隔间,计划成立一个集中提供生活小手艺的“便民服务站”。


  菜场地处陆家嘴后街中最有烟火气的崂山路上。周边的潍坊五、六、七、九、十村等老旧社区里,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老人,还有不少在陆家嘴上班的年轻租客。


  修鞋匠老郁在潍坊九村的门口摆摊27年。从给老年顾客修鞋,到给年轻顾客贴底,直到去年10月他搬进街道新设的“便民服务站”之前,他的小摊每天还能赚200多元。


  站点如今就设在潍坊五村集贸市场内,从周边居民常去的菜摊、熟食店走过去,不到10米的距离。站点里,四位手艺人常驻,其中包括负责修鞋修伞的老郁、裁缝陈师傅、钟表维修姚师傅以及有绳结编织手艺的李阿姨。


  按理说,将“小修小补”集中管理是一个共赢的做法。从城市管理者角度,减少了乱设摊,也实现了集中工商登记,确保合法经营。从小手艺人角度,政府提供免租场地,改善了以前风吹日晒的经营环境。对市民来说,集约化的服务站点能够一揽子解决各类问题。


  可奇怪的是,“便民服务站”离老郁以前摆摊的地方不过50米,但自从老郁挪了地方,生意就没了。“现在每天最多挣二三十元,以前的老熟客也不来了。”老郁有些气馁,想着自己年近70岁,“准备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不干了”。


  这反倒让街道犯了难。潍坊新村街道社区自治办工作人员郑丹告诉记者,征集手艺人的过程并不容易。尽管前期街道公开发布了招募令,也广泛发动社区排摸,但手艺人的数量和种类还是十分有限,且普遍年龄较大,掌握的技能也比较单一。“一旦有人因为达不到经营预期而退出,对便民服务站的功能会有一定影响。”


  目前,街道已经开始想办法通过引入机器弥补传统手艺供给的不足,例如磨刀。由于一直寻觅不到合适的磨刀师傅入驻,几天前,潍坊新村街道购置了一台电动磨刀器,居民如有需求,可到便民服务站操作。


  “还有像李阿姨这样兴趣驱动的退休手艺人,也是我们持续挖掘的对象。”郑丹说,自从今年4月入驻站点,李阿姨的“生意”虽然没做起来,却每天都准时“上下班”,“反正我也不图赚多少钱,就是来打发时间”。


  近年,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少街镇都在探索让曾经各处分散的小手艺人,集中在一个地点为市民提供服务。便民同时,也的确提升了市容面貌。不过,服务的内核始终是人,寻找和集中手艺人是第一步,培育和支持手艺人的生存也要提上日程。


  目前,潍坊新村街道正计划用促进就业、帮困帮扶等政策,帮助强化手艺人的就业保障,确保服务的可持续性;同时,街道也在加紧推广提升便民服务站的知晓度,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探索“门店服务+到家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期让供需双方真正对接上,让手艺人的“老熟客们”重新归来。(记者 杜晨薇)

责任编辑:张露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社区“便民服务站”需对接供需才能将好事办好
来源:解放网 2023-07-21 09:34:41
      “小修小补”集中管理,生意却没了社区“便民服务站”需真正对接供需双方,才能将好事办好居民小刘的自行车胎被图钉扎破后,一直找不到维修的地方。“地图上搜索到的车行,绝大多数只维修电瓶车,说是自行车的补胎手艺和工具都不具备。”这恐怕不是小刘独有的经历,虽说修车、修鞋、修伞、缝补等小手艺,在当下市场中的需求量不大,但谁家也难免遇上一些类似的小尴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在自有产权的一座菜场里,腾出一个铺面和几处小隔间,计划成立一个集中提供生活小手艺的“便民服务站”。菜场地处陆家嘴后街中最有烟火气的崂山路上。周边的潍坊五、六、七、九、十村等老旧社区里,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老人,还有不少在陆家嘴上班的年轻租客。修鞋匠老郁在潍坊九村的门口摆摊27年。从给老年顾客修鞋,到给年轻顾客贴底,直到去年10月他搬进街道新设的“便民服务站”之前,他的小摊每天还能赚200多元。站点如今就设在潍坊五村集贸市场内,从周边居民常去的菜摊、熟食店走过去,不到10米的距离。站点里,四位手艺人常驻,其中包括负责修鞋修伞的老郁、裁缝陈师傅、钟表维修姚师傅以及有绳结编织手艺的李阿姨。按理说,将“小修小补”集中管理是一个共赢的做法。从城市管理者角度,减少了乱设摊,也实现了集中工商登记,确保合法经营。从小手艺人角度,政府提供免租场地,改善了以前风吹日晒的经营环境。对市民来说,集约化的服务站点能够一揽子解决各类问题。可奇怪的是,“便民服务站”离老郁以前摆摊的地方不过50米,但自从老郁挪了地方,生意就没了。“现在每天最多挣二三十元,以前的老熟客也不来了。”老郁有些气馁,想着自己年近70岁,“准备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不干了”。这反倒让街道犯了难。潍坊新村街道社区自治办工作人员郑丹告诉记者,征集手艺人的过程并不容易。尽管前期街道公开发布了招募令,也广泛发动社区排摸,但手艺人的数量和种类还是十分有限,且普遍年龄较大,掌握的技能也比较单一。“一旦有人因为达不到经营预期而退出,对便民服务站的功能会有一定影响。”目前,街道已经开始想办法通过引入机器弥补传统手艺供给的不足,例如磨刀。由于一直寻觅不到合适的磨刀师傅入驻,几天前,潍坊新村街道购置了一台电动磨刀器,居民如有需求,可到便民服务站操作。“还有像李阿姨这样兴趣驱动的退休手艺人,也是我们持续挖掘的对象。”郑丹说,自从今年4月入驻站点,李阿姨的“生意”虽然没做起来,却每天都准时“上下班”,“反正我也不图赚多少钱,就是来打发时间”。近年,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少街镇都在探索让曾经各处分散的小手艺人,集中在一个地点为市民提供服务。便民同时,也的确提升了市容面貌。不过,服务的内核始终是人,寻找和集中手艺人是第一步,培育和支持手艺人的生存也要提上日程。目前,潍坊新村街道正计划用促进就业、帮困帮扶等政策,帮助强化手艺人的就业保障,确保服务的可持续性;同时,街道也在加紧推广提升便民服务站的知晓度,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探索“门店服务+到家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期让供需双方真正对接上,让手艺人的“老熟客们”重新归来。(记者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