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蓝,阳光有些刺眼。
32岁的桂书林仰头看了看天,擦一把额头上的汗,然后继续加固模板。
5月23日,西安曲江新区一处项目工地。施工机械在轰鸣声中运转,桂书林紧张地忙碌着。明年,一个超高层建筑群将在这里崛起。
这个从秦巴山区走出的年轻人,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多年,干木工活。从盛夏到隆冬,他珍惜每一个可以工作的日子。每月上万元的收入,让他觉得生活有奔头。
有活干、有钱赚——这是桂书林朴素的愿望。空旷土地上架起钢筋铁骨,一砖一瓦筑起高楼大厦,他见证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陕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陕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10.7%,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就业有门路 增收底气足
桂书林来自旬阳市。10多年的打工生涯里,他曾四处漂泊,直到进入陕西奥翔天越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工程品质有保障,施工项目源源不断,桂书林不愁没活干;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类培训不断,桂书林的技能水平稳步提升,收入随之增长。桂书林安心打磨技艺,也规划着自己的生活蓝图。
“我买了车,在老家盖了房。现在就想着好好干,在城里买套房,把一家老小接过来。”桂书林说。
桂书林的故事并非个例。作为“旬阳建工”劳务品牌的主要缔造者之一,陕西奥翔天越实业有限公司累计为10多万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今年,在该公司就业的农民工有上万名,其中旬阳籍员工1500余人。
“希望与政府和其他劳务企业一起,做强‘旬阳建工’品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给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旬阳籍创业者、陕西奥翔天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治颉说。
一个劳务品牌,一张就业名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陕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优势,培育和发展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紫阳修脚师”“武功绣娘”“西岐名吃”“蓝田厨师”……陕西已培育劳务品牌80个,累计带动转移就业121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陕西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让人民群众端牢“饭碗”、稳定增收。
稳定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社保“降返缓”等惠企政策减负纾困,激活一池春水;聚焦重点群体,“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实现就业供需匹配;优化就业服务,订单、定岗、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从“能就业”到“就好业”……陕西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从城市街头到田间地头,从重点项目现场到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人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累累硕果,腰包更鼓、笑容更甜。
兜底更有力 生活有保障
个子不高,步伐急促,扎着马尾辫——初见曹豆娃,她正赶着回家给丈夫和婆婆做午饭。
5月20日11时许,记者来到西安市临潼区零口街道北牛村,曹豆娃刚刚结束上午4个小时的保洁工作。
过去几年,曹豆娃习惯了包揽家里的大事小事。原本她和丈夫在外地打零工,没想到丈夫突发脑溢血,导致肢体残疾。
丈夫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婆婆患有高血压,常年用药;两个孩子尚未成年,生活费开销不少……面对一家五口的日常花费,曹豆娃觉得“从天上掉到了地上”。
村干部联系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帮助曹豆娃申请救助帮扶政策。
曹豆娃家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每月领取2600余元低保金,还享受春节补贴、物价补贴等;曹豆娃有了新工作,在村里做保洁员,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丈夫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考上高职的大儿子享受“雨露计划”3000元资助资金……一系列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综合帮扶措施,让曹豆娃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2021年,意外又一次降临。
曹豆娃的大儿子突发疾病,治疗花费2万多元,医保报销之后还有1万多元需要自付。临潼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快速审批,送去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
“我常给孩子说,有这么多人帮咱,困难是暂时的。希望娃们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把日子越过越好。”曹豆娃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陕西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为困难群众带来生活的希望。
构建低保、特困群体和低保边缘户、支出型困难群体以及全体公民三个“救助圈层”;建成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在村(社区)建立“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开通上线民政“e救助”,确保救助便捷、高效;疫情期间适当采取“容缺”办理方式,受理临时救助申请……陕西兜牢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更有力度、识别更有精度、帮扶更有温度。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救助资金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印刻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中,印刻在老百姓的小康生活里。
服务有温度 幸福看得见
幸福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幸福离不开更优质的教育、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居住环境……
陕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65%,提前一年整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故事不断被写就;科技赋能打破时空限制,省域优质教育资源被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
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陕西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基层中医馆全覆盖;经验丰富的专家“走上”互联网平台,“指尖上的医院”缓解看病难;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被纳入医保,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释放降价红利;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6.6%。
让养老服务更丰富更有质量。陕西初步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2%的行政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63.4%的社区;“时间银行”“虚拟养老院”等助老服务新模式探索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推动从业人员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向优。
好政策带着温度落地,改革发展成果变成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增收、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陕西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让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同频共振,让三秦百姓共沐幸福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