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党史博览
中央苏区的共产主义儿童团运动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姚玉珍 曾繁中 发布时间:2024-05-31 10:3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工作,组建了共产主义儿童团,作为红军的后备军,成为苏区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


  坚强有力的组织是儿童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苏区时期,儿童团受共青团的领导,各级共青团组织均设有儿童局,专门负责领导儿童工作,胡耀邦、陈丕显等先后担任过少共中央儿童局书记。在中央苏区,年龄在7岁至15岁之间的儿童几乎全部加入了儿童团。1930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儿童运动决议案》,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儿童的政策。决议案要求,儿童工作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要组建个性化的团体,如识字班、运动队、旅行队等。


  苏区儿童局创办了机关刊物《时刻准备着》,设有社论、故事、图书识字、模范儿童等栏目,凯丰、刘英等都曾担任特约撰稿者,主要报道儿童新闻以及指导儿童工作的言论。少共儿童局还创办了《赤色儿童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宣传革命战争和苏区各项事业发展,深受儿童们欢迎。


  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激励儿童向阳生长。加强文化教育,培养革命接班人是党和苏维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几乎村村办起了列宁小学,接收适龄儿童免费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革命道理,扫除文盲。鉴于中央苏区师资极为短缺,苏维埃开展了短期师资培训与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毛泽东指出:为了造就革命的知识分子,为了发展文化教育,利用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当教师为苏维埃服务。教学场地因陋就简:把祠堂腾出来做教室,用门板和砖头搭起台子做课桌。学校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各级儿童团组织把动员和鼓励儿童到学校读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中央苏区,适龄儿童基本上都入学接受教育。


  儿童团作为革命的后备力量,在苏区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破除封建陋习。儿童团反对童养媳制度、反对缠足、反对打骂儿童,说服顽固父母允许子女接受教育。为保障苏区军民的健康,儿童团组织儿童卫生检查队,督促群众注重个人卫生,改掉不良习惯,保持街道和家庭卫生整洁。儿童团还对群众进行耐心的解释和说服,号召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配合苏区保卫工作。为防止敌人进入苏区刺探军情、武装侵犯,儿童团担负着站岗放哨、检查路条、传递情报等任务,实行赤色戒严。尽管他们年纪尚小,却为革命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保卫红色政权,儿童团层层布防、处处设卡,把红色区域织成了一张敌人钻进去就跑不了的天罗地网。黎川儿童团在放哨时发现两人神色慌张,非常可疑,于是马上报告赤卫队,赤卫队将其扭送至乡苏维埃政府,经过审问,他们正是敌方派来的侦探。在查验路条时,儿童团员严格执行纪律,“认路条不认人”,就算自己的家人路过,如果没有路条也不允许放行。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路过一个村庄时被几个小哨兵拦住,非要看路条才肯放行,直到乡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赶到村口才了解事情的原委。毛泽东对儿童团铁面无私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赞赏,并特意向乡苏维埃政府要了张路条,随身携带。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写道,“儿童团的纪律严得很,有些顽皮孩子不服父母,也不服老师,只服儿童团的纪律”。


  参与苏区各项建设。由于苏区大部分青壮年参加了红军,使得苏区劳动力不足。儿童团员们响应号召,优待红军家属,踊跃参加“少共礼拜六”义务劳动,帮助红军家属看孩子、打扫卫生、放牛、砍柴、捡肥料、除草、开荒、收粮等。在红军家属联欢会上,儿童团成员表演各种文艺节目,安慰和宣传红军家属。儿童团积极拥护苏维埃各项法令,参加轻骑队,反对苏维埃政府中的官僚腐化分子;鼓动并与家人一起提早春耕,参与生产运动、植树运动,积蓄粮食和日用品,以供红军和自家需要。为帮助红军解决武器弹药短缺的困难,儿童团踊跃捡拾弹壳、弹片等。据史料记载,闽粤赣的儿童团员回收了3万多个子弹壳送给兵工厂。


  在扩大红军的运动中,儿童团员积极行动起来,涌现了许多儿童动员小能手。据《红色中华》报报道,在1933年红五月运动中,福建省儿童团员总共动员了1052人参加红军,江西苏区的许多儿童团员一人就能鼓励七八个甚至10多个青年参军,其中包括他们的父亲、叔伯和兄长。仅1933年8月至10月,江西儿童团员就动员了4000多人参加红军。在经济动员工作中,才溪乡儿童团为红军募集经费1036元。在此期间,儿童肥料所增加到了12167所,建立了571个儿童菜园,宣传退回公债票约11347元。


  配合红军作战。在反“围剿”战斗中,儿童团员通过撒三角钉、喊话、放“土大炮”“机关枪”等方式诱敌深入,与赤卫队一道削竹钉,布“竹钉阵”,密切配合红军作战。战斗结束以后,儿童团募集布鞋、草鞋、毛巾等物品慰劳红军,组织扇子队,在红军战士休息地给红军打扇、送水、送果品,前往红军医院慰问演出。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中央苏区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为展示苏区儿童的精神风貌,苏区中央儿童局在江西瑞金叶坪举行了中央苏区儿童团大检阅,检阅内容包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体操、游戏、秋千、拍皮球等。江西儿童募捐购买了一架“红色儿童”号飞机、福建儿童捐赠一门高射炮送给红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苏区儿童为革命不懈奋斗流血牺牲,留下了不朽的英雄赞歌。

责任编辑:张珺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中央苏区的共产主义儿童团运动
来源:学习时报 2024-05-31 10:33:26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工作,组建了共产主义儿童团,作为红军的后备军,成为苏区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坚强有力的组织是儿童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苏区时期,儿童团受共青团的领导,各级共青团组织均设有儿童局,专门负责领导儿童工作,胡耀邦、陈丕显等先后担任过少共中央儿童局书记。在中央苏区,年龄在7岁至15岁之间的儿童几乎全部加入了儿童团。1930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儿童运动决议案》,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儿童的政策。决议案要求,儿童工作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要组建个性化的团体,如识字班、运动队、旅行队等。苏区儿童局创办了机关刊物《时刻准备着》,设有社论、故事、图书识字、模范儿童等栏目,凯丰、刘英等都曾担任特约撰稿者,主要报道儿童新闻以及指导儿童工作的言论。少共儿童局还创办了《赤色儿童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宣传革命战争和苏区各项事业发展,深受儿童们欢迎。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激励儿童向阳生长。加强文化教育,培养革命接班人是党和苏维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几乎村村办起了列宁小学,接收适龄儿童免费进入学校学习文化知识、革命道理,扫除文盲。鉴于中央苏区师资极为短缺,苏维埃开展了短期师资培训与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毛泽东指出:为了造就革命的知识分子,为了发展文化教育,利用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当教师为苏维埃服务。教学场地因陋就简:把祠堂腾出来做教室,用门板和砖头搭起台子做课桌。学校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各级儿童团组织把动员和鼓励儿童到学校读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中央苏区,适龄儿童基本上都入学接受教育。儿童团作为革命的后备力量,在苏区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破除封建陋习。儿童团反对童养媳制度、反对缠足、反对打骂儿童,说服顽固父母允许子女接受教育。为保障苏区军民的健康,儿童团组织儿童卫生检查队,督促群众注重个人卫生,改掉不良习惯,保持街道和家庭卫生整洁。儿童团还对群众进行耐心的解释和说服,号召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配合苏区保卫工作。为防止敌人进入苏区刺探军情、武装侵犯,儿童团担负着站岗放哨、检查路条、传递情报等任务,实行赤色戒严。尽管他们年纪尚小,却为革命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保卫红色政权,儿童团层层布防、处处设卡,把红色区域织成了一张敌人钻进去就跑不了的天罗地网。黎川儿童团在放哨时发现两人神色慌张,非常可疑,于是马上报告赤卫队,赤卫队将其扭送至乡苏维埃政府,经过审问,他们正是敌方派来的侦探。在查验路条时,儿童团员严格执行纪律,“认路条不认人”,就算自己的家人路过,如果没有路条也不允许放行。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路过一个村庄时被几个小哨兵拦住,非要看路条才肯放行,直到乡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赶到村口才了解事情的原委。毛泽东对儿童团铁面无私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赞赏,并特意向乡苏维埃政府要了张路条,随身携带。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写道,“儿童团的纪律严得很,有些顽皮孩子不服父母,也不服老师,只服儿童团的纪律”。参与苏区各项建设。由于苏区大部分青壮年参加了红军,使得苏区劳动力不足。儿童团员们响应号召,优待红军家属,踊跃参加“少共礼拜六”义务劳动,帮助红军家属看孩子、打扫卫生、放牛、砍柴、捡肥料、除草、开荒、收粮等。在红军家属联欢会上,儿童团成员表演各种文艺节目,安慰和宣传红军家属。儿童团积极拥护苏维埃各项法令,参加轻骑队,反对苏维埃政府中的官僚腐化分子;鼓动并与家人一起提早春耕,参与生产运动、植树运动,积蓄粮食和日用品,以供红军和自家需要。为帮助红军解决武器弹药短缺的困难,儿童团踊跃捡拾弹壳、弹片等。据史料记载,闽粤赣的儿童团员回收了3万多个子弹壳送给兵工厂。在扩大红军的运动中,儿童团员积极行动起来,涌现了许多儿童动员小能手。据《红色中华》报报道,在1933年红五月运动中,福建省儿童团员总共动员了1052人参加红军,江西苏区的许多儿童团员一人就能鼓励七八个甚至10多个青年参军,其中包括他们的父亲、叔伯和兄长。仅1933年8月至10月,江西儿童团员就动员了4000多人参加红军。在经济动员工作中,才溪乡儿童团为红军募集经费1036元。在此期间,儿童肥料所增加到了12167所,建立了571个儿童菜园,宣传退回公债票约11347元。配合红军作战。在反“围剿”战斗中,儿童团员通过撒三角钉、喊话、放“土大炮”“机关枪”等方式诱敌深入,与赤卫队一道削竹钉,布“竹钉阵”,密切配合红军作战。战斗结束以后,儿童团募集布鞋、草鞋、毛巾等物品慰劳红军,组织扇子队,在红军战士休息地给红军打扇、送水、送果品,前往红军医院慰问演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中央苏区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为展示苏区儿童的精神风貌,苏区中央儿童局在江西瑞金叶坪举行了中央苏区儿童团大检阅,检阅内容包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体操、游戏、秋千、拍皮球等。江西儿童募捐购买了一架“红色儿童”号飞机、福建儿童捐赠一门高射炮送给红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苏区儿童为革命不懈奋斗流血牺牲,留下了不朽的英雄赞歌。