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基本完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建立。
谭平山是中共早期党员和领导人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后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了广东共产党组织,参与制定和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关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多项政策。据王若飞后来回忆,鲍罗廷来华后,孙中山“决定改组。中心人物为廖仲恺与谭平山”。
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为打倒共同的敌人——本国的封建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党应当联合和支持资产阶级的民主派及“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号召全国的工农群众加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
1922年8月,由马林提议召开的西湖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补充了中共二大关于组建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但由于大多数同志对此存有疑虑,故此时只有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少数党员加入了国民党。共产国际指出,“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因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力量,工人运动不够强大,要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封建代理人的革命任务,“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中共三大认为,“中国劳动阶级还在极幼稚时代”,中国共产党还不能发展成为强大的群众性的政党,须以国民党为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之广泛发动群众,加速民主革命进程,并规定了保持党的独立性等原则。
马林离开中国后,莫斯科派遣鲍罗廷担任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等职务。鲍罗廷抵粤后,与谭平山等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和党、团中央驻粤委员等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国民党改组进行方法,力劝孙中山召集改组会议”。
1923年初,广州克复,孙中山由沪返粤,重建广东革命基地,谭平山参与孙中山重组大元帅府的部分工作,并于4月和陈独秀一道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是年下半年,谭平山被中国共产党派遣参加有关国共两党联合战线的工作,在国共合作的局面中“成为一时的红人”。据包惠僧回忆,“国共合作开始,双方的工作接触频繁,中共中央在上海,也没有派一个负责的人常驻广州,一切都由谭平山负责”。
1923年10月9日,谭平山在同鲍罗廷的对话中坦陈其对国民党组织结构和孙中山领导地位的看法,倡议改组国民党。他认为,孙中山大本营类似于国民党中央,或是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总部,由12名国民党员和9名共产党员组成的宣传委员会宣传国民党的主张,确切地说是“宣传孙中山的主张”,“孙中山是国民党的灵魂,是中心,形形色色的、往往是彼此对立的人物都集合在这个中心的周围。国民党无任何组织可言……完全是孙中山的声望把他们维系在一起的”。《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指出,国民党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已近乎消失,广州政权几乎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孙中山对此深有同感,他知晓国民党内有很多资产阶级、官僚政客实为求升官发财而来,不足为革命所倚重。在广州国民党恳亲大会上,孙中山直言,本党分子此刻过于复杂,许多党员只想做大官……因此要振兴党务,必须把那些不良分子淘汰出去。
身为布尔什维克党员的鲍罗廷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革命经验,极大触动了孙中山。10月10日,孙中山在广州国民党党务会议上公开承认国民党因缺乏组织、革命精神消弭等弊端,“十年来党务不能尽量发展”,转观俄国革命6年即取得如此成就,实乃相形见绌,提出今后当“效法俄人”。10月25日,谭平山等5名共产党员参加了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商讨和拟定改组国民党事宜。之后,谭平山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举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任组织员,负责策划和推进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工作。赖先声在回忆材料中提到,谭平山曾对他讲,孙中山“亲口这样说过:‘要干革命,取得革命成功,非他们(指共产党人)不可,他们确实能够为革命苦干。所有国民党进行改组,组织工农群众工作,全权信任廖仲恺、谭平山,不许有反对意见’”。
11月,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颁布谭平山、廖仲恺等参与制定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和《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等文件。谭平山根据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关于在广州、上海两地进行改组试点的决定,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组织,贯彻落实中共三大决议以及国民党中央的相关政令,推动国民党改组取得实质性进展。
1923年11月上旬,广东地区的中共党、团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由谭平山、阮啸仙负责的“粤区国民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委会)以推动国民党改组。国委会成立后,广东等地相继组建“国民运动小组”及其他团体,团结国民党左派,孤立和打击右派分子,对国民党改组起到积极作用。至12月,广州市各区的国民党区党部、区分部基本建立起来,中共党员阮啸仙、刘尔崧和杨匏安等任职于国民党各级党部,担任执行委员,或兼职秘书,主持党部日常工作。广东的中共党、团组织介绍大量的党、团员和工农优秀分子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21日,谭平山代表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充分肯定了广州市国民党的改组成绩,指出1923年11月11日广州市国民党党员有3649人,“现在广州市内党员总数,八千二百一十八人”,两个月内增加了4569人,“所增加之分子,多是青年学生与一般有职业之工人。又因依据党章草案所组织,将从前自上而下的组织,变成自下而上的组织,基础较为稳固”。阮啸仙在致刘仁静的信中称赞此次国民党改组“很有希望,得鲍君之推进,非常得力”,足见改组工作成效斐然。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基本完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建立,以及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谭平山曾言,“中国国民党自改组以后,全国的革命分子逐渐集中起来,革命的力量一天澎涨一天,革命的进行亦一天发展一天。”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