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安县积极探索实践“温馨村小”“8+42”运行模式和“温馨村小”升级版,努力办好百姓满意的“温馨村小”。
“温馨村小”倾斜政策更加有力。农安县通过实施为村小输血补钙“10项倾斜政策”,在公用经费、教师配备、教师待遇、教师培养等方面,不断挖掘政策潜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激发村小办学活力。投资1.2亿元,实施村小标准化建设项目58个;建立特岗教师补充机制,每年招聘村小特岗教师200人;分两批次为208所村小安排电暖气3154组,改造取暖面积28.5万平方米;高效开展村小会课会诊2567节、探索课2788节;开辟温馨菜园488块,建成标准化温馨食堂166个,为675名村小住宿教师提供温馨宿舍……
2021年,农安县出台《农安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期)暨“10+10+5”集优化发展实施方案》,将全县“温馨村小”按地域分布划为5个共同体,组建区域教育联盟、城乡教育联盟,加快“温馨村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管理型向内涵型、单一型向集优型转变;出台《农安县推进温馨校园暨温馨村级小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移植“温馨村小”“8+42”运行模式,推动城乡温馨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同步发展,推动“温馨村小”向全县高中、初中、小学、中职、特教等81所中心学校延伸,以集优集群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城乡学校同步建设。
“温馨村小”发展路径更加精准。2021年以来,农安县坚持重点打造和全面升温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挖掘“8个温馨要素”和“42个温馨点”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实施“温馨村小”升级版“2+8”驱动模式,瞄准环境驱动、课程驱动“2条主线”,生成资源共享、环境提升、教师发展、德育活动、智育架构、体育技能、美育养成、劳育锻炼“8个升级点”,重点打造67所“温馨村小”升级版。目前,全县以温馨课堂为主阵地、温馨课程为主渠道,投资4113万建成“专递课堂”73间主讲教室、72间听讲教室、11间智慧课堂,“温馨村小”宽带网络接入率100%,全县中心学校与村小实现“同步备课、同步会课、同步上课、同步诊课、同步评课”;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王蕴枫工作室等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室,坚持到村小“送课下乡”,城乡骨干教师下沉送课310人次;乡村化开发“五育融合”校本课程38部,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67个,成立音乐、体育、美术、剪纸、书法、种植、养殖、科技等学生兴趣小组13类518个。
“温馨村小”教育质量更加优质。村小课堂是实施乡村教育振兴的主阵地。农安县围绕村小班额小、师资少、生源不稳定的特点,探索小班化教学、复式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在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对作业考试辅导等作出制度性安排的同时,充分运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吉林省“三个课堂”应用试点区建设成果,以“专递课堂”145间主听讲教室为载体,打造“温馨村小”信息化专递化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变单纯的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活一点、实效大一点。着重突出“专递”优势,采取同步授课形式,解决“温馨村小”薄弱学科师资和课程开设问题,提高村小学生学习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立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大面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探索村小“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形成更适合村小学生发展的教学范式。
今年,农安县将“温馨村小”升级版纳入新时代农安教育高质量发展“586”实践推进计划,推动“温馨村小”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振兴乡村教育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现代化、特色化、优质化、乡土化”温馨学校。(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