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党史博览
1949年元宵节的天安门城楼
——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史实揭秘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作者:闫树军 藏玉华 发布时间:2025-02-13 17:0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15529f0e385b9620349ba9a6f99d0880.jpg

1949年2月12日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天安门城楼主席台。高帆 摄


2fd776235f248f5098d079d73a1344a5.jpg

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左)代表解放军接受北平市各界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献旗


7ed3f55a7fc71501c68574c7a517693b.png

《人民日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a9f3cd490707b93b989aaf715f58cbb9.png

《晋绥日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ba44898aa4819478b4d6521fce55e376.jpg

《民强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2542b5ac25890a57d3d581aeb1736b5b.jpg

《北平日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15136f6a285685f2ecd8e0b80e73d1aa.png

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


  1949年2月12日,是元宵节。这一天,以天安门为主会场,召开了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张奚若、许德珩、黎锦熙、严景耀、刘一峰、卢联贵、程子华、李葆华、徐冰、钱俊瑞等17人组成主席团,坐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天安门城楼在这一天有了全新的政治功能……


  一位文管会成员的追忆


  1949年是喜庆之年,从年初开始即喜事不断。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1师进城接防北平和平解放的城务时,第一次以整齐的步伐途经天安门城楼。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第四)野战军开始接管城防之时,北平军事工作管理委员会和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成员进城接管了天安门。


  当时,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的29岁的郭效儒,是文化接管委员会成员之一,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接管天安门城楼。他和其他成员一起,从天安门城楼的西马道登上城楼,用钥匙打开城楼的门锁后,对城楼上的物品进行了仔细的登记……


  多年后,郭效儒对此是有这样的追忆:我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文化工作者。我在北平艺专是学雕塑专业的。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那天,我在前门箭楼上;2月12日,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这一天,我第二次登上城楼,参与这一盛会;开国大典这一天,我第三次登上城楼,见证新中国诞生的高光时刻。新中国成立后,我到北京美术供应社工作。在这里,又特别荣幸地参与了第一枚共和国国徽的制作。后来,还创作了“毛泽东号”机车金属毛泽东浮雕像;还受中央军委委托创作过黄继光烈士胸像;还创作了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胸像和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铜像等。


  郭效儒还是最早开发、参与设计制作天安门、长城纪念币的我国著名的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装点布置天安门城楼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天安门城楼即完成了华丽转身,其政治功能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但因当时的天安门广场,还是一个狭长的“T”型广场,还不适宜检阅,所以2月3日的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的检阅台,设在了前门箭楼。中轴线上走来了第一路(入城式分两路)人民军队,从永定门进入,一路向北,途经最高大的建筑物,就是前门箭楼,所以前门箭楼成为最理想的天然检阅台,由此,北平城有了第一次,即开创了把城楼当作检阅台的先例。


  国立北平艺专的师生们,为这个检阅台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其最显眼的是在城台上悬挂了“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大字标语。


  国立北平艺专是现今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在迎接北平解放的日子里,艺专的师生们创作、印制了大量木刻作品和传单,张贴到街头。当北平和平解放大会,确定以天安门广场为主会场,天安门城楼为主席台时,艺专的师生们,再次主动请缨,他们要用智慧的双手,装点布置天安门城楼,以此来作为敬献大会的贺礼,作为欢庆北平和平解放的贺礼。


  这份贺礼有:绘制领袖画像,制作包括工、农、兵、学、商五人矗立的塑像和张贴画。天安门城楼的装点和布置工作是由艺专的董希文老师领衔主创完成的。他带领学生们首先绘制了大幅领袖画像。“我和我的同学,参与了领袖画像花边的绘制。”当年参与绘制画像的陈若菊老人在笔者的天安门文物收藏室内,指着1949年2月12日天安门城楼上伟人的画像,对笔者说:“当时,北平艺专的教职员36人,抬着绘制好的8幅6尺宽、8尺长的大画像和宣传画,其中有毛主席、朱总司令、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画像。这些画像挂在主席台所在的天安门城墙上,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注意。当时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是太高兴了。印象中,我们干了好几天,那解放后的心情,那种干劲,几天下来,没觉得累。只是高兴啊!”


  这次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布置,不是一两个人的劳动,而是一个集体。只是在这个集体中,我们也只查到了董希文、陈若菊、陈淑光等几个人的名字。


  天安门城楼第一次悬挂中共领袖画像


  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天安门城楼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这次大会的主席台。由国立北平艺专师生们进行了全新的装点布置的天安门城楼,别具特色,特别是中共领袖的巨幅画像首次挂上天安门城楼,让天安门城楼的政治功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次天安门城楼不仅悬挂了伟人毛泽东的画像,还同时悬挂了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的巨幅画像。这样的主席台布置,格外引人瞩目。这是历史上中共党政领导人画像在天安门城楼上挂得最早最多的一次,三幅毛泽东画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这是唯一的一次。


  大多数后人是根据当时报刊和书籍上印刷图片,来获知天安门城楼装点布置的,因不是高清照片及在转载或编写中的讹误,从而出现与史实不符的情况。那当时的天安门城楼上,到底都悬挂哪些中共领袖画像?都悬挂了哪些主题内容的宣传画?天安门城楼的首次全新布置到底是怎样的?


  1949年2月13日的《北平日报》,在第一版有一篇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昨在天安门前举行 参加群众达十余万人》:


  [本报讯]北平在昨天给伟大的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写下辉煌的一页,盛大的庆祝北平解放联合大会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参加的群众包罗(括)党政军民,大中学校,和全北平市的社会团体,约有二百个单位,十余万人,原来建筑的已够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在昨天更点缀得雄伟了,那种庄严欢欣的气象是震撼古今的!


  远远地便看到二十面红旗迎风招展,在城楼两侧,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像挂在最上层的中间,城墙中央写了“庆祝北平解放大会”的金字贴在横式红布上,其间有工农兵学商五人矗立的画像;工人和农商人高举了斧子,镰刀,一颗红星,便在他们上头。城墙两侧悬挂了朱总司令,林彪将军,聂荣臻将军,叶剑英将军的肖像,这都是“艺专”献给大会的。另外有几张宣传画:“努力生产”,画一个老人抱着一个满盛鸡、瓜、果的篮子。“耕者有其田”,一个年壮的农人做耕垄的工作。“解放军是人民自己的队伍”,画一个解放军和老百姓言笑的神情。“拥护人民政府,建设新北平”,画许多劳动者们扛着建筑器材。“北平解放”,以天坛为背景画了群众,狂欢的行列。这便是天安门在解放联欢会里的新面目。


  在这一天的《民强报》上,是这样报道的:


  [本报讯]北平全市各界庆祝解放大会,昨天在初春和煦的天气中盛大举行,参加有各工厂,学校,各工会,公私团体,人民代表等二百余单位,约计有十二万余人,上午八时许即有各参加团体陆续到来,天安门城楼上插有二十面大红旗,随风飘展,充分体现了雄壮热情和积极性,当中悬挂巨幅毛主席像,门壁上更排列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八位革命伟人的绘像,使人看了不由得引起敬仰之心。


  而此时还没迁至北平的《人民日报》于15日在头版刊发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的讯息。


  【新华社北平十二日十六时急电】今天上元佳节,北平市廿余万人大集会,狂欢庆祝解放自上午九时起,参加北平市各界庆祝解放大会的人流,即分路进入大会会场,至中午十二时止,仅中华门一个路口处签到登记的即达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人。天安门,招展着数不尽的彩旗,御河桥畔拥得人山人海。


  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台,随风飘扬着廿面大红旗,人民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林彪将军、叶剑英将军等的大彩像,挂在紫禁城墙上,俯瞰着狂热的人海。紧靠皇城墙的下面,是北平市的工人队伍。皇根的东边,又站满了北平市的学生,这一个盛大的集会,为北平有史以来所未见。


  在《北平日报》《民强报》《人民日报》的报道上,都对天安门城楼上的全新装点布置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述。尽管这是来自“第一现场”的报道,因“见识”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记述上的笔误。《北平日报》当为现场报道记述最为详细,也最为准确的,《民强报》则对画像和宣传画进行了概述,即笼统地写下“当中悬挂巨幅毛主席像,门壁上更排列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八位等革命伟人的绘像”。《人民日报》也是简述道:人民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林彪将军、叶剑英将军等的大彩像,挂在紫禁城墙上。


  对此,我们结合报纸上的“现场记述”,再与高帆在现场拍摄的高清照片核对,可以判定的史实是:天安门城楼上插有20面大红旗。悬挂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五人的肖像画像和五张宣传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毛泽东主席画像不是一幅,而是悬挂了三幅。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是一幅巨大毛泽东主席画像。在“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会标的右侧,悬挂的第一幅画像是毛泽东主席的肖像;在天安门正中门洞的左侧还悬挂着一幅毛泽东、朱德在一起的合影照。这张照片是徐肖冰在中共七大期间,在延安拍摄的毛泽东、朱德一起研究对日作战计划的合影。与原照稍有不同的是,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这张合影照片,朱德总司令军帽上中国国民党徽章被修去了。


  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团


  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于下午1时,在雄壮的音乐声和礼炮声中开始。由北平市委委员、市工委书记肖明,工人代表李连山、袁峙,学生代表肖松,青年团代表杨伯箴,妇女代表张晓梅、杨道新和张奚若、许德珩、黎锦熙、严景耀、刘一峰、卢联贵、程子华、李葆华、徐冰、钱俊瑞等17人组成主席团,坐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这是天安门自建成以来,第一次有这样的大会主席团。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会主席团,也开创了天安门城楼崭新的政治功能,赋予了天安门城楼新的内涵。


  庆祝大会首先由中共北平市委第一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长叶剑英将军讲话。他庄严宣告:“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北平市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机构,古都北平获得了新生!”


  接着,他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对大家说:“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自由的城市里边,来庆祝北平人民自己的伟大胜利。这是北平人民第一次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榜样。这是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战略天才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不可分离的。”随后,他宣布了北平市军管会在军管时期的六大任务:一、要完全肃清一切潜伏在北平市继续进行武装破坏的残余的反革命势力。二、要协助北平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系统地建立人民的革命政权,推行新民主主义的政策。三、接收一切公共机关、产业和物资,并加以管制。四、消灭一切混乱现象,建立人民民主的正常秩序。五、解散三青团、民社党、青年党及南京政府系统下一切反动派和团体在北平的组织。六、逮捕应逮捕的战犯及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


  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还在河北西柏坡,由此叶剑英是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的第一位中共高级将领。


  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他以亲眼看见的事实证明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有了这样的政党和军队,这是我们的幸运。这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工人代表李连山是1923年参加“二七”斗争的老战士,他说:“一切劳动的生产者们团结起来,跟着毛主席走,多生产,支援解放军,打垮敌人。”


  妇女代表徐世荣是被服厂的女工,她说:“现在我们妇女和男子一样地做了新社会的主人,在北平的妇女,应该努力工作和学习,组织起来和男子一样地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建设新北平,使革命在全国更快地取得胜利,迎接不久就要召开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英雄姜世德胸前挂着勋章,走上主席台,他说:“人民解放军愿尽一切力量,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消灭反对真正和平的国民党反动派集团,彻底摧垮军阀势力、封建制度,把帝国主义的势力赶出去,把中国变成一个自由、独立、幸福、民主的人民共和国。”


  学生代表肖松说:“我们青年学生,应向有组织的生产者——工人阶级学习,我们要加紧学习革命理论、革命政策,改造自己的思想,和劳动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服务,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把革命进行到底。”


  接着,大会通过了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的致敬电,向北平市人民政府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献锦旗。在致敬电中说:


  我们北平各界200余万人民,今天以无比的热情庆祝了本市的解放。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最快乐的节日。回忆起过去我们所身受的一切奴役、压迫和痛苦,体会到现在已经得到的自由、民主和快乐,展望着将要到来的更光明幸福的前途,我们衷心地感谢您和您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得到的。现在,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快要到来的时候,反动派为要挽救其土崩瓦解的统治,正在玩弄“和平”阴谋,企图得到喘息机会,准备卷土重来,这种奸计是不能欺骗我们的。我们北平200余万人民坚决拥护您在1月14日所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我们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一致行动起来,勇敢地坚决地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和平阴谋,才能实现真正的、永久的和平。


  中午12点时,天空飘起了片片雪花,为这人山旗海的会场增添了不少光彩,分路游行刚刚开始,天空又露出了太阳。这时,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里,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歌声从东路,经王府井、东华门、景山、北海、西单牌楼、西交民巷,一直唱到前门;那歌声也同时从西路,经西四牌楼、新街口,一直唱到西直门。歌声像一杯醇酒,让北平城在欢乐中,沉醉了……


  (本文作者闫树军: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委会副主任、香山革命纪念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藏玉华:香山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宣教员)

责任编辑:张珺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1949年元宵节的天安门城楼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2025-02-13 17:00:17
      1949年2月12日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天安门城楼主席台。高帆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左)代表解放军接受北平市各界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献旗《人民日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晋绥日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民强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北平日报》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1949年2月12日,是元宵节。这一天,以天安门为主会场,召开了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张奚若、许德珩、黎锦熙、严景耀、刘一峰、卢联贵、程子华、李葆华、徐冰、钱俊瑞等17人组成主席团,坐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天安门城楼在这一天有了全新的政治功能……一位文管会成员的追忆1949年是喜庆之年,从年初开始即喜事不断。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1师进城接防北平和平解放的城务时,第一次以整齐的步伐途经天安门城楼。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第四)野战军开始接管城防之时,北平军事工作管理委员会和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成员进城接管了天安门。当时,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的29岁的郭效儒,是文化接管委员会成员之一,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接管天安门城楼。他和其他成员一起,从天安门城楼的西马道登上城楼,用钥匙打开城楼的门锁后,对城楼上的物品进行了仔细的登记……多年后,郭效儒对此是有这样的追忆:我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文化工作者。我在北平艺专是学雕塑专业的。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那天,我在前门箭楼上;2月12日,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这一天,我第二次登上城楼,参与这一盛会;开国大典这一天,我第三次登上城楼,见证新中国诞生的高光时刻。新中国成立后,我到北京美术供应社工作。在这里,又特别荣幸地参与了第一枚共和国国徽的制作。后来,还创作了“毛泽东号”机车金属毛泽东浮雕像;还受中央军委委托创作过黄继光烈士胸像;还创作了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胸像和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铜像等。郭效儒还是最早开发、参与设计制作天安门、长城纪念币的我国著名的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装点布置天安门城楼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天安门城楼即完成了华丽转身,其政治功能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但因当时的天安门广场,还是一个狭长的“T”型广场,还不适宜检阅,所以2月3日的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的检阅台,设在了前门箭楼。中轴线上走来了第一路(入城式分两路)人民军队,从永定门进入,一路向北,途经最高大的建筑物,就是前门箭楼,所以前门箭楼成为最理想的天然检阅台,由此,北平城有了第一次,即开创了把城楼当作检阅台的先例。国立北平艺专的师生们,为这个检阅台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其最显眼的是在城台上悬挂了“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大字标语。国立北平艺专是现今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在迎接北平解放的日子里,艺专的师生们创作、印制了大量木刻作品和传单,张贴到街头。当北平和平解放大会,确定以天安门广场为主会场,天安门城楼为主席台时,艺专的师生们,再次主动请缨,他们要用智慧的双手,装点布置天安门城楼,以此来作为敬献大会的贺礼,作为欢庆北平和平解放的贺礼。这份贺礼有:绘制领袖画像,制作包括工、农、兵、学、商五人矗立的塑像和张贴画。天安门城楼的装点和布置工作是由艺专的董希文老师领衔主创完成的。他带领学生们首先绘制了大幅领袖画像。“我和我的同学,参与了领袖画像花边的绘制。”当年参与绘制画像的陈若菊老人在笔者的天安门文物收藏室内,指着1949年2月12日天安门城楼上伟人的画像,对笔者说:“当时,北平艺专的教职员36人,抬着绘制好的8幅6尺宽、8尺长的大画像和宣传画,其中有毛主席、朱总司令、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画像。这些画像挂在主席台所在的天安门城墙上,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注意。当时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是太高兴了。印象中,我们干了好几天,那解放后的心情,那种干劲,几天下来,没觉得累。只是高兴啊!”这次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布置,不是一两个人的劳动,而是一个集体。只是在这个集体中,我们也只查到了董希文、陈若菊、陈淑光等几个人的名字。天安门城楼第一次悬挂中共领袖画像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天安门城楼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这次大会的主席台。由国立北平艺专师生们进行了全新的装点布置的天安门城楼,别具特色,特别是中共领袖的巨幅画像首次挂上天安门城楼,让天安门城楼的政治功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次天安门城楼不仅悬挂了伟人毛泽东的画像,还同时悬挂了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的巨幅画像。这样的主席台布置,格外引人瞩目。这是历史上中共党政领导人画像在天安门城楼上挂得最早最多的一次,三幅毛泽东画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这是唯一的一次。大多数后人是根据当时报刊和书籍上印刷图片,来获知天安门城楼装点布置的,因不是高清照片及在转载或编写中的讹误,从而出现与史实不符的情况。那当时的天安门城楼上,到底都悬挂哪些中共领袖画像?都悬挂了哪些主题内容的宣传画?天安门城楼的首次全新布置到底是怎样的?1949年2月13日的《北平日报》,在第一版有一篇报道《庆祝北平解放大会昨在天安门前举行参加群众达十余万人》:[本报讯]北平在昨天给伟大的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写下辉煌的一页,盛大的庆祝北平解放联合大会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参加的群众包罗(括)党政军民,大中学校,和全北平市的社会团体,约有二百个单位,十余万人,原来建筑的已够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在昨天更点缀得雄伟了,那种庄严欢欣的气象是震撼古今的!远远地便看到二十面红旗迎风招展,在城楼两侧,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像挂在最上层的中间,城墙中央写了“庆祝北平解放大会”的金字贴在横式红布上,其间有工农兵学商五人矗立的画像;工人和农商人高举了斧子,镰刀,一颗红星,便在他们上头。城墙两侧悬挂了朱总司令,林彪将军,聂荣臻将军,叶剑英将军的肖像,这都是“艺专”献给大会的。另外有几张宣传画:“努力生产”,画一个老人抱着一个满盛鸡、瓜、果的篮子。“耕者有其田”,一个年壮的农人做耕垄的工作。“解放军是人民自己的队伍”,画一个解放军和老百姓言笑的神情。“拥护人民政府,建设新北平”,画许多劳动者们扛着建筑器材。“北平解放”,以天坛为背景画了群众,狂欢的行列。这便是天安门在解放联欢会里的新面目。在这一天的《民强报》上,是这样报道的:[本报讯]北平全市各界庆祝解放大会,昨天在初春和煦的天气中盛大举行,参加有各工厂,学校,各工会,公私团体,人民代表等二百余单位,约计有十二万余人,上午八时许即有各参加团体陆续到来,天安门城楼上插有二十面大红旗,随风飘展,充分体现了雄壮热情和积极性,当中悬挂巨幅毛主席像,门壁上更排列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八位革命伟人的绘像,使人看了不由得引起敬仰之心。而此时还没迁至北平的《人民日报》于15日在头版刊发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的讯息。【新华社北平十二日十六时急电】今天上元佳节,北平市廿余万人大集会,狂欢庆祝解放自上午九时起,参加北平市各界庆祝解放大会的人流,即分路进入大会会场,至中午十二时止,仅中华门一个路口处签到登记的即达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人。天安门,招展着数不尽的彩旗,御河桥畔拥得人山人海。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台,随风飘扬着廿面大红旗,人民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林彪将军、叶剑英将军等的大彩像,挂在紫禁城墙上,俯瞰着狂热的人海。紧靠皇城墙的下面,是北平市的工人队伍。皇根的东边,又站满了北平市的学生,这一个盛大的集会,为北平有史以来所未见。在《北平日报》《民强报》《人民日报》的报道上,都对天安门城楼上的全新装点布置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述。尽管这是来自“第一现场”的报道,因“见识”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记述上的笔误。《北平日报》当为现场报道记述最为详细,也最为准确的,《民强报》则对画像和宣传画进行了概述,即笼统地写下“当中悬挂巨幅毛主席像,门壁上更排列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八位等革命伟人的绘像”。《人民日报》也是简述道:人民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林彪将军、叶剑英将军等的大彩像,挂在紫禁城墙上。对此,我们结合报纸上的“现场记述”,再与高帆在现场拍摄的高清照片核对,可以判定的史实是:天安门城楼上插有20面大红旗。悬挂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五人的肖像画像和五张宣传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毛泽东主席画像不是一幅,而是悬挂了三幅。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是一幅巨大毛泽东主席画像。在“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会标的右侧,悬挂的第一幅画像是毛泽东主席的肖像;在天安门正中门洞的左侧还悬挂着一幅毛泽东、朱德在一起的合影照。这张照片是徐肖冰在中共七大期间,在延安拍摄的毛泽东、朱德一起研究对日作战计划的合影。与原照稍有不同的是,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这张合影照片,朱德总司令军帽上中国国民党徽章被修去了。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团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于下午1时,在雄壮的音乐声和礼炮声中开始。由北平市委委员、市工委书记肖明,工人代表李连山、袁峙,学生代表肖松,青年团代表杨伯箴,妇女代表张晓梅、杨道新和张奚若、许德珩、黎锦熙、严景耀、刘一峰、卢联贵、程子华、李葆华、徐冰、钱俊瑞等17人组成主席团,坐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这是天安门自建成以来,第一次有这样的大会主席团。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会主席团,也开创了天安门城楼崭新的政治功能,赋予了天安门城楼新的内涵。庆祝大会首先由中共北平市委第一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长叶剑英将军讲话。他庄严宣告:“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北平市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机构,古都北平获得了新生!”接着,他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对大家说:“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自由的城市里边,来庆祝北平人民自己的伟大胜利。这是北平人民第一次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榜样。这是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战略天才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不可分离的。”随后,他宣布了北平市军管会在军管时期的六大任务:一、要完全肃清一切潜伏在北平市继续进行武装破坏的残余的反革命势力。二、要协助北平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系统地建立人民的革命政权,推行新民主主义的政策。三、接收一切公共机关、产业和物资,并加以管制。四、消灭一切混乱现象,建立人民民主的正常秩序。五、解散三青团、民社党、青年党及南京政府系统下一切反动派和团体在北平的组织。六、逮捕应逮捕的战犯及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北平和平解放庆祝大会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还在河北西柏坡,由此叶剑英是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的第一位中共高级将领。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他以亲眼看见的事实证明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有了这样的政党和军队,这是我们的幸运。这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工人代表李连山是1923年参加“二七”斗争的老战士,他说:“一切劳动的生产者们团结起来,跟着毛主席走,多生产,支援解放军,打垮敌人。”妇女代表徐世荣是被服厂的女工,她说:“现在我们妇女和男子一样地做了新社会的主人,在北平的妇女,应该努力工作和学习,组织起来和男子一样地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建设新北平,使革命在全国更快地取得胜利,迎接不久就要召开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英雄姜世德胸前挂着勋章,走上主席台,他说:“人民解放军愿尽一切力量,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消灭反对真正和平的国民党反动派集团,彻底摧垮军阀势力、封建制度,把帝国主义的势力赶出去,把中国变成一个自由、独立、幸福、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学生代表肖松说:“我们青年学生,应向有组织的生产者——工人阶级学习,我们要加紧学习革命理论、革命政策,改造自己的思想,和劳动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服务,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把革命进行到底。”接着,大会通过了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的致敬电,向北平市人民政府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献锦旗。在致敬电中说:我们北平各界200余万人民,今天以无比的热情庆祝了本市的解放。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最快乐的节日。回忆起过去我们所身受的一切奴役、压迫和痛苦,体会到现在已经得到的自由、民主和快乐,展望着将要到来的更光明幸福的前途,我们衷心地感谢您和您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得到的。现在,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快要到来的时候,反动派为要挽救其土崩瓦解的统治,正在玩弄“和平”阴谋,企图得到喘息机会,准备卷土重来,这种奸计是不能欺骗我们的。我们北平200余万人民坚决拥护您在1月14日所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我们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一致行动起来,勇敢地坚决地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和平阴谋,才能实现真正的、永久的和平。中午12点时,天空飘起了片片雪花,为这人山旗海的会场增添了不少光彩,分路游行刚刚开始,天空又露出了太阳。这时,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里,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声从东路,经王府井、东华门、景山、北海、西单牌楼、西交民巷,一直唱到前门;那歌声也同时从西路,经西四牌楼、新街口,一直唱到西直门。歌声像一杯醇酒,让北平城在欢乐中,沉醉了……(本文作者闫树军: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委会副主任、香山革命纪念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藏玉华:香山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宣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