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国际要闻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
——再访“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获奖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5-08-21 16:4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b8de60e1175151eb0c7d6218776fe8cc.jpg

“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回顾


图为琴韵春风 梦回古都


罗雨果(法)作


f0c720863bf4e5756873ff5ad2d2a0eb.jpg

故宫凡尔赛天空之境


王京川作


4e0fbe6bf6d35f2e33786069a4e68f06.jpg

明鸡


夏洛特(法)作


8d1085a603348386b05a7323e7b702fb.jpg

漂流瓶


方 菁作


  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需要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互学互鉴。2024年,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吸引了五大洲的作者投稿近4000件,最终有38位中外作者获奖。


  近日,本报记者再访大赛获奖者,他们中,有中法混血男孩进一步点燃了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化身中外交流小使者;有中国古稀老人持续探索AI绘画边界,新作频频亮相海外;有法国艺术家收获对AI的新思考,拓展观察世界的视角;有中国90后青年钻研AI应用,助力事业“如虎添翼”。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他们的“画中故事”和“赛后风景”,也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更多色彩与芬芳。


  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


  对探索中国文化更有热情


  在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后的一年多里,9岁半的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Moulinier Hugo),中文说得更溜了,认识的汉字也更多了。在妈妈罗坚创办的法国小熊猫学校,他还“解锁”了许多新技能:学吹葫芦丝、朗诵中国古诗词、体验中国茶道……与中国有关的一切,他都充满了探索的热情。


  今年4月,罗雨果作为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成员,与10多名法国小伙伴一起到中国巡演,一口气“打卡”了常熟、温州、福州、海口、武汉、沈阳等12座城市。在这段美妙的音乐之旅中,他和小伙伴不仅演唱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等经典法语歌曲,还与中国小朋友合唱了《茉莉花》《爱》等中文歌曲。“我喜欢中国,我想交更多中国好朋友,学习更多中国文化。”罗雨果说。


  今年暑假,罗雨果跟随妈妈回中国探亲。在贵州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在北京“刷”暑期档热映大片、“嗦”蒜香四溢的小龙虾。最令他激动的,是第一次走进故宫,和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古琴文化,实现了自己在AI绘画大赛中画下的愿望。提起这段暑期生活,罗雨果说:“很中国,很过瘾!”


  古稀老人方菁——


  带着AI绘画新作走向世界


  年逾古稀的方菁曾在科学杂志担任文字编辑,对科技发展十分关注。去年在“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中获奖,对方菁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赛后,他购置了新电脑和喷墨打印机,希望在AI绘画中有更多尝试。


  用AI描绘机器人搏斗的《未来决斗》、参加2025年亚洲数字艺术奖征稿活动……方菁在AI绘画上不断开拓,其中令他尤为自豪的,是其AI画作《繁响迎春》入选2025年ART SHOPPING巴黎卢浮宫春季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这张表现中国春节欢乐场景的AI画作,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卡鲁赛尔展厅展示。


  最近,方菁正在研究用AI绘制中国画,比如以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文本创作中国画。他还带着体现庄子思想的《井底之蛙》《庄周梦蝶》《白驹过隙》等AI画作参加许多国际奖项角逐……在方菁看来,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AI绘画带来了灵感源泉,AI则为呈现中华文化提供更多可能。


  这段时间,方菁带动身边不少亲友加入AI绘画创作的队伍。“我要争取‘把古稀当新生’,为AI绘画再添一滴浓墨。”方菁说。


  法国艺术家夏洛特——


  以更宏观的视角观察生活


  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获得国际美术学博士学位后,夏洛特(Charlotte Jeanningros)决定返回法国,开展新的创作项目。目前,她在家乡贝桑松设有个人工作室,并在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任教。


  去年,夏洛特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并获奖。“AI是个有趣的工具,能够激发灵感,还能在创作完成前提供成品的一种预览。”夏洛特坦言,她现在主要将AI用于娱乐,在创作中更趋于现实本身,“因为这些真实事物本身已足够迷人,有时甚至比人工智能的造物更超现实。”


  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让夏洛特获得了审视自身作品与生活方式的新视角。她学会以更宏观的视角观察事物,并在本土与全球视角之间自由切换。


  夏洛特一直积极参与中法艺术交流活动。2024年12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梦境·显现的风景”中法新锐艺术家创作联展上,她的作品《梦境》是一组影像三联,呈现了在近乎荒芜空间中的自拍肖像,那是她对理想空间的一种想象。去年,6名中国学生来到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参加工作坊。这个中法合作项目是由夏洛特负责联络沟通的。“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中法艺术合作,希望我能够继续参与其中。”她说。


  90后青年王京川——


  AI进阶让创作“如虎添翼”


  回想起去年到故宫领奖的经历,王京川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给他的工作和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大赛结束后,王京川尝试制作“图生视频”。他在一个文创产品的推广项目中,借助AI让古画里的猫咪“动”了起来。先是用DeepSeek辅助提示词转写,接着用可灵等工具进行视频生成,前前后后生成了十几个版本,最终实现猫咪从画中跳出,并与画中人物互动后,一头“撞进”文创产品里的俏皮片段。


  “AI让古画里的生灵‘走出’卷轴,‘穿越’到现代,给文创产品推广增添了别样的趣味。虽然过程折腾了好一阵,但看到成片效果,感觉很值得。”王京川说,他会持续跟进AI工具的发展,争取让AI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帮手。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下半年,我们重庆也会举办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意大利电影周、意大利语言周等。”王京川说,去年参加AI绘画大赛,让他了解了很多法国文化,接下来,他会关注并参与更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记者 赖 睿 严 瑜 黄敬惟 徐嘉伟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16:40:04
      “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回顾图为琴韵春风梦回古都罗雨果(法)作故宫凡尔赛天空之境王京川作明鸡夏洛特(法)作漂流瓶方菁作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需要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互学互鉴。2024年,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吸引了五大洲的作者投稿近4000件,最终有38位中外作者获奖。近日,本报记者再访大赛获奖者,他们中,有中法混血男孩进一步点燃了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化身中外交流小使者;有中国古稀老人持续探索AI绘画边界,新作频频亮相海外;有法国艺术家收获对AI的新思考,拓展观察世界的视角;有中国90后青年钻研AI应用,助力事业“如虎添翼”。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他们的“画中故事”和“赛后风景”,也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更多色彩与芬芳。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对探索中国文化更有热情在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后的一年多里,9岁半的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MoulinierHugo),中文说得更溜了,认识的汉字也更多了。在妈妈罗坚创办的法国小熊猫学校,他还“解锁”了许多新技能:学吹葫芦丝、朗诵中国古诗词、体验中国茶道……与中国有关的一切,他都充满了探索的热情。今年4月,罗雨果作为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成员,与10多名法国小伙伴一起到中国巡演,一口气“打卡”了常熟、温州、福州、海口、武汉、沈阳等12座城市。在这段美妙的音乐之旅中,他和小伙伴不仅演唱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等经典法语歌曲,还与中国小朋友合唱了《茉莉花》《爱》等中文歌曲。“我喜欢中国,我想交更多中国好朋友,学习更多中国文化。”罗雨果说。今年暑假,罗雨果跟随妈妈回中国探亲。在贵州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在北京“刷”暑期档热映大片、“嗦”蒜香四溢的小龙虾。最令他激动的,是第一次走进故宫,和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古琴文化,实现了自己在AI绘画大赛中画下的愿望。提起这段暑期生活,罗雨果说:“很中国,很过瘾!”古稀老人方菁——带着AI绘画新作走向世界年逾古稀的方菁曾在科学杂志担任文字编辑,对科技发展十分关注。去年在“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中获奖,对方菁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赛后,他购置了新电脑和喷墨打印机,希望在AI绘画中有更多尝试。用AI描绘机器人搏斗的《未来决斗》、参加2025年亚洲数字艺术奖征稿活动……方菁在AI绘画上不断开拓,其中令他尤为自豪的,是其AI画作《繁响迎春》入选2025年ARTSHOPPING巴黎卢浮宫春季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这张表现中国春节欢乐场景的AI画作,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卡鲁赛尔展厅展示。最近,方菁正在研究用AI绘制中国画,比如以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文本创作中国画。他还带着体现庄子思想的《井底之蛙》《庄周梦蝶》《白驹过隙》等AI画作参加许多国际奖项角逐……在方菁看来,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AI绘画带来了灵感源泉,AI则为呈现中华文化提供更多可能。这段时间,方菁带动身边不少亲友加入AI绘画创作的队伍。“我要争取‘把古稀当新生’,为AI绘画再添一滴浓墨。”方菁说。法国艺术家夏洛特——以更宏观的视角观察生活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获得国际美术学博士学位后,夏洛特(CharlotteJeanningros)决定返回法国,开展新的创作项目。目前,她在家乡贝桑松设有个人工作室,并在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任教。去年,夏洛特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并获奖。“AI是个有趣的工具,能够激发灵感,还能在创作完成前提供成品的一种预览。”夏洛特坦言,她现在主要将AI用于娱乐,在创作中更趋于现实本身,“因为这些真实事物本身已足够迷人,有时甚至比人工智能的造物更超现实。”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让夏洛特获得了审视自身作品与生活方式的新视角。她学会以更宏观的视角观察事物,并在本土与全球视角之间自由切换。夏洛特一直积极参与中法艺术交流活动。2024年12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梦境·显现的风景”中法新锐艺术家创作联展上,她的作品《梦境》是一组影像三联,呈现了在近乎荒芜空间中的自拍肖像,那是她对理想空间的一种想象。去年,6名中国学生来到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参加工作坊。这个中法合作项目是由夏洛特负责联络沟通的。“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中法艺术合作,希望我能够继续参与其中。”她说。90后青年王京川——AI进阶让创作“如虎添翼”回想起去年到故宫领奖的经历,王京川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给他的工作和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大赛结束后,王京川尝试制作“图生视频”。他在一个文创产品的推广项目中,借助AI让古画里的猫咪“动”了起来。先是用DeepSeek辅助提示词转写,接着用可灵等工具进行视频生成,前前后后生成了十几个版本,最终实现猫咪从画中跳出,并与画中人物互动后,一头“撞进”文创产品里的俏皮片段。“AI让古画里的生灵‘走出’卷轴,‘穿越’到现代,给文创产品推广增添了别样的趣味。虽然过程折腾了好一阵,但看到成片效果,感觉很值得。”王京川说,他会持续跟进AI工具的发展,争取让AI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帮手。“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下半年,我们重庆也会举办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意大利电影周、意大利语言周等。”王京川说,去年参加AI绘画大赛,让他了解了很多法国文化,接下来,他会关注并参与更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记者赖睿严瑜黄敬惟徐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