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阳县坚持以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为抓手,下足硬功夫,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改善社会风气,助力乡村振兴。
在“治房”上下功夫,提高环境质量。聚焦建、管、用三个核心环节,严格落实农村“房地一体”调查确权登记,完成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权籍调查93564宗,完成入库10976宗;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巡查农房47328栋,拆除违章建筑142栋,拆除违法建设养殖场17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乡村风貌,完成358户农房风貌整治。
在“治水”上下功夫,改善生活品质。坚持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采取人工湿地、三级沉淀池等方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冯三镇毛坪村梁山寨山塘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在“治垃圾”上功夫,扮靓宜居环境。聚焦源头分类、分类投放、分类中转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提升农村“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大垃圾分类分类培训力度,着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6800余份,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湿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等收运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方式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处置其他垃圾11816吨,就地处置湿垃圾11348吨。
在“治厕”上下功夫,提高环境质量。围绕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寨和沃土计划周边,采取独户、联户和小集中方式,加快推进4个厕污共治示范项目,推广土地消纳、景观湿地、净化槽处理模式,实现“黑、灰”水同治,启动红星村示范点建设。坚持把“治厕”与“治水”相结合,发动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厕屋建设及化粪池基坑开挖,建立区、乡、村三级技术和监督服务体系,组织改厕技术人员、改厕工匠、改厕监督人员三支队伍,开展农村改厕技术专题培训,覆盖30000余人次。
在“治风”上下功夫,改善社会风气。聚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主要目标,推动移风易俗。建立多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市、县、乡、村四级举报机制,跨区域联合整治机制和举报有奖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12968份,把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136个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设置“红黑榜”,组建红白理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作“治风”宣传片、短视频65余条,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由刚性约束变成“治风”“软任务”,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